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燊
作為一名新晉園長,總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如何處理關系到事態的發展。通過幾個案例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一名新晉園長該如用心來管理幼兒園,讓幼兒園在穩中求發展。
新晉園長突發事件幼兒園管理2010年以來全國學前教育迎來了春天,各個地區都在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倉山區政府也不例外,一方面大力創建新幼兒園,一方面重新調整部分公辦幼兒園的領導班子隊伍提高辦學水平,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我區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而我就是在這個春天里離開工作了二十年的實驗幼兒園,到了另一所有十二年歷史的公辦幼兒園任書記兼園長。這對于我來說是人生、事業上一次重要的角色轉換——從副職轉變為正職。這種的轉變不僅僅是職位的變化、稱呼的變化,更關鍵的是責任、榮譽、要求帶來的工作、生活上的壓力變化,并由此帶來的壓力感和不適應感。與此同時,陌生的環境、未知的困難、領導的期望也在無形中將壓力放大。面對這所有的一切,你都要自己去面對,領導只能給你支持與鼓勵,朋友只能給你建議和意見,但最終做出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面對種種困難,我迎難而上,堅持實事求是,走個性化辦園的道路,逐步形成了適合本園實際的管理思路:制度是基礎,溝通是關鍵,講求換位思考、善于做化解工作,將用心和人文關懷貫穿于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全過程。經過一學年的摸索,本人覺得小步快走、潤物無聲可能比大刀闊斧更加適合我們這樣有一定歷史的公辦園。
案例一:用心了解
上任伊始,我給自己定下了第一個目標——了解。了解幼兒園的環境,了解幼兒園的事、了解幼兒園的人。首先,我每天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在幼兒園里多走多看,用心觀察、用心體會。食堂里哪些工作程序有待改進、哪些教師的帶班狀態有待提升、幼兒園的游戲空間、材料有待擴充等。其次,我適時與每個部門負責人談話、交換工作意見,了解他們原有的工作情況及今后對自己分管工作的想法。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園的分工還是比較細致明確的,部門負責人還是有一定的責任心,但每個部門之間的合作溝通還有待加強。再次,我積極與每位教職員工談心,了解她們的所思所想、了解她們的能力、了解她們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我通過基本功比賽將教師隊伍分成了不同的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提出不同要求,在目標任務的確定上我既考慮到每位老師的實際情況與能力,又適當提高要求——使他們要跳起來才可以摘取果實。
分析:做為一名新晉的園長為了能盡快進入新環境,樹立個人威信,提高領導力,目標管理是個有效的方法,并且應該有短期、中期與長期之分。在本例中,我的短期目標就是盡快熟悉新園,全面了解新園(包括幼兒園管理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并從中發現新園的特點、優點以及存在的差距,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幼兒園的中期發展規劃。
在談話了解情況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觀察談話對象的神態、語氣變化,注重環境布置、話題設置、談話技巧,引導談話對象說真話、說實話。如在與部門負責人談話中,當你問:“你的部門工作存在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他回答:“我的部門沒有存在什么問題,我覺得非常好。”這樣的回答有幾種可能:一種可能此人非常自信,且可能自信過頭了,對本部門情況有些主觀臆斷。一種可能是他沒有去真心了解過他所管理的部門,對自己沒有太高要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工作沒被領導批評就算完成。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他還不了解新的領導,不想多說什么,怕言多必失。因此,和他們談話還需要觀察他們的表情、口氣和眼神。又如在上述話題中,有人能找出自己部門的問題,并能客觀地分析原因,表明此人工作負責、具有團隊精神。有人雖然也說了一大堆存在的問題,但分析原因時給自己找了一堆借口,表明此人不太愿意負責、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但在分析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太武斷,因為每個人都在社會的大舞臺扮演各種角色,他們與陌生的領導接觸時,多少都會有阻抗情緒在其中,因此,我們更要用心去了解。
案例二:用心傾聽
根據前期的觀察,了解后我制定了幼兒園的中期目標,一切都按著既定的目標發展著,但各種矛盾特別是工作配合中出現的各種摩擦、矛盾時有發生。記得有一天,我外出開會一天。回到幼兒園A老師告訴我:“B老師在帶班的時候,不認真。你不在她就亂來,老毛病又犯了!”我微笑著說:“怎么亂來了?她的老毛病是什么呢?”A老師就很認真地說出了她對B老師的看法。我一邊聽一邊微笑著點點頭。當她說完后,我便輕聲地問:“你的這些看法是現在的還是過去的?是因為她那天的行為才引起你今天的想法嗎?”A老師微微搖搖頭,
“那是你以前對她就有這些的看法是嗎?”A老師又微微點點頭,“你和她交流過嗎?”
