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霞
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顯得愈來愈重要。
數學創新教育創新能力時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始終沒有逃脫應試教育的陰霾,還是在升學指揮棒的指引下,只爭分數。以教師為中心和權威的觀念還很流行,傳統的“教師負責制”教育模式的弊端,在今天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仍不斷上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高高在上,把知識作為像“圣旨”一樣的東西強加給學生,再加上教師的“絕對權威”的震懾,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就在這種長期的、沒有硝煙的“傳統版教育”中被淹沒。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數學教育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因此,我們每一位施教者都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簡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充分認識數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說,首先,必須轉變教師的觀念。我國傳統觀念強調的是教師的權威和作用,課堂上要以教師為圓心畫圓,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好似天經地義,其實這與教學理論中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論格格不入,要培養人的創造意識和能力,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根據不同條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發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種對立的思路來解決同一問題,獨立地提出新的設想,問題的解答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其次,要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為核心。只要學生能主動地學習,他們就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的熱情,思維也會活躍起來,于是就有了主動探索的空間,相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因為教與學是對立矛盾的統一體,因此教師和學生的創新須達成統一。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著力于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學生積極地思維,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尋找辦法,總結規律,才會有新的發現和創新。
二、創造創新教育的環境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創造一個創新的環境。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對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師本身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充分挖掘自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掌握具有創新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豐富和提高自己。第二,建立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會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以教師“教”和學生“學”并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的過渡,創造適宜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第三,合理使用教材中的探究材料,積極開展適于創新教育的課余活動,立足于提高學習興趣,擴展數學視野,達到真正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目的。
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疑開始的。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鼓勵學生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敢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數學知識時,通過有關的實際例子,說明數學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意義,鼓勵學生學習成才,并積極參加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成就動機。提倡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所有的數學成就都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創新,這一切都源于對數學濃厚的興趣,源于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學習更多更全面的數學知識,為將來的創新活動奠定扎實的數學功底。學生在接受教育和獲取知識的同時,形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
第二,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創新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因此,若能對數學教材巧安排,對問題妙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環境,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學中應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變“傳授”為“探究”,充分暴露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數學解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廣泛聯想,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活躍的靈感,解題后讓學生進行反思和引申,鼓勵學生積極求異和富有創造性地想象,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三,加強數學能力的培養,形成創新技能。數學能力是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上的個性心理特征。在數學教學中應加強解題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同時進行有意識的強化訓練:自學例題、圖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數學符號、歸類鑒別。學生在應用這些方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堅定的信念。在“解題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敢于求異、勇于創新的氣魄,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錯析教學”,培養學生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創新情感和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