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宇
簡單來講,“價值投資”就是在一家企業的市場價格相對于它的內在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并長期持有。但是,連續幾年股市下跌,一部分投資者開始質疑價值投資在中國的意義。
一家企業長期持有了幾年,卻只看到股價不斷下跌,甚至可能會面臨退市摘牌。這種情況下,難道還要堅持下去嗎?下面談談在價值投資中幾個容易“中招”的地方。
估值偏低要區分
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價值投資者眼中,市盈率和市凈率就是估值核心,但估值低了就該買嗎?
市場下跌的幾年,大盤和個股估值不斷創出歷史新低,偏好左側交易的投資者盲目進入被套,陷入到估值比較的陷阱。為什么估值處在歷史低點,但市場成交量卻不踴躍,低估值板塊并沒有得到資金關注。可見,僅僅局限在估值的歷史比較有可能忽視了投資環境發生的漸進式變化,從而落入了靜態估值陷阱。估值最大的缺陷是,只能反映靜態,不能反映動態,只能反映公司今天的貴賤,不能反映它未來的貴賤。對一個公司估值的衡量,需要根據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情況不斷修正。
低估值或許只有在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盈利狀況穩定的情況下,才能顯現出“低”的價值。
利潤增長可注水
作為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過去數十年的爆發式增長使人們習慣了企業驚人的利潤率增長,成長性價值投資也的確在過去屢試不爽。但未來,爆發式增長顯然難以為繼,對企業虛高的利潤增長率要提高警惕。
公司的利潤增長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光有利潤高增長還不夠。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由于銷售、管理費用等大幅增加,企業凈利潤并不一定會同比例增長,甚至會負增長。盲目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未必會為企業帶來正收益。要少看利潤增長率,多看銷售凈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利潤增長不一定來自主營業務提升和費用的降低,很有可能是非主營收入激增,或者通過財務手段沖高利潤。所以在看利潤增長情況外,還要比對其它財務數據是否健康增長。也可從行業的角度出發,通過行業的平均凈利率來衡量公司的凈利率。
公司分紅花樣多
在現行的紅利稅收辦法下,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客觀上不僅同股不同權,而且同權不同利。有些公司大股東和高管所持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因此現金分紅實際是為大股東分紅,對普通散戶投資者意義不大,對上市公司也未必是好事。
強制分紅更不可取,是否分紅還要由公司自己從經營實際狀況出發。如果上市公司盲目將現金用于分紅,影響到企業經營無法持續穩定增長,再高分紅也無任何意義。
競爭激烈要小心
競爭太過激烈行業的毛利率都不會太好,投資中要盡量避免。如果一個行業毛利率在20%及以下,便說明這個行業存在過度競爭。
投資者也要警惕虛高毛利率的公司,如果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企業產品又沒有過人之處,該企業利潤中的水分就可能很大。可能會通過成本分配,將大量成本費用沉淀在存貨中,減少由當期銷售承擔的部分。或者以故意推遲辦理入庫手續,讓存貨掛在預付賬款上,然后少結轉成本。
惹不起,躲得起
總而言之,2013年市場環境更為復雜,選股更要有標準。尤其對于資金相對少的個人投資者,無法通過對沖或組合投資分散風險,集中資金就意味著承擔高風險。所以要通過科學的分析研究,面對具有風險公司,做到惹不起,躲得起,找到真正適合價值投資的股票。
鏈接看點:
公司總資產高未必好
在投資中,看到擁有雄厚資產就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非常不明智,因為上市公司虛增資產并非難事。某些公司會通過虛增無形資產和銀行存款,從而虛增總資產,誤導投資者對公司投資價值的判斷。
由于科技進步、替代品的出現或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一些重資產公司的前期投入有可能會泡湯,相較而言,輕資產的企業和服務性企業似乎有很大優越性。長期以來,海內外有大量工廠的企業給投資者帶來巨額財富,不過資金越來越便宜的今天,這種優勢很難持續。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