“沒有。”
“那你哪天可以試著和她聊聊天哦,我相信以你的才智是能和她很好溝通,并能成為很好的合作伙伴的。”我微笑著說:“我今天非常開心你能這么真誠的和我溝通,你能說出這些情況并進行分析,說明你是個很用心的人,對本職工作負責,你也希望他們也能認真對待工作是嗎?”A老師很使勁地點點頭。“去工作吧,你說的我會留心觀察的!”
過了幾天,我找到B老師,我說:“你今天有空嗎?能來我辦公室坐坐聊聊嗎?”
“好呀!”B老師很干脆地回答。下午B老師來到我辦公室,我們泡了一杯茶,一邊喝一邊聊。前面我先和她聊些家常事,慢慢地我便問她:“你是個老教師,應該很有經驗和自己的想法,我很想聽聽你對我這一個月來工作的評價,很希望你能再管理方面多給我提寶貴意見可以嗎?”B老師微微思索了一會兒,睜大她的眼睛似乎很懷疑地問:“你真的想聽嗎?”我點點頭。于是她先說了我來到這個園,這個園在哪些方面變得更好的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她也真誠地舉了一些例子。可以看出她其實還是個很用心的老師,很有自己的見解。我又接著問:“如果園長外出開會,大家會如何表現?”“大家最喜歡園長外出了,那樣會相對自由一些”“那你呢?”“當然我也不例外呀!”她很直爽,我并沒有接著問,只是微笑著看著她。不一會兒,她自己又說:“其實,我知道這樣很不好,我們要對孩子負責,要對自己負責,所以我們要盡量做到不論你在不在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都相對沉默了一會兒,她又略加思索后說:“我知道我作為老教師,還要帶好頭的,園長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了。”我再次微笑點點頭。我們繼續聊了一會兒,拍著她的肩膀說:“謝謝你,今天陪我聊了這么長的時間,也謝謝你給我的一些建議,更感謝你對自己工作的反思,真心希望你能常來我這里坐坐和我說說心里話。”又過了幾天,A老師又來找我,并告訴我她和B也談了,效果很好,現在她自己釋懷了很多。
分析: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幼兒園教職員工多為女性,女性的性格特點、為人處事的方法特點都決定了她們可能對過程、態度的重視甚于對事件結果的重視。一旦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小事變大。因此,我覺得無論是老師之間還是領導班子之間,如果發生矛盾,園長首先是要用心傾聽,細心觀察。你不能太早給某個老師下結論,聽的過程中你要保持中立,不能輕易表態、定性。因為這個時候每個來傾述的人都帶有一定的個人情緒和主觀意識,而作為園長對整件事情不是很了解,如果過早做出表態,你的天平就會失衡,就會引起更大的矛盾。所以,在處理以上事件,我先傾聽,再了解,并在談話中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的所在。
案例三:用心化解
幼兒園就像是一個小社會,什么樣的事和矛盾都會發生,它不僅僅是孩子的世界,也是家長的世界。不同的家長對幼兒園有不同的要求,這樣就有一些小插曲出現。重陽節快到了,我們為了培養幼兒愛長輩、尊敬長輩,開展了我與爺爺奶奶共度重陽的活動。可活動之后,就見一位奶奶氣沖沖的從樓上下來,嘴里嘟囔著:“什么園長也不知道,不開展這個活動還好,開展了反而打擊了我孫子的積極性……”正好我在樓下和老師一起布置環境,聽見了我便主動上前問:“奶奶您好,請問有什么我可以幫到您嗎?”奶奶一見我連忙擺手說:“沒有沒有”就加快步子離開了幼兒園。過了幾天就傳來這個奶奶在外散布對幼兒園發展不利的事。于是,我親自邀請奶奶來我辦公室拉家常。在拉近距離之后,我溫和地說:“您能告訴我重陽節活動那天您為什么那么激動呢?”由于談話環境比較合適,奶奶對我有了一定信任度,她便把當天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我。原因是:“孫子上臺表演了好幾次,老師都沒有給獎品,而最后一個游戲有獎品,孫子很想要,但老師沒有讓他參加,所以孩子很不高興。”我聽了后微笑著說:“奶奶愛孫心切,我非常理解。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天的活動場面可以嗎?”奶奶點點頭:“當時孩子有多少?”“一百多吧”“你孫子上臺表演了幾次?”