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華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地處內陸腹地的河南,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選擇承接國內東部產業梯度轉移,依托機場大力發展臨空產業,為最佳路徑。當前河南亟待結合臨空產業發展時間序列與空間圈層布局,合理構建臨空產業體系。應總體布局臨空基礎產業,優先發展,臨空核心產業,統籌規劃臨空關聯產業,積極培育臨空引致產業。
[關鍵詞]臨空經濟 臨空產業 產業體系 產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3)05-0086-03
繼天然運河、海運、鐵路、高速公路之后,航空運輸正在成為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五沖擊波”,機場也已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航空港及其周邊地區作為臨空經濟區,也將成為區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而臨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形態,在邏輯上并列于陸地經濟與海洋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引擎作用日益凸顯。河南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臨空產業,有利于打造中部內陸開放新高地,實現區域經濟的高水平包容性發展。
一、河南臨空產業發展基礎
距鄭州市區25公里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于1997年建成通航,2003年實行屬地化改革,2008年被國家民航局確定為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期間,2007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鄭州國際航空樞紐暨港區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高新技術和航空食品等臨空產業及相關服務業。臨空產業區重點發展航空器材及相關零部件制造加工、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等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和高附加值的出口加工業。2010年10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5.073平方公里,是中部地區首個綜合保稅區。2011年11月4日,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一期2.49平方公里正式封關運行。富士康鄭州科技園項目于2010年9月16日在鄭州航空港區開工奠基,2012年完成產值1210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84.97億美元,成為河南首個單廠產值超千億元企業。2012年航空港也成為河南首個超千億的產業集聚區。富士康引入后的2011年和2012年,河南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3.1%和58.6%,增幅分別比全國同期高60.6%和52.4%。2012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為1167萬人次,同比增長15.0%,增幅全國排名第三;貨郵吞吐量突破15萬噸,同比增長為47.1%,增幅全國排名第一。2012年11月17日,國務院同意規劃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2012年12月19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以2020年為目標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29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50萬噸、飛機起降量為23.6萬架次。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這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高端臨空經濟產業體系。河南作為中部內陸省份,依托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區位優勢,發展臨空經濟,現階段的核心問題是臨空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臨空產業則需要以項目推動大量臨空企業集聚,繼而構建臨空產業體系,形成不同的臨空產業集群,最終打造內陸地區開放新高地,并逐漸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一個重要節點。
二、河南臨空產業體系構建
當前,河南亟待結合臨空產業發展時間序列與空間圈層布局,合理構建臨空產業體系。
(一)空港核心區臨空產業
空港核心區是機場主要運營服務區域,包括機場基礎設施以及與航空運營服務相關、臨空指向性極強的產業。除機場、陸空聯運集疏中心等基礎設施外,主要為航空核心產業,如航空運輸業、航空物流快遞業以及機場服務業等。空港核心區的機場跑道等資源是航空運輸過程中的主要服務設施,機場貨運站為航空物流提供了必要的生產場所,航空運輸則是航空物流快遞服務產品生產的主要過程。另外,空港核心區臨空產業還包括為航空運輸服務的航空相關產業,主要有航空食品業、航空器維修業、航油航材總部和航空培訓業等。
(二)空港主體區臨空產業
空港主體區為鄭(州)汴(開封)一體化區域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鄭州航空港、綜合保稅區和周邊產業園區,區域范圍涉及中牟、新鄭、尉氏3縣(市)部分區域,面積415平方公里。該區域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以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和臨空產業園區為載體,規劃建設高端商務商貿區、科技研發區和高端居住功能區。空港主體區臨空產業主要為航空金融、電子商務、服務外包、文化創意以及健康休閑等。同時規劃建設航空科技轉化基地和航空關聯產業發展區,其臨空產業主要為通用航空設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保稅加工、精密機械、新材料等高端制造業以及航空物流、展示交易和現代服務業。另外,布局建設航空物流園區、商務休閑區和生態景觀區,其臨空產業主要為空港運營、旅客及航空公司員工提供相關商業服務,如生活服務設施、居住公寓等。空港主體區臨空產業布局為高度依賴航空運輸、高時效性、高附加值的臨空偏好產業,主要有高新技術制造業、輕型產品制造業、現代特色農業等,如新鄭紅棗產業示范區和中牟·國家農業公園等。
(三)空港相鄰區臨空產業
空港相鄰區主要以鄭汴新區、鄭東新區及上街通用航空產業基地為主體,依托鄭州新區重點布局總部經濟、金融證券、商貿物流等產業,依托汴西新區重點布局白色家電生產基地及配套園區,依托上街通用航空基地重點布局公務機運營、商務運輸、飛機4S店等通用航空核心產業。空港相鄰區一方面可以布局“附屬產業”,如航空公司基地、金融機構、大型超市等;另一方面可以布局“吸引產業”,如高科技產業、跨國公司總部、會展中心等。通過臨空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和完善,由各航空核心產業和臨空關聯產業引致各類輔助、配套和支撐產業,如教育科研、休閑娛樂、旅游、住宿餐飲、金融、中介等。結合河南農業大省的特點,空港相鄰區也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臨空型現代農業,如生物育種、現代園藝、休閑觀光、航空食品、工藝農產品、鮮切花等。
(四)空港輻射區臨空產業
