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洪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事業單位也在進行著有條不紊的發展革新,財政管理制度的變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對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強化單位職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出發,分析了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事業單位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在實現事業單位現代化管理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單位財務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化,其財務管理將面臨多方面的困擾,如果按照以往財務管理模式進行管理,事業單位的職能將不能有效的發揮,存在著引發單位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同時,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我國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財務管理意識淡薄、機制不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缺失等問題,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不斷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充分發揮當前形勢下事業單位的職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
事業單位是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相關機關利用國家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事業單位主要資金來源屬于國家財政,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或法人組織等也開始成為單位的投資者或捐贈者,一些單位也不再僅著眼于公益性活動,其也可以從事經營性活動,將經營性活動所得更好地服務于更廣泛的公益性目的。事業單位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非營利性,其對外提供的服務或商品并不追求利益,單位財務管理也是為了提高單位資金的使用效益,因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將重點放在如何更合理地配置單位有限的資源,如何保證單位預算滿足單位運轉的需要;二是無償性,無論事業單位資金來源何處,政府、個人、法人,其目的都是希望單位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社會效益優于投資回報率;三是公益性,事業單位提供教育、文化、科技、衛生等服務,更多的是在于追求公共利益,以實現政府公共職能的目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的在于對單位資金進行統一規劃和調度,以達到高效利用單位資金的目的,并保證單位計劃和任務的全面完成。與企業一樣,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同樣包括籌資、投資和分配三方面:在籌資方面,事業單位逐漸實現資金來源的多元化,除財政資金外,還包括社會公眾和法人的捐贈和投資;在投資方面,單位往往借鑒于企業的投資管理方法,但其更傾向于低投資成本和低投資風險;在分配方面,事業單位致力于以較低的分配成本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以促進事業單位的大力發展。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主要問題分析
1、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扎實
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仍存在一些相對薄弱的地方:一是經費開支標準和范圍不規范,或是缺乏明確開支標準,或是部分人員巧立名目超額開支,存在交通補助、通訊補助等人員經費擠占公用支出的問題;二是票據管理不規范,部分事業單位缺乏健全的票據管理辦法,對發放后的票據沒有進行全程監督檢查,例如一些單位采用自購收據方式收入辦證費、管理費等,或是采用“大頭小尾”手法開出收據;三是原始單據及記賬憑證填制不合規,或是手續不全,導致無法辨別經濟業務的實際軌跡,主要表現在單位的招待、零星的修繕、部分物品購置等開支方面;四是財務報告及其分析方面,事業單位財務報告反映的內容并不夠完整,且沒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細致有效的分析,無法真實反映單位實際經營管理中的財務狀況。
2、預算編制及執行工作欠缺約束
一是預算編制問題,大部分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并沒有與單位的發展戰略很好的結合起來,預算缺乏整體規劃性,且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事業單位仍采用傳統的基數增長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并不符合事業單位實際發展的需要,同時缺乏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將會導致預算過于粗放,造成國家財政資金的浪費;二是預算執行問題,部分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流于形式,預算執行的實際數與預算數存在較大差距,隨意擴大預算支出范圍和支出標準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將一些如會議費、差旅費、勞務費等應列入基本支出的費用列入項目支出,降低單位項目資金使用效益;三是預算監督與考核問題,我國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預算控制管理不到位,造成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有所忽視,同時不太重視預算結果的分析,沒有完善的預算考核和激勵機制,難以充分調動單位員工的積極性。
3、內部財務控制體系缺乏
我國對各級事業單位資產的歸屬及其管理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就造成事業單位按自身的經營方式來管理資產,導致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監管真空,普遍存在資產閑置和流失等現象。另一方面,我國大多數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相對滯后,雖然部分單位對財務的收支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但相應的規章制度仍不夠完善,導致單位財務管理無章可循,缺乏規范性。同時由于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內部審計方法滯后,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導致內部審計效率和質量低下,內審成本增加,同時也提高了引發單位財務風險的可能性。
4、財務工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整體素質和能力結構參差不齊,導致單位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能力素質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法律觀念問題,部分單位財務工作人員財經法紀觀念淡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對于違法違紀問題缺乏相應的問責機制,影響單位財務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規性;二是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部分財務工作人員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或培訓,專業技能水平不高,造成財會工作和相應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三是思想觀念方面,由于事業單位工作財務人員收入相對穩定,造成其對整個單位的財務狀況有所忽視,缺乏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缺乏創新意識,難以適應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1、規范財務規章制度,統一財務行為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扎實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完善的財務規章制度,因此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統一單位財務基礎工作行為:一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管理制度以及相關配套的管理辦法等,確保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明確單位財會人員崗位職責,規范各類活動的業務流程,以“權責利”原則為基礎,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三是完善集中核算內部管理制度,會計集中核算有利于將單位內外預算資金以及其他資金都納入統一核算范疇,能夠提供全面、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
2、強化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
預算管理是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一是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算編制應盡量精細化、準確化,一方面要對單位過去年度財務狀況進行深入統計分析,結合本年度實際發展需要合理規范各項支出,另一方面統籌兼顧預算內外各項收入,確保預算的全面性,盡量做到突出重點,合理配置,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能夠改善單位資金使用效益,優化財政資源配置;二是強化預算執行管理,提高預算執行效率,把預算執行工作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形成權責利相關的全面預算執行責任體系,強化預算執行的剛性,以有效控制預算執行的質量,并加強預算執行效果分析,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定期通報,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盡量降低預算和財務風險,;三是完善預算監督,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或工作小組,負責預算工作的每個具體環節,同時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約束和監督,以確保及時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或偏差進行分析和調整,另外單位可以建立以審計部門的監督為常態,以媒體監督為主導的全方面、多層次的監督機制,從而強化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
3、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
首先,增強內控意識,要確保單位財務工作的真實有效性應確保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合理性和規范性,此時單位領導需要起帶頭作用,使單位員工了解完善內控體系的重要性,將單位領導業績與內控制度執行效果聯系起來,確保內控制度的全面貫徹;其次,完善內部制度,包括改善貨幣資金和票據控制方面的問題、建立關鍵崗位強制輪換交接制度、健全財務內部稽核制度以及建立健全授權審批制度等,為內部控制的合法合規性提供依據;再次,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積極完善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體系,做到有效監督內部控制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幫助財會人員有效履行職責,同時積極引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和管理績效審計,健全單位財務管理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經濟責任問題,防止問題擴大,減少損失。
4、全面提升單位財會人員素質
首先,要嚴格把好用人關,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同時引入競爭機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財會人員;其次,樹立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觀念,單位財會人員應不斷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來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例如單位可以定期組織參加學習培訓,使財務管理人員不斷學習掌握新法律法規,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創新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先進性;再次,將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融入財務管理、監督和考評過程中,培養好每個財務人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總之,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新形勢下我們應不斷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確保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努力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問題探析[J].財會研究,2012(10).
[2]房榮.運用全面預算管理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J].財經界,2011(08).
[3]任迺穎.淺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