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1年狂熱的融資夢中醒來,多數團購網站未能經受起風吹草動,在2012年轟然倒下,引來一群圍觀TMT(技術、媒體、通信,即Technology,Media,Telecom)的創投者唏噓不已。
盤點一圈在TMT領域中,投資人曾經的舊愛:團購在2012年命運最為坎坷,B2C電子商務的漫漫燒錢路不見終點,視頻行業則已經從優酷土豆合并中,透露出繼續整合的端倪,至于SNS社交網站,在騰訊微信的巨大殺傷力之下,人人網和開心網都難復昔日光芒。
與之呼應的巨大落差,也體現在對中概股由追捧走向了低迷。2012年,私有化、做空與反做空,讓TMT新模式的上市蒙上陰影,IPO僅有唯品會和歡聚時代(原YY)2家公司赴美上市,創下近年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新低。
“TMT行業投資熱是從2011下半年開始降溫的”,華平資本投資人黃若對《英才》記者稱,在2010下半年和2011上半年,狠投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項目,其實是對2008、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過后的矯枉過正,因為那兩年無項目可投,只有在2010年“補課”,才導致了后來的投資過熱。
“2012年可謂是沉寂年,2013年是觀望年,2014年才能明朗化”,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朱嘯虎稱。
可以說,過去兩年走紅的TMT模式未來能否經得起盈利考驗,仍舊是一個謎。更為關鍵的是,在彌漫著資本“寒冬說”的2013年,VC、PE乃至大公司投資部將如何下注,如何理性判斷退出與上市前景?相對的,在冷暖無常的融資環境下,TMT新模式公司又該何去何從?
走訪活躍在一線的投資機構、投資人以及明星創業公司之后,《英才》記者發現仍舊有一張風投最愛的TMT投資圖譜隱約可現,其中,移動互聯、O2O概念下的互聯網服務和應用,云計算分支以及垂直B2C等四大類模式成為2013年投資熱點。相對來說,IT服務乃至半導體行業,由于不溫不火和難以發揮中國企業競爭力,只有少數個案成為亮點,比如觸摸控制芯片、顯示材料等,卻不足以照亮整個TMT產業而被排在之后。
在投資策略上,2013年的投資人顯得更加專注和謹慎,同樣,對新模式公司而言,明智的選擇,不再是擴張,而是更加聚焦和適當“瘦身”。
移動互聯 誰能變現
作為TMT投資的一大熱門,移動互聯似乎是老生常談。
近幾年,互聯網用戶和服務從PC端向移動終端縱深遷移,相關數據從未停止翻新。2013年2月8日,調查機構NPD發布的最新報告稱,37%的網民已經從傳統的PC上網方式轉移到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上,并且這種轉變速度還會不斷加劇。
一方面,投資人堅定的認可一種趨勢,即在未來一兩年之中,通過PC上網的用戶總時長將出現滯漲,甚至下降,所以,互聯網移動化是毫無疑問的;另一方面,移動互聯市場尚未形成巨頭,位居中國互聯網榜首的十大公司仍偏重于PC端。
然而,在商機無限中下注,遇到的卻是APP(移動智能終端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多而不大的尷尬。
“絕大多數移動端企業,仍舊是以PC的思維在做事,移動端像是一張皮,背后還是PC端的事”,黃若稱,PC端應用以搜索為基礎,移動端則以推送為基礎,卻未見有創業公司將這一點做好。
未來移動互聯是呈現出無數個APP百花齊放,還是像PC端一樣有一兩家大公司獨撐?
較為悲觀的一派,以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峰為代表。他指出,騰訊、百度等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壟斷,將把多數移動互聯創業機會拿走,盡管存在并購可能,但是卻喪失了長大的機會。另外,加上電信運營商的壟斷,使得中國無線互聯網流量費用遠高于國外,也將間接限制了項目長大的空間。
樂觀派的代表認為還是有一些與大公司不相關的移動應用會成長為中型的平臺,比如將一個擁有流量的移動應用與游戲聯合運營,類似于PC端上的奇虎、迅雷,以流量綁定游戲平臺的手機應用將越來越多”。
其實,在“長不大”的困惑之外,也有對于移動互聯變現能力的懷疑。廣告入口分散、顯示界面不大,一度導致無線互聯網中品牌廣告數量不多,不過,投資人更愿意相信,由于移動廣告具備精準定位、跟蹤用戶行為的特點,變現前景依舊值得期待。
細數移動互聯分支,囊括游戲、支付、社交、電子商務、移動營銷和廣告,乃至移動金融等眾多細分領域,可謂紛繁復雜。
憑借碎片化、本地導航和天生實名制認證體系,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務)在移動端擁有比PC端無法比擬的優勢,一直以來都頗受投資人青睞。黃若預測,LBS將成為移動端應用發展的一個驅動力。
不過,更多的投資人傾向于將第一個寶押在手機游戲之上。鄧峰稱,一些手機游戲創業公司的收入已經月過千萬,未來兩三年間,手機游戲才是變現大戶。
“手機游戲將擔任移動互聯上一大助推劑,其次才是移動廣告”,理由是,游戲一直是中國用戶相對于線下娛樂中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之一,同時,以道具為主的消費模式已經培養成熟,從專業游戲到網頁游戲再到手機游戲一路走來,在移動互聯多領域中率先成為營收大戶順理成章。
當然,不容忽略的是,在2012年堪稱進入元年的移動金融。像是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移動金融囊括所有使用移動智能終端的解決方案,這不同于前幾年談及的移動支付只是一個細小分支。從長遠來看,移動金融將提升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辦事效率,并給予民間資本滲透的機會,可謂利國利民,于是成為投資人重點關注的模式。
不過,由于該領域尚處于灰色地帶,仍需要政府更加開放,加之監管重重,未來機會究竟將留給阿里巴巴等少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多數投資人只能表示謹慎的樂觀。朱嘯虎對《英才》記者稱,在移動互聯大趨勢起來之前,只能在細分領域都嘗試性的投資一下。
作為大公司代表,英特爾投資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許盛淵則對《英才》記者指出,投資重點在于移動芯片,尤其是在英特爾芯片算法與高通、MTK等ARM架構不同的基礎上,爭取投資并拉攏更多的合作者。
O2O等待做大
回顧2012年TMT領域投融資案例,O2O(Online To Offline)的被投指數并不低于移動互聯網。
在線花店、在線租房、在線授課、在線醫生、在線售票、在線旅游等