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效能建設是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提高機關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社會效果為目標,科學配置機關的管理資源,優化機關的管理要素,改進機關的運作方式,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機關綜合活動。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才能按客觀規律辦事。作風建設以中共的三大作風為根本。素質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勝任某項工作的起點,是決定并區別績效差異的個人特征。有素質才能自覺地為人民服務。干部的基本能力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具體工作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干部文化的建設。樹立正確的績效觀。
關鍵詞 效能建設 思想作風 素質能力 文化建設 績效觀
效能建設是“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提高機關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社會效果為目標,以制度建設、作風建設、業務建設、廉政建設為內容,科學配置機關的管理資源,優化機關的管理要素,改進機關的運作方式,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機關綜合活動”。
在我國多樣化的管理創新實踐中,能夠構成績效管理的目前有兩個,一是福建省的“效能建設”,二是以山東青島市為代表的“城市目標管理與績效考評”。按照國際對績效管理的主流界定,前者屬于“系統工程”意義上的績效管理,后者則屬于“動態過程的績效管理”。
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是在涵蓋了勤政建設、廉政建設和效能監察這三方面內容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思路和新的運作機制。進一步體現了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是管理的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是行政執行力的保證。
執行力與效能建設是一個什么關系呢?在哲學上說是一種因果關系,前因后果的關系。就是說先有執行力,后有效能。有強的執行力,就會有高的效能。因此,要提高我們的工作效能,出色的完成我們的工作任務,關鍵在于執行力強不強。本文就干部如何進行效能建設,談幾點措施。
一、加強干部思想與作風建設
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才能按客觀規律辦事。解放思想是針對迷信盛行、思想僵化、因循守舊而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觀點,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鄧小平理論博大精深,是指導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南,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針對人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說法,鄧小平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放思想是一種膽識,更是一種本領——必須切實提高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推動實踐的能力和水平。泰州正處于新一輪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時刻,需要更多的“實干家”、“創新者”,需要立說立行、真抓實干、敢想敢干的務實作風。我們要依靠科學理論的指引、理性思維的支撐和科學方法的運用,真正做到在科學發展上有前瞻性的創造,在重大問題的改革攻堅上有實質性的舉措,在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上有實質性進展,努力走有泰州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后發趕超之路。摘自“看靖江人如何解放思想闖關攻堅”。
如何才能思想解放呢?基本的方法是:學習鄧小平理論。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確地理解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至于思想僵化,工作方法上改革、創新。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團結同志。
作風建設以中共的三大作風為根本。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是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總結概括出來的,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特別是延安整風運動中形成的全黨統一的優良作風,是我們黨同其他政黨相區別的顯著標志。所謂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作風,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所謂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是指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和黨內外的群眾結合在一起,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一切為了群眾,一刻也不脫離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正確處理和有效地解決黨內矛盾,克服缺點,糾正錯誤的科學方法。
二、加強干部素質與能力建設
個人素質是驅動某個人素質是驅動某個人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過不同方式表現出來的某個人的知識、技能、個性與驅動力等。素質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勝任某項工作的起點,是決定并區別績效差異的個人特征。
個人素質有三類,即指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
個人素質有八種,即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 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提高個人的素質在于加強自身修養。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講到,“我們要做馬克思列寧主義創始人的最忠實、最好的學生,就需要在無產階級和一切群眾的長期而偉大的革命斗爭中進行各方面的修養,要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修養,要有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的修養;要有無產階級的革命戰略、戰術的修養;要有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要有堅持黨內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要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的修養;要有善于聯系群眾的修養,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等。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所以我們大家都無例外地需要進行上述各方面的修養。但是,由于我們黨員的政治覺悟、斗爭經驗、工作崗位、文化程度、社會活動的條件,都各不相同,所以,各個同志需要特別注意修養或者著重注意修養的方面,也就會各有差別。”
有素質才能自覺地為人民服務。
工作能力是條件。干部的基本能力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具體工作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理論上講,認識世界就是認識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是指改造人的思想觀念、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這需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拓展我們的時空觀;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馬克思以前的哲學,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要尊重和理解宗教類哲學;學習政治學,正確處理好黨政關系;學習經濟學,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學習管理學,提高管理水平等等。
提高具體工作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理論上講,人們在工作中往往會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要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之后,才能求得自身目標的實現。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一般會有三個階段:發現階段,分析階段和解決階段。由此可以概括這三個方面,一是發現問題的能力,二是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是從紛繁復雜的各種表象活動中,發現問題的矛盾是在哪?抓住所面對的各種現象中的關鍵東西。其次,在正確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分析他們如何形成、成長,分析矛盾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的發展變化。最后是在正確的分析基礎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問題解決掉。
實踐中顯得更為重要,如:醫生給病人治病要的是對癥下藥;法官斷案要依據因果關系等等。
三、加強干部文化的建設
“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只有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斷促進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才能為發展經濟、發展先進生產力指引正確的方向,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包括物質形態文化、觀念形態文化、制度形態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涉及思想意識方面,但不包括物質形態方面的內容。工作著眼點不同。文化著眼于個性,思想政治工作則更多的是注重于社會共性,強調工作服務于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簡稱,亦稱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體系教育人民,啟發人們的覺悟,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動員人們為實現當前和長遠的革命目標而奮斗的實踐活動。它不僅要解決人們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行為等問題,還要解決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問題。
文化的本質:(1)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2)文化是社會和民族的現實反映。(3)人是一切文化的締造者,并不斷發展和完善著自身。(4)文化具有明顯的個性或獨特性。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樹立正確的績效觀
政績,是黨政領導干部德才素質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中的有機統一,是領導干部在履行職責中創造出來的成績和貢獻。所謂政績觀是對政績的總的看法,包括對什么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和怎樣衡量政績等問題的認識和態度。科學的發展觀對正確的政績觀起著一種導向作用,科學發展觀是正確政績觀的核心和本質要求,科學的發展觀要靠正確的政績觀來落實。因此,領導干部只有深刻理解和全面認識科學發展觀,才能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才能在領導崗位上有所作為,有所成就。政績就是執政的成績。從執政黨角度看,政績是指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所建樹的功績。從領導干部角度看,政績是指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所取得的工作成績,是干部的主觀努力見之于工作實際的一種客觀結果,是人民公仆德才素質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2]毛澤東.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1944年10月30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11.
[3]江澤民.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400.
[4]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作者簡介:孫元峰 男,(1962- ),漢,中共泰州市委黨校教研處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