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
[摘 要]隨機整群抽取三年級中的一個班級51名學生為對象。采用岳冬梅修訂的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調查,學習成績為期末全校統考語文與數學成績的平均分。結果發現,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因子得分均較高,男生和女生對父母教養方式各因子的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習成績均呈正相關,父親過分干涉與學習成績均呈負相關。父母教育方式對學習成績有一定影響,父母應采取情感溫暖、理解、民主的教養方式,有利于促進子女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父母教養方式;小學生; 學習成績;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智力開發、個性培養和家庭教育方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父母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撫養子女的日?;顒又斜憩F出的一種行為傾向,是其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綜合體現。父母教育方式直接作用于親子互動過程,對兒童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三年級初始,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在一、二年級成績一直很好,甚至常考滿分,可到了三年級成績直線下降。的確,三年級教師授課量很大,家庭作業較一、二年級明顯增加,學生的壓力感明顯。而三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要使學生順利的完成這個過渡過程,除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之外,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故本研究對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為學校工作和家庭養育提供建議和指導。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以南昌市某小學三年級中隨機整群抽取其中一個班級51名學生為對象,年齡為9-10歲。
2.方法。采用岳冬梅修訂的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EMBU)調查[1]。問卷是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學系佩瑞斯等人共同編制用以評價父母教養態度和行為的問卷。問卷為4點計分法,1=從不,4=總是。由于目前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故計算時刪除量表中的“偏愛被試”因子,父親教養方式的5個因素分別為:“情感溫暖和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母親教養方式的4個因素分別為:“情感溫暖和理解”“過干涉和過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個因子上行為表現越多。
發放問卷51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收回有效率為96.1%。其中男生27名,女生22名。學習成績為期末全校統考語文與數學成績的平均分。
3.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錄入數據,統計方法是描述性統計、配對t檢驗、2個獨立樣本t檢驗。
二、 結果
1.父母教養方式各因子得分情況。由表1可見,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因子得分均較高(均數分別為51.7和54.2),其次母親的過干涉與過保護(均數分別為34.7)。
2.不同性別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比較。男女生對父母教養方式各因子的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3.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習成績的關系。小學生期末考試的平均分為86.8±9.78,最高分99分,最低分51分。
由于成績呈偏態分布,故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發現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習成績均呈正相關,即父母越關心孩子,孩子的成績越好。父親過分干涉與學習成績均呈負相關,即父親越干涉孩子,孩子的成績越差。(見表3)
三、討論
1.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教養方式是父母的教養觀念、教養行為及其對子女情感表現的一種組合方式。這種組合方式是相對穩定的,不隨情境的改變而變化,它反映了親子交往的實質。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以血緣和親情為紐帶的家庭應該是很溫馨的,但是在從平時工作觀察發現,家對某些兒童意味著港灣,對某些兒童則意味著樊籠,而對某些兒童卻意味著戰場。從本次調查結果可見,雖然全班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較多,但是也有學生給父母情感溫暖理解的評分僅為30和35,父親嚴厲程度評分高達39分??梢?,這些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溫暖是有限的。因此,建議教師在工作中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幫助家長認識到關心溫暖的教養方式對于兒童成長的益處,指導家長嘗試改變對待兒童的態度。
本研究中發現,母親的過保護和干涉得分較高,這可能是由于中華傳統文化導致父母性別角色的不同,中國傳統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嚴父慈母”的文化模式依然占據重要地位。母親對子女教養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要比父親多,她們經常給子女以鼓勵與賞識,給子女更多的情感溫暖,同時,她們又為了不使孩子受到傷害,過分地給予了保護。
本次調查發現,家長對男女生的教養方式無統計學差異,這與國內的研究不一致。國內有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別學生的父母養育方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這可能是與現在的孩子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待男孩女孩的態度與傳統的觀念不一致有關。
2.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認為教養方式是考察父母的態度以及對孩子的養育行為是如何影響孩子在學校中獲得成功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其成功的表現之一。本研究發現母親情感溫暖理解、父親情感溫暖理解與學習成績均呈正相關,即父母越關心孩子,孩子的成績越好。父親過分干涉與學習成績均呈負相關,即父親越干涉孩子,孩子的成績越差。這與國內研究結果一致。原因是:父母對孩子各方面的關心程度高,對孩子的學習也關心,給予幫助和輔導多?;蛘咭驗閷W生的學習成績與智力、學校適應性及成就動機是有關系的。諸多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生的人格、成就動機、學校適應性等是有影響的。父母以關心理解、溫暖的方式養育兒童,兒童可以成為外向性格、情緒穩定。父母過分干涉、拒絕否則甚至是陳發嚴厲的態度對待兒童極易造成兒童的情緒不穩定。有學者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溫暖與理解對兒童的學校適應行為有較顯著的積極影響,而父母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對兒童的學校適應行為有較顯著的消極影響。
3.建議。小學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渠道向家長尤其是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家長指出,父母用嚴厲、懲罰等的經驗方式去教育子女與時代不適應,這不但易使子女產生抵觸、不滿情緒,形成逆反心理,而且對學習成績的提高極為不利。父母應該在良好家庭氛圍中關注和培養子女的健全人格,對不同時期、不同性別的兒童分別進行心理輔導。父母應面對現實,對子女學習成績不能期望過高,成績落后時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積極幫助孩子找出原因,多鼓勵、少批評,逐步提高,特別是母親在積極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多給予子女關愛,互相理解,多與子女溝通,有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
同時,教師也應該特別關心那些受父母關愛少的學生,在學校范圍內更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和教師的關心,以更好得促進這些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學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M]. 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61-167.
[3] 謝蓓芳,方永年,林永清,勵文絹,陳勇華. 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適應行為學業成績的關系[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05):571-573.
[4] 趙興奎. 中年級兒童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心理健康[J]. 小學教學研究,2009,(09):54-56.
[5] 李燕芬,李廷杰,鄒宇華,梁桂玲. 父母教育方式與個性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研究[J]. 中國學校衛生,2005,(03):201-202.
[6] 徐慧,張建新,張梅玲. 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社會化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 心理科學,2008,(04):940-942, 959.
[7] 汪瓊. 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成就動機的影響探析[J]. 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8,(05):62-64.
[8] 邢杰,李玉芬,徐萍,李成瑤,李曉艷. 父母養育方式與兒童個性關系的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04,(09):115-116.
[9] 曾琦,蘆詠莉,鄒泓,董奇,陳欣銀. 父母教育方式與兒童的學校適應[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02):46-51.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