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花 劉麗娟
要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需要熱愛生命,熱愛事業,尊重呵護每一個學生;然后還要讀教育專著,提高自身素養,并和與學生一起考試,有助教學,進而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光彩。
語文老師生命素養考試做一名教師易,做一名好教師不易。我們怎樣做更好的語文老師,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光彩呢?
一、熱愛生命,熱愛事業,尊重呵護每一個學生
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它原本應當是單純而有意義的。周國平老師在《生命的品質》里說:“我相信,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最合適宜的位置”。讀到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于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于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的事業,尊重呵護每一個學生。
前段時間,A同學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有一段時間,他獨來獨往,不茍言笑,經常在自己的座位上出神地看著什么,表情很木然。我不禁感到困惑,決定找他聊一聊。這才了解到他的爸爸突然得了病,下肢癱瘓,大腦失靈,就像一個植物人,家里也失去了往日的歡樂。A心里非常苦惱。他開始討厭爸爸,討厭這個家。我聽了后,慢慢地開導他:“孩子,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有坎坷、曲折,我們不僅需要別人的關懷,我們更應該學會關心別人。想一想,你爸爸他也不愿意得病,從小到大,你爸爸是不是非常關心你?現在,他長病了,更需要你的關心。如果你和媽媽精心護理得好,爸爸的病就會很快好起來,是不是?”他含淚點了點頭,說:“老師,我錯了。”我繼續對他說:“你爸爸病了,你就是家中的男子漢,更應該幫媽媽承擔起這個家,對嗎?”“我知道了,老師,謝謝你!”他擦干眼淚,走出了辦公室。從此后,他一改往日的精神不振,自信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他的臉上,學習上又像以前一樣投入了。看到他的轉變,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著了地。在全級期末考試中,他再次奪魁。
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幫他撥開心中的云霧,樹起戰勝困難挫折的信心,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多么高興的事啊!教育工作確實是一項細致而繁雜的工作,因為我們的職責在于教好一個個有思想、有靈魂的生命,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鮮活的個體。每一天,每件事,每時每刻,我們都要細心地觀察,耐心地指導,靜心地反思,試著去讀懂學生的眼神,試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那么我們才會更清楚地知道每一個學生真正需要什么,讓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開出幸福的花兒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學生,尊重呵護每一位孩子,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孩子天天有進步,日日有收獲,與他們心連著心,手牽著手,共同走過一段人生的路。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誰能與我同醉,相知年年歲歲,等到年老時,驀然回首,收獲的是一片燦爛,無愧于人生!
二、讀教育專著,提高自身素養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讓名著伴隨我們,成為我們教育教學路上的指路明燈。我讀過捷克斯洛伐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的代表作《大教學論》,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大教學論》第十六章十六條“甚至在語文學習方面,正確的次序也被顛倒了,因為學生不是從某個作家或從一種熟練地編輯出來的片語輯開始的;其實作家可以供給言語的材料,即字眼,而文法則只能供給形式,即關于字的組成、次序和結合的法則。”十九條“一切語文都不要從文法去學習,要從合適的作家去學習。”這兩段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不是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抽象的語法,而要讓學生從作家的作品著手,去感悟、研讀、去品味,從而獲得語文素養。
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多讀名著,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每天堅持半小時閱讀。書讀多了,什么字詞、語法、修辭等他們自然會明白,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會自然提升。讀完王金戰老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掩卷沉思,感觸頗深。王金戰老師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成功之路,創造了教育的傳奇。對教材知識,王老師爛熟于心,在輕松自如的授課之余,給學生來點幽默,使學生在快樂愉悅中獲得智慧。王老師不搞題海戰術,善于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舉一反三,但又讓學生必須保證一定的做題量,訓練學生的做題速度。對于學習差生不訂“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對于優秀生,則又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樹立更遠大的目標。
為了學生的發展,不惜犧牲時間與家長溝通,多方面、多渠道為孩子的發展鋪平道路。還曾讀過李希貴老師的《學生第二》,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等,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一些教育專著,無疑如秉燭夜游,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故事都會是照亮我們的心燈,使我們在教育路上走得更加從容美麗。
三、與學生一起考試,有助教學
古人云:“教學相長”,作為教師,不能只讓學生考試,經常我和他們一起考試。我覺得一次經歷,一次收獲。當我設身處地做考試題時,明白了哪些問題比較難,哪些問題易忘記,哪些問題需要注意,今后在指導學生時就會有的放矢。平時,學生在考試時會遇到什么問題,在面臨問題時是一種什么心態,我們教師無從知道。考試結束后,學生成績不理想,我們會埋怨學生不聰明,基礎差。考試后的分析有如隔靴搔癢,不徹底,不到位。當我們和學生做同樣的題時,我們能體驗到學生考試的心境,更好地了解學生,更有助于今后的教學,知彼知己,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