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青
通過調查分析西藏自治區“十二五”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需求的現狀,提出西藏自治區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的建議。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需求
一、前言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2004年12月25日,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2005年4月,教育部為了貫徹落實這一標準,又專門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是新一輪國家級、強制性并涉及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全員培訓。
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的核心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區中小學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需求,使“十二五”時期教師培訓工作更有實效性,筆者進行了相關方面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學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挑戰,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和需求以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確定大多數教師喜歡的培訓模式以及可接受的培訓時間;分析調查結果,掌握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需求,使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三、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全區七地市、拉薩中學、西格辦中學專任教師,包括小學學科教師和中學學科教師。
四、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發放
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教師基本情況調查,第二部分是調查題目部分,包括培訓情況和本地市培訓開展情況及對今后培訓的建議。
問卷發放、回收與統計: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521份,回收率為94.7%,其中有效問卷501,有效率為96.2%。
五、調查結果分析
(一)參加調查教師的基本信息情況
通過對501份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參加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女教師比男教師略多,分別占調查人數的52%和48%;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調查人數比例基本為1:1,教師的最高學歷小學教師以大專為主,占小學教師總人數的90%,中學教師以本科為主,占中學教師總人數的88%,教師年齡處于22~40歲之間和教齡處于3~20年之間的人數比例分別為89%和88%,表明當前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以教齡為10年左右的中青年教師為主。
從參加培訓教師所任教學科方面來看,語文、數學所占比例較高為30%左右,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生物為15%左右,有些學科教師沒有參加過培訓。
(二)參加調查教師的培訓情況
本次調查通過10個選擇題對教師培訓情況進行了調查。10個題目分別為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挑戰、教師的需求、參加培訓的動機、培訓和學習途徑及方式、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訓時間等方面進行了評價。
通過調查發現:
1.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中,30%的教師認為缺乏對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缺乏對電腦信息技術手段的了解和掌握;40%的教師認為缺乏教育學、心理學背景知識的支持;少數教師認為自己知識面比較窄、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提高教學意識及方法。
2.在教師培訓需求調查中發現,30%的教師認為自己需要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教學技術,20%的教師認為應該提高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50%的教師認為自己最需要補充研究性學習知識,40%的教師認為自己最需要補充教育學原理。
3.在教師培訓動機調查中發現,70%的教師認為參加培訓活動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50%的教師認為是提高教育研究能力,40%的教師認為是更新學科知識,20%的教師認為是為了提高學歷。
4.在培訓和學習途徑及方式調查中發現,教師認為提高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的主要途徑,50%的教師認為是通過自主閱讀有關教育理論的書報資料和同行之間交流討論,40%的教師認為通過脫產進修交流,30%的教師認為通過參加高一層次的學歷培訓,20%的教師認為對教學活動進行自主反思;30%教師認為通過講座、研討會、異地考察觀摩和自主學習及反思的培訓和學習方式最有效,50%的教師認為聽優質課是最有效的培訓和學習方式,20%的教師認為短期培訓是最有效的培訓和方式;從方便教師學習的角度分析,70%的教師喜歡自主學習,有組織的校本培訓與學習,30%的教師喜歡遠程培訓,20%的教師喜歡脫產校外培訓、半脫產校外培訓和跟班學習;從時間角度分析,60%的教師喜歡短期集中培訓,40%的教師喜歡中長期脫產培訓。
5.在阻礙教師參加培訓活動的主要困難中調查發現,60%的教師認為學校教學信管理任務比較繁重及培訓內容和個人需求不對口,40%教師認為培訓的內容不符合教師工作需要,30%教師認為培訓師資不符合繼續教育需要,10%教師認為培訓形式不符合繼續教育需要。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對當前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需求狀況作如下總體評價:教師已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對培訓內容需求十分豐富;在培訓動機上存在著片面性和功利性;在培訓和學習途徑及方式的選擇上帶有明顯的極端性。
六、對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需求的建議
(一)不同學科教師參訓人數不均衡性較明顯
通過調查,發現參訓教師多為語文、數學主要科目學科的教師,而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學科的教師很少,對于藏語來說根本沒有相應的課程,所以我區藏語文老師根本沒有機會參加藏語培訓。由此可見,主科資源比較多,參加培訓的教師相對也比較多,甚至出現了重復培訓,而其它學科教學資料比較少,參加培訓的教師人數相對也比較少,出現了各學科教師參訓人數的不均衡性較明顯。因此,在今后的培訓中加強農村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科學課程等緊缺學科教師培訓,加強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訓。只有這樣,才能使整體教師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才能有效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二)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培訓前忽略了對教師學習內容需求、學習動機和現有教育技術能力水平的調查,導致培訓內容、形式不符合教師實際需求,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培訓效果也不理想。在今后的培訓中應提前對教師培訓需求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確定培訓內容和方法,這樣才能使培訓具有針對性,才能激發教師學習興趣,提高教師自主學習能力,使教師有“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培訓的效果。
(三)教師培訓模式方法有待創新
調查發現,不同的教師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培訓模式有不同的需求。只有不斷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努力改進培訓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教師培訓質量。
由此可見,要想使教師培訓取得預期效果,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