“有2~3次。”“有沒有其他孩子比你孫子上臺的次數少。”“應該有。”“你孫子上臺表演老師給他貼圖了嗎?”“有給,但那不是他想要的”“有沒有孩子什么禮品都沒有得到?”“是的,有的什么都沒有拿。”“你孫子沒有拿到他想要的禮物后,是不是你也很不高興?”“是。”“孫子到了晚上還不高興嗎?”“是的”“那第二天呢?”“孩子肯定過了就忘了。”我聽了呵呵呵地笑開了,奶奶似乎明白了我想要說的:“是呀,其實是我自己不高興,覺得孫子受了委屈,這孩子從小沒有媽,我容不得他受半點委屈。”我見奶奶有所頓悟,趕緊接著說“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你把他保護的再好,孩子都要長大,都要面對大社會。他都要自己去面對各種挑戰,您能保護他一輩子嗎?”在聊的過程中我告訴奶奶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抗挫能力,并教給他一些方法。奶奶大有感悟,一再向我表示感謝。最后,我握著奶奶的手說:“我真誠希望您遇到問題能及時和我溝通,幼兒園做的好的,幫我做做宣傳,做不好的及時向我提出,我會盡我最大努力辦好這個園所的。”自從這事件后,奶奶見我格外親切,孩子也時常到我的辦公室來看我和我說話。我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一天清晨,陽光明媚,我神清氣爽地來到幼兒園,一到幼兒園就見一位爺爺在園門口吵鬧,我連忙迎上去,把爺爺迎到我辦公室了解情況。我先讓爺爺坐下,倒了杯水讓爺爺消消氣,慢慢說。原來是在接孩子時,隊伍排很長,爺爺看見有個人沒有排隊,先從大門進去了,是協管員放人進去的。他也想進去,但被門口的協管員攔住了。他很氣憤為什么那個人可以而他就不可以?我聽后告訴爺爺:“我會認真調查此事,并告訴他我們園的制度就有規定,即使是老師的家屬來接孩子也要排隊的。若如他所說,我會給予批評的。”并向他解釋由于協管員不是我們的員工,可能不了解我們的園規,不過不管如何,如果事實是這樣,我都會給他一個答復。還會轉告協管員單位領導,讓協管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之后我就和爺爺嘮嗑:“爺爺您退休了吧?”“是的,好幾年了”“您原來在什么單位呀?”“武警”“哦,難怪您這么討厭不守規則的人。如果世界多幾個向您這樣的人,我想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更美好。”“是呀,現在是人情社會,什么事都要托人情,有的時候也真沒辦法,其實昨天也沒什么,因為是你們老師家屬,但我氣不過是那個協管員態度……”等爺爺心態平和后,他也不那么較勁了最后還說:“到時候,你就批評批評他們,他們零時工也不容易……”最后我也握著爺爺的手表示感謝,希望他能對我這個新晉園長的管理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爺爺笑呵呵地說:“你才來幾個月,孩子多了很多玩的,家長都很高興,你做得不錯!”能得到家長的認可是我莫大的榮耀。
分析:以上兩個有關家園矛盾問題的處置,我覺得只要你是站在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角度上去解決問題,最終家長都會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當家長心急時首先要穩定情緒,通過拉家常、嘮嗑緩解他們激動的情緒;其次要有所共情,表示對他們心情的理解,而后加以引導用真誠的心去化解問題。
總之,作為一名新晉的園長,不可以盲目跟從,要恰如其分地利用自己的才智、能力、氣質用心去管理。一位心理學教授曾說:“管理沒有最好,永遠都在追尋更好的路上。”我還將不斷追求更高效的管理方式,以促進幼兒園在穩中求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旭琳.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優化幼兒園管理.學前教育研究,2005,(10):18-19.
[2]劉良華.校本教學研究.2003.
[3]劉儉國.從愛出發——基于美琪的學校文化建設研究[M].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