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敏
摘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時期下,人力資源管理要想永葆生機就應明確自身的學科定位,在課程建設中注重實踐性教學,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靈活采用教學方式,并配以適當的教學模式,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經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性教學;創新
一、問題出現的原因
在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是企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企業管理的基礎,而且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競爭力的有效工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而生,肩負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門人才的職責,其任務是為人才市場提供綜合素質水平高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這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對其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對用人單位、畢業生、在校大學生的多方面調研中,我們發現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存在一硬傷,即重理論、輕實踐。實踐能力的匱乏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很難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并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而專業技能低的學生也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
可見,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建設中要兼重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性教學,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并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這是當今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風向標。
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建設中實踐性教學的改革
第一,明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理念。隨著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重視程度的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也在各高校得到普及,特色學科建設工作成為高校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針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科建設應打破傳統以理論知識傳授為基本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與社會接軌,實現與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
第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是增強實踐性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比重的有力手段。其最終目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師生互動效能,這也突出了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性。互動式教學打破傳統的機械、填壓式教學方式,為師生營造了平等交流、深度探索、共同進步的平臺,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獲得知識,教師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第三,改進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考核機制。傳統考核體制以筆試為主、平時成績為輔。這種考核方式對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方面具有優越性,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測評效果不佳。
受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高校教育任務由突出理論知識向重視能力方向轉變。高校考核方式也與時俱進,其高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結構也不斷優化和完善,主要劃分為以下三部分:
1.課堂考核。其是針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課堂考核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中,以階段測評和課堂提問為主要事實手段。這種考核方式打破了學生平時懶散,期末考試重點突圍的不良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2.實踐考核。其是針對學生專業素養的考核。實踐考核寓之于課程教學活動、師生互動環節和課外實踐活動中,注重對學生溝通技巧、思維、專業能力的考評。實踐考核實施復雜,其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并有針對性的給予引導,同時要求教師有睿智的眼光考核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專業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考核的順利實施建立在師生遼河的互動基礎上,能充分把握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主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3.論文答辯。人力資源管理是多方面、深層次的有機整體,其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較高水平的要求。論文答辯作為時代的產物,其給予了學生高度自主權,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溝通水平進行綜合考評。為保證答辯的客觀公正,考核者與學生共同參與答辯的整個流程。
第四,豐富實踐形式。實踐是理論知識的豐富和發展,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著顯著作用,同時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實踐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為豐富課堂實踐活動,推進教學效率,高校應積極推進學生與社會的融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措施實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習。實習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工作結合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知識實習、項目實習和專業實習三種。認識實習是指在學生專業學習過程中,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到與本專業知識緊密相關的企業實習,通過企業專業人員的講解,使學生對本專業領域有一個全面的、感性的認識。學校在實踐操作中應努力致力于校企合作中,選取固定的、有典型意義的企業為高校實習基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項目實習是指學校組織學生深入企業內部的具體業務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習。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項目繁多,通過具體項目的實習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其運用能力,提升其專業素養。專業實習是指畢業生進入企業內部,對自身所學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專業實習使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操作流程有真實體驗,深刻領會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和運行,提升其人力資源診斷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能力。
2.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通過對工作實際的模擬實現的。其主要分為對已有軟件系統的操作培訓和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3.社會實踐。學生學校學習歸根結底是為其社會工作服務的,因此,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其對學校知識的認知,而且對日后工作起到積極的保障作用。
通過上述實踐活動的積極開展,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教學效果也隨之更上一層樓。但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性教學應不斷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本專業的理解,同時豐富學生視角,開闊其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輸出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保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