陳哨兵
【摘 要】民生新聞以民本思想為基點,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反映民意,成為媒體提升競爭力的新亮點。但是近幾年,民生新聞出現了公信力危機。重塑民生新聞的公信力,民生新聞才能煥發出其應有的魅力。
【關鍵詞】民生新聞 公信力 新聞自律 新聞監督
民生新聞記者奔跑于街頭巷尾,報道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一時間,民生新聞成為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但是民生新聞節目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觀眾從最初的驚喜和新鮮開始慢慢冷靜,出現收視疲勞。再加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沖擊,民生新聞收視狂潮不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民生新聞出現了公信危機。
一、公信力和媒體公信力
所謂公信力,就是因公眾的信任所產生的社會權力,或者說社會影響力。新聞媒體公信力,即“新聞傳媒能夠獲得受眾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聞傳媒以新聞報道為主體的信息產品被受眾認可、信任乃至贊美的程度”。①公信力就是媒體的生命力,是媒體的無形資產,是媒體在長期發展中日積月累形成的?!霸谳浾撘龑У臋嗤浴⒐帕?、影響力的邏輯排列中,公信力處于核心和基礎的位置,沒有公信力,新聞也就失去了權威性和影響力,失去了發揮引導力的可能。”②民生新聞公信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它對大眾的影響能力,進而決定著民生新聞欄目的生存和發展。
二、民生新聞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1、報道事件瑣碎迎合低俗
民生新聞報道的是老百姓身邊的事情,但往往是一些瑣碎的小事,例如下水道堵塞、鄰里矛盾糾紛、街頭鬧劇、奇聞趣談等內容。雖然這樣的新聞有看點,但這些過于強調個體特殊性,忽略了普遍性,容易使觀眾產生厭倦、厭煩的心理。如果民生新聞欄目樂此不疲地重復報道這些內容,回避百姓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最終將導致民生新聞欄目走向庸俗化,并且使民生新聞的公信力下降,造成觀眾的流失。
2、扮演專職部門任意批評
民生新聞常常通過輿論監督,促使相關部門解決不少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給老百姓造成了一種錯誤觀點,那就是有事情找媒體,因此媒體充當警察、法官、裁判等角色的事情常有發生。有時記者為追求轟動效應,喜歡以裁判的角色主觀片面地去解讀新聞事件,造成報道失實。這就會使受眾在接受信息時發生混亂,從而對媒體的公信力產生懷疑。
3、人情經營介入有償新聞
現在很多民生新聞當中有“人情稿”現象的存在,“新聞當事人”通過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作用于新聞媒體從業者,插入或者取消自己的“人情稿”。其中,“曝光性稿件的夭折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錯誤引導了公眾對社會道德評判標準的認知,導致了媒介審判的不公正性,最終造成公眾對新聞媒介信任的喪失?!雹?/p>
另外,媒介的經營活動滲透入新聞制作流程,也會損害媒介的公信力。當經營與采編二者融合起來的時候,新聞本身的目的性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單純地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完成社會功能,而開始向經濟利益傾斜。為了錢,一些媒體常常把廣告演繹成新聞?!皬V告性新聞也稱有償新聞,一般具有新聞要素,在新聞報道形式中塞進廣告性的某些內容?!雹苓@種做法不但嚴重欺騙了受眾的感情,更使信息的客觀性發生畸變,嚴重損害了公眾的利益,導致新聞媒介的信任危機。
4、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民生新聞”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新聞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有關?,F如今新聞從業門檻低,新聞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使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信息源出現差錯、輕信偏信謠言、錯誤或者片面拼接新聞事實、蓄意炒作是它們中大多數的癥結所在。另外,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事件的記錄者,全民記者時代推動了民生新聞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很多“民間記者”文化素養、政治素質參差不齊,賺取稿費是他們的主要目的,甚至成為謀生的手段,在這樣的價值取向下,個別“民間記者”制造假新聞就不足為奇了。大量的假新聞、“偏”新聞充斥熒屏,勢必造成公信力的缺失。
三、重塑民生新聞公信力的方法
1、關注民生熱點,增強權威性
民生新聞欄目對熱線投訴不能有聞必錄、有事必報,也不能局限于一家一事,而是要關注民生熱點話題,做到“重大事件不缺位,熱點問題不遲鈍”,強調深刻、理性,深入剖析問題、事件的歷史成因、社會背景、現實影響和未來走向,增強權威性。與時政新聞相比,民生新聞可以對同樣的新聞有不同的解讀,從民生視角入手,介入公共事務,解讀公共政策,強調公眾的關注、參與。
2、做好輿論監督,提升引導力
“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增強輿論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輿論監督并不是要包羅萬象,看見問題就監督、看到不足就批評,而是需要慎重對待,科學分析,認真篩選。要選擇那些領導關心、群眾關注的問題,認真研究調查,為大局考量,在適當的時機推出,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工作。”⑤做好輿論監督,首先要敢于監督,另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強輿論監督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做好輿論監督,還要建立跟蹤反饋機制,抓好追蹤報道,做到有頭有尾,決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
3、參與社會生活,弘揚公益性
除了關注民生熱點、做好輿論監督外,民生新聞還應該強化新聞的社會服務功能,給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半m然解決市民的生活問題并不是民生新聞的義務,但是民生新聞的魅力就在于其對普通百姓生活的幫助和公益性?!雹?/p>
民生新聞報道應該與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結合起來,實現新聞資源的深度開發。要策劃和組織貼合欄目理念的活動來提升民生新聞欄目的影響力。比如,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百姓評論員”,“尋找身邊的感動”等活動拉近了百姓和欄目的距離,提升了欄目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4、強化新聞自律,提高公信力
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做好新聞自律,像愛惜眼睛一樣珍惜職業形象。新聞自律,是新聞工作者及新聞媒介機構對所從事的信息傳播活動進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約束的一種行為。對于記者來說,要加強新聞自律,就必須要有嚴謹和客觀的態度,有社會責任意識,要把真實作為新聞的生命,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報道做到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同時,記者還要廉潔自律,增強法制觀念,以法律和道德為準繩對待報道內容,要抵制名利的誘惑,抵制不良風氣和消極現象。
民生新聞的公信力是一種無形資產,是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體現了民生新聞欄目的權威性、美譽度、影響力。只有在彰顯公信力的前提下,不斷摸索適應新時代的傳播技巧、規律和觀念,這樣的民生新聞才有溫暖而直指人心的力量, 這股電視“民生潮”才會更長久。
參考文獻
①鄭保衛、唐遠清,《試論新聞傳媒的公信力》[J].《新聞愛好者》,2004 (3)
②周斌、齊國占,《關于提升民生新聞公信力的思考》,http://www.nytv.com.cn/nytvweb/newnytv/NewsTemplate.asp?NewsID=164043
③魏國賓,《地方臺民生新聞發展誤區分析》[J].《魅力中國》,2009(8)
④陳先元:《大眾傳媒素養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⑤常法武,《輿論監督:提高引導能力的著力點》[J].《新聞戰線》,2011(3)
⑥沈茜玉,《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發展思路分析》[J].《青年記者》,2012(29)
(作者:淮北市廣播電視臺首席編輯,《直播淮北》欄目執行制片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