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民
高一是初高中過渡的關鍵時期,不少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感到不是很適應。如何讓高一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特點,渡過學習歷史的難關,搞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化“臺階”為坦途,就成為高一歷史教師的首要任務。本文就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對此問題的一些粗淺認識。
歷史教學銜接整合教材每一次帶高一,總是會遇到相似的問題,學生對高中歷史的學習感覺比較難,不如初中那么直接、簡單,特別是遇到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意義、評價等問題,學生更是感到無從下手。作為高一教師,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了解學情,制定目標
要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工作,首先要了解學情,要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喜歡什么樣的歷史老師,接受怎樣的教學方法,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哪些方面存在疑惑,等等,之后根據這些情況,再結合高中歷史教材,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可以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使學生中間有一個適應、接受的過程。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引導為主,課堂上要靈活多樣,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設置情境,宗旨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為此,每學期的第一節導言課、第一節正課尤為重要,一定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充分準備。如我在高一的第一節歷史導言課上,從自己姓“程”(黃帝的后裔)、名字“愛民”(聯想到儒家的“仁政”,作為老師是愛學生)、出生在“1968年”(文革時期)等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對自己姓氏來源的好奇心和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又從杰出的歷史人物的功績入手,讓學生們談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人生目標,我接著引導學生制訂了為實現這些理想的具體的學習目標。從古今中外統治者們對政策的不斷調整,引導學生們要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完善學習方法,以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整個一節課,在輕松、愉快、激情、熱烈的氣氛中過去了。通過這一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上來了,學習的方法引導了,學習的目標確立了,學習的要求、規則也制定了,相信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整合教材,構建體系
人民版歷史教材有許多觀點很新穎,學生們喜歡,但系統性不足,學生們難以把握。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備課在以人民版教材為主的同時,要參閱人教版、岳麓版教材的相關內容,科學借鑒,合理取舍,對教材內容則要宏觀把握,大膽整合,構建體系。陳紅老師的《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把教材整合為“第一,基礎探究:羅馬法是什么;第二,深度探究:羅馬法還是什么;第三,多元探究:羅馬法又是什么”;2009年暑期培訓時聽的視頻中一位老師把這節課整合為“走馬觀花——粗看“羅馬法”,字里行間——細琢“羅馬法”,流連往返——回味沉思“羅馬法”。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的邊海長老師把《鴉片戰爭》一課設計為“第一,偶然與必然——探原因;第二,侵略與碰撞——看過程;第三,毀滅與新生——論影響”;同樣一節課,山東省濟南第九中學的徐曉佳老師則是這樣設計的,“第一章:云翻霧起——尋背景;第二章:血雨腥風——看過程;第三章:風雨飄搖——論影響。”如果我們教師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相信不僅對我們的教學會有很大的提高和啟發,而且這樣的課哪一個年級的學生都會接受,更會喜歡。
三、教師引領,培養方法
對高一的學生來說,課堂上老師的引領很重要。這首先要求老師要充分備課,對一些理解性的問題不要直接灌輸給學生,而要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受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可以通過圖片、材料、表格、音頻、視頻等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知識要點,做到論從史出,以提升學生分析、歸納和概括問題的能力。在這方面,鐘紅軍老師的課對我們很有幫助。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國共合作抗日)》一課中,采用大量的圖片、文字史料,引導學生歸納出抗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通過理性思考——多一個角度看大屠殺、資料搜集——亡國奴的生活,揭露了日軍的殘暴統治,從史實分析——我看兩大戰場,幫助學生分析出國共兩黨不同的抗戰路線——全面抗戰路線和片面抗戰路線,通過大量的圖片“我們勝利了”,使學生總結出抗戰勝利的多種原因。這節課,不僅僅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一場極為殘酷的戰爭,是要懂得一個人無論多么黑暗的情況下都應把持內心的氣節和操守,一個民族不論在多么困難的情況下都應抱定必勝的信念,更要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上審視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得出“人性的較量、正義的勝利”才是本課潛在的主題。
四、多彩教法,激發興趣
初中歷史的學習側重于對歷史事件的詳盡敘述,對歷史人物的思想渲染,而高中歷史的學習則重在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總結。如何讓學生在思想上實現轉軌?我認為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教師淵博的知識,利用投影儀、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采用學案教學法、問題導學法、情境體驗法、合作探究法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方法,定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國共十年對峙》一課中的“土地革命”環節,我讓學生“穿越時空”,通過情景體驗、合作探究,讓學生體驗土地革命給當時、當地的農民帶來的影響。“長征”的內容則是讓學生到前面通過地圖帶領大家“重走長征路”。之后,引導學生談體會,歸納概括長征精神,然后及時思想教育,并齊聲朗讀江澤民同志總結的長征精神,進一步強化精神動力,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課堂上老師心中始終裝著學生,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就不是什么問題。
五、課后反思,及時跟進
授課后,我們教師要及時了解學情,根據學生課堂掌握的情況,出現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反思,調整教法,跟進指導,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快適應高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