空港外圍帶動輻射區主要范圍為中原城市群“半小時交通圈”區域,即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包括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城市,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區域,也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外圍帶動輻射拓展區域。2012年11月國家民航局同意安陽開展通用航空產業園區試點工作,通過推進安陽機場建設和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打造通用航空和航空運動器材生產、研發、銷售中心。同時安陽也有望納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通用航空聯合監管的試點地區。同時,洛陽、南陽兩個機場的運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商丘、信陽機場建設開始謀劃,國際航空、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的格局基本形成。此外,漯河、鶴壁、信陽、南陽等均提出建設航空偏好型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通過“點-線-面”臨空產業囤層布局,臨空產業鏈將造就多個航空港通向中原城市群節點城市的臨空產業走廊,促進河南整個臨空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隨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持續建設,其外圍帶動輻射拓展區的半徑也將隨之擴大到河南全境乃至整個中原經濟區。
三、河南臨空產業政策設計
基于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承接國內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的視角,通過河南臨空產業政策頂層設計,應最大限度利用機場資源發展臨空產業,最終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一)以省級政府為主導布局臨空基礎產業
頂層設計臨空基礎產業,有利于臨空產業政策體系問的協調一致性,同時也有利于對臨空經濟區內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更為有效的組織協調與資源整合。以省級政府為主導可以打破地市行政區劃,以臨空經濟區劃視角對臨空基礎產業進行總體布局,統一規劃,從而增強臨空基礎產業的基礎保障能力。臨空基礎產業作為臨空經濟區重要的先導產業,主要是與機場對接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包括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中原城市群城際樞紐站、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總體布局城際鐵路網、公路集疏網,尤其是空港主體區內的“三縱兩橫”高速公路網、“五縱六橫”快速通道網,以及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鐵路網,實現陸空對接、多式聯運、內捷外暢,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臨空基礎產業越完善,以空港為中心的放射狀陸路交通越便捷,越有利于優化其他臨空產業的發展環境。
(二)以機場集團為主導發展臨空核心產業
2013年5月3日,河南機場集團成立,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正式進入公司化運營階段。以機場集團為主導,應優先發展臨空核心產業。隨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貨運業的發展,美國聯合包裹UPS、俄羅斯空橋、辛克、喬達、順豐、國泰、郵政、國貨航、南航等企業紛紛落戶。當前有待大力發展特色產品物流、航空快遞物流、國際中轉物流以及航空物流配套服務。國際地區貨運通航城市已有首爾、莫斯科、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安克雷奇、洛杉磯等。以機場集團為主導,以發展航空貨運為突破口,拓展優化航線網絡,有利于建設競爭力強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在機場周邊發展航空維修產業、航空制造產業以及具有保稅性質的電子信息產業。目前尚需盡快研究提出貨運航空公司的組建方案以及投資主體、股權結構、推進程序等。財政應補貼中外航空公司開辟的國際新航線航班,以及現在開通會暫時虧損但卻具有發展潛力的航線航班。另外,建議省政府設立臨空核心產業發展專項扶持基金。
(三)以航空港區為主導規劃臨空關聯產業
臨空關聯產業作為臨空經濟區拓展產業,應以航空港區為主導,充分發揮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效應,促進產業鏈延伸,同時注重各關聯產業的統籌規劃與相互對接。為生產商、供應商、分銷商、需求商之間的協同合作提供平臺,打造航空物流、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生產供應鏈和消費供應鏈。以航空港區為主導,要在航空航材制造、智能終端、精密機械、生物醫藥、信息服務等領域,集聚高端人才,設立高端制造業研發中心或研發總部。同時加強產學研合作,集中力量開展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而對航空指向性較弱的產業,嚴格限制其在航空港區內發展。對航空指向性較強、技術含量較高的外來企業,則需采取靈活的稅收優惠政策。
航空港區應優先為臨空關聯產業提供市場信息,定期召開臨空關聯產業產品推介會或博覽會。積極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點,在進出口通關服務、結售匯等方面先行先試,建設全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研究探索建設跨境網購物品集散分撥中心。在條件成熟時,擴大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出境免稅店,并適時謀劃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
(四)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培育臨空引致產業
以市場機制為主導,探索市場化融資方式,堅持特色開發、產業集聚,積極培育臨空引致產業。以市場機制為主導,除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外,加快鄭州上街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建設,適時引進輕型通用飛機整機制造和組裝項目,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引進或培育通用航空運營企業,提供包括飛行訓練、公務飛行、空中游覽、包機服務、農林防護、應急救援等服務。通用航空產業鏈上游是通用航空裝備制造業、通信導航、租賃保險,中間是通用航空的運營企業,包括飛行培訓、基礎設施、氣象服務、航油,下游則是飛機維修、航材租賃等。還可以帶動相關的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的集聚發展。
[參考文獻]
[1]汪運棟,邵波,我國區域經濟參與全球產業鏈的路徑選擇[J],商業時代,2008(17):105-106,110
[2]趙冰,曹允春,基于產業轉移的臨空產業選擇研究[J],商業研究,2013(2):58-63
[3]耿純,鄭州航空港區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研究[D],鄭州大學,2012
[4]仝新順,鄭秀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經濟發展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3(1):120-124
(責任編輯: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