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興
【內容摘要】本文根據初中英語教材(牛津版)中提供的情景與實際使用環境或學生的學習需要之間匹配度不高的事實,從教學實踐中總結了精選課外素材補充到教學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從精選有趣的素材、有意義的素材、典型的素材、熱點素材和真實的素材五個方面做了闡述,從而為切實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了積極的探討。
【關鍵詞】精選 素材 初中英語 教學
所謂“素材”,《漢語詞典》解釋為:(名)文學、藝術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經總括和提煉的實際生活現象。”這里的課外素材是相對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而言,是指為達到《課程標準》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提高課堂效率所選取的一切實際生活現象,它包括各種文字、圖表、音視頻、個人的經歷及活動等,是教材的有益補充。因為任何教材在編制開發之初,設計者都總是預設了適用于該教材的典型情景、使用對象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地域、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同一套教材的具體使用情景卻可能差別很大。因此,沒有一套教材是完美的教材,最好的教材僅僅是教材的內容和預設情景與實際使用環境或學生的學習需要之間匹配度最高的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他們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興趣、愛好和慣用學習模式,應該最為了解。因此,精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課外素材,對高效而準確地按教材編制者的意圖處理教材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之間達成平衡問題上,具建設性意義。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課外素材可謂是海壓山積,那么,如何精選課外素材呢?《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這也就說,課外素材的選取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英語課程目標為宗旨。因此,筆者結合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精選有趣的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的品格。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的特點和規律,并根據教學內容,從現實生活中精選有趣素材,充分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由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自覺地與非智力因素中的薄弱之處作斗爭,為最終形成良好的品格奠定基礎。例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知識點編成一個個有韻律感、容易上口的順口溜、童謠、小詩或chant 等,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節奏感,將知識化難為趣,不再是生硬、拗口的話語。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七年級講授“Numbers”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已經非常熟悉one到ten的英語表達,于是授課老師就補充了韻律詩:
One, two, tie my shoe.
Three, four, knock o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we are late.
Nine, ten, start again.
二、精選有意義的素材,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所謂價值導向是指社會或群體、個人在自身的多種具體價值取向中將其中某種取向確定為主導的追求方向的過程。對課堂教學而言,價值導向是通過教學過程中,來明確我們社會鼓勵的行為,傳遞社會倡導的價值導向。尤其是在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對我們的教育產生了前所未有沖擊,價值觀的錯位甚至扭曲的事件不斷影響著當代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教書育人。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眾多的課外素材中去粗取精、去偽求真。例如在教授牛津教材8B Unit4 A charity show這一單元時,教師把“壹基金”引入了課堂,簡要介紹了“壹基金”自汶川地震以來的救援和重建中累計投入資金逾1.25億元人民幣,開展了49個救災項目,在災區共工作了1460個工作日,總共幫助100萬的災民渡過難關或緩解了困難,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正能量。
三、精選典型的素材,增強語言的輸入,提高學生語言的獲取能力
首先,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因素(如認知、情感等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和作用不容忽視,學生的情感狀態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積極的情緒、情感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消極的情緒、情感如焦慮、抑制、沮喪、緊張、懷疑等則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因此,我們可以將各種典型的教學素材引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積極的、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改變和控制學生形成的消極的心理定勢,讓學生在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究學習。其次,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提供典型的可理解性輸入,并鼓勵學生盡量參與課堂活動,用已掌握的知識來交換更多的信息。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播放了原版Kung Fu Panda(功夫熊貓)中蓋世五俠(鶴Crane,毒蛇Viper,老虎Tigress,猴子Monkey,螳螂Mantis)對初入師門的主人公阿寶(Po)不同態度的片段,先讓學生進行感知,然后讓學生進行了角色選擇、分配和語言的醞釀,最后根據自我的理解進行配音表演,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表演片段中的場景,這是一個由簡單記憶語言到逐步內化語言,再到最后能熟練運用語言的過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明顯。
四、精選熱點素材,增強課堂交流的機會,鍛煉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為目標,旨在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因此,要選取熱點素材,使學生倍感親切,有感染力,說服力。我們的客觀世界是時刻發展變化的,特別是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學生接觸到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所以,教師在選材時,要力求在時間上接近學生;在情節上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活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課堂教學的時代氣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悟、理解,才能簡單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感受,從而切實提升實際語言運用的能力。例如,在教授“traffic rules”這方面話題時,教師引入了熱點話題“中國式過馬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對此現象不僅不陌生,而且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學生紛紛發言。于是教師組織了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選派代表發言,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交通規則的理解和認同。
五、精選真實的素材,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中選取課外的素材要來自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對教學主體學生來說,要是學生經歷過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積極情感體驗、產生共鳴。由于學生受自身知識經驗、生活經驗的限制,從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生活情景中獲得的情感體驗是比較膚淺的、單薄的。因此,課堂教學課外素材的選取要真實化,貼近學生的自身生活和親身實踐體驗,使學生產生持久深刻的內心情感體驗,才能讓學生進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在英語寫作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學生寫作就成為無米之炊。例如,在教授“My hometown”有關話題的時候,教師充分利用當地的大環境,把它變成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實驗基地、實踐基地。讓學生和社會接觸,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眼界,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關心家鄉大事,能力主人的身份去思考家鄉的事情,把家鄉的事業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學生以英語能力為工具積極參與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到網上查找資料,寫一篇關于家鄉旅游的調查報告,這是把查資料與英語語言學習相結合,但又沒有僅僅停留在語言訓練上,閉門造車。學生要到社會調查,上內容豐富的網上搜索,寫真實的內容,使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寫作也不是件難事了。
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選取課外素材不僅是一種新的理念,更應成為一種價值追求,成為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要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需要著眼于學生實際,選取有效的課外素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認真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優質高效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
[2] 關文信 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