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二連三的壞消息早已將標致雪鐵龍逼到了懸崖邊上。
2月7日,標致雪鐵龍宣布,計提28%的廠房與其它汽車資產,減計規模高達41.3億歐元。盡管這一減計是非現金會計項目,不會影響該集團的流動性和清償能力,但卻反映出歐洲汽車業前景的惡化。
2012年,標致雪鐵龍以833億美元的銷售額排名世界500強的第85位。遺憾的是,雖然收入上升了,但公司利潤卻同比下跌45.6%,2012財年,公司凈虧損50億歐元。
“賠本賺吆喝”的尷尬境地并非一夜鑄就。一份來自法國政府的調研報告表明,法國頭號汽車制造商在2000年就確立了每年400萬輛汽車的生產目標,但卻從未真正超過360萬輛。即便如此,標致雪鐵龍在歐洲的產能依然過剩,其2011年產能利用率僅為61.4%。而且,“他們也沒能顯示出全球化的雄心。”
然而,標致雪鐵龍2012年僅有38%的銷售額來自歐洲以外的市場,這一直被公認為是標致雪鐵龍的大問題。公司CEO菲利普·瓦蘭曾提出,應盡快擺脫這個噩夢——到2015年,希望有50%的銷售額來自歐洲以外的市場。
但是,“脫歐”行動并不理想,標致雪鐵龍在中國、巴西、俄羅斯等市場尋求拯救的行為未達預期效果。以拉丁美洲地區為例:去年,該地區的汽車總銷量增加了5.6%,而標致雪鐵龍的市場占有率卻從2011年的5.5%下降到4.8%。在中國,標致雪鐵龍2004年的市場份額為5%,眼下這一數字已降至3.6%。
賬面上的糟糕數字,導致近五年來標致雪鐵龍的股票價格下跌了90%,僅2012年跌幅就高達43%。一度,該公司不得不依靠甩賣總部大廈、員工宿舍一類的資產以籌措現金。
更讓人擔心的是,慘淡的盈利狀況可能使標致雪鐵龍無法為研發新車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使公司陷入死循環。已有跡象表明,標致雪鐵龍計劃裁減多達1400名研發部門的員工,并減少5.5億歐元產品開發成本。那樣,勢必嚴重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
不過,法國政府似乎不會對這家法國最大汽車制造商坐視不管。“標致雪鐵龍不能倒閉,我們必須采取一切可能的舉措來使這家企業生存下來。”法國預算部長杰羅姆·卡于扎克的公開聲明,向標致雪鐵龍拋出了一根救命稻草。“政府注資”的傳言旋即帶動標致雪鐵龍股價上揚。
此前,“政府干預”已有跡象。去年12月,標致雪鐵龍宣布,法國政府經濟顧問路易·伽羅華進入公司監事會,擔任獨立董事。作為交換條件,法國政府為標致雪鐵龍旗下金融機構BPF提供70億歐元的融資擔保,并協商再融資115億歐元。
遺憾的是,就在政府注資傳聞甚囂塵上之際,法國財政部知情人士卻正式表示,法國政府并沒有通過收購標致雪鐵龍股權以幫助其渡過困境的計劃。
好在,法國政府入股并非“最后一招”,除此之外,通過傳言中的“收購歐寶拉攏政府”、“拋售佛吉亞以減少債務”、“阿爾及利亞政府注資”等辦法,標致雪鐵龍還有可能渡過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