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必須切實提高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后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體會:
一、提高語文教學準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準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是備內容。把教材看作是一個范本,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二是備學生。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三是備訓練。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必須抓實集體備課,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落實三維目標,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準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二)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三)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
采取的具體措施有:一是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二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二是落實教學反思。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5篇,每篇字數不少于500字,進行展覽、交流、評比。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引入小組學習機制活起來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過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變插秧式座位為小組式結構,引入了課堂評價體系,學生的評價真正做到平時的課堂活動加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的總評價成績,建立了班級PK臺,讓學生的課堂活動始終充滿競爭和激情,將課堂還與學生,變教師講解為教師組織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敢說了,勇于發表不同的見解了,激情得到了釋放、活力得到了展現,沒有了課堂睡覺的學生了,看不到差生那種精神萎靡的現象了。這里看到的只有熱烈的討論、講與聽的區別,先會與后會的差別。幾次縣里的教研活動,看到的是聽課老師的贊許,領導的欣慰,教改開始走上了快車道。
四、提高語文課堂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錯必糾。
抓實教學六認真即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工作,自查自糾,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五、提高語文課后輔導的高效性
課后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班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六、提高語文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采用多種形式加強評價,如通過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自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認真學習構建高效課堂有關理論,提高認識,具體落實操作過程,教師要深入課堂聽課、發現問題,尋找亮”,及時反饋、評析,幫助學生看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不斷調整改進策略,爭取真正達到改進提高的目的。教師要結合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認真分析課堂教學情況。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M].河北教育集團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于美榮,女,漢族,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省骨干教師,現為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磁州鎮學區糧斗莊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