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軍濤
[摘 要]在實現教育現代化視角下,德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國際形勢,要善于分析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化,要善于多角度分析當代中學生的新特點,要敢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方法。不斷探索德育育人實踐中的新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立德樹人的新途徑、新方法。
[關鍵詞]國際形勢; 思想變化; 創新
作為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者,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教師應當積極擔當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德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國際形勢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已躍居世界經濟發展總量第二位,中國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中國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大。對于世界而言,中國正在肩負起引領世界發展的重任,世界認識中國的視角正在發生變化。但是,由于中國底子薄,人口多,歷史上對民眾欠賬太多,人均生活水平雖然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普通民眾沒有感受到世界第二經濟總量所帶來的富裕生活,國力的強大與普通民眾生活水平的反差,引起了民眾思維的矛盾,引發了對待同一問題的不同立場。這一點需要引起德育工作者的警覺,復雜的國際形勢造成了群眾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造成了思想上的矛盾,雖然帶來豐富的愛國主義德育教育題材,但同時容易引起狹隘的民族主義。德育工作者更應該認真研究國際形勢,分析我國的有利形勢,審時度勢,探索進行德育出發點和視角,使德育符合世界形勢。
二、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分析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化的因素
影響人們的思想變化的因素有社會經濟成分多樣化、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利益關系多樣化、分配方式多樣化、生活方式多樣化等六個變化。以上六個變化導致思想領域出現了多種聲音,主旋律的傳播遇到新的挑戰,社會對人們思想的調控能力減弱,人們對政府或學校黨政組織的依賴性減少,認同度隨之減少,利益的復雜化導致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矛盾激化等等現象。對于德育工作者來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習慣獨立地進行思考和判斷,能夠分析德育的新形勢,提高德育認識。其次,進行德育的新途徑要避免原先的“假、大、空”,要直面各種利益交織的復雜現實,但又不要放棄主旋律,探索德育的切入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德育素材,進行德育。再次,德育不要躲避社會難點、熱點問題,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解決思想問題的關節點,要善于利用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提高主旋律德育的實效。
三、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多角度分析當代中學生的新特點
德育工作者分析當代中學生的新特點角度應包含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四個方面。經調查,中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主流意識符合社會價值觀;在政治傾向方面政治穩定性提高,政治進步動機多樣化;在道德品質方面存在著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知行背反的現象,同時網絡新道德已露端倪;在心理素質方面個性鮮明,但伴隨著心理障礙、疾病等問題突出。總之,中學生思想發展變化趨勢是學生在思想政治上可以有一個較長時期穩定、健康的發展和進步。德育工作者要分析現代中學生的行為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首先要學會分析學生行為背后產生的原因,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尤其從心理層面進行分析。其次,要善于從不同學生群體角度進行分析,隨著經濟發展,貧富差距拉大,特困生逐漸增多,單親家庭學生群體也不斷擴大,造成了這部分學生群體心理疾病增加,影響了學生健康成長。再次,德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知行背反的現象,要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另外,要注重方法,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程度逆反心理,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實是逆反心理的思想根源。
四、德育工作者要敢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方法
首先,德育要堅持真誠可信的原則,德育工作者要加強理論學習,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想,對學生不說假話,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分析問題,引領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其次,德育工作者要不斷尋找新角度的靈活性原則。運用多樣方法的靈活性,體現內容的針對性。劃分教育對象的思想層次,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再次,要構建全員育人的德育體系,不但要注重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還要注重建設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德育育人體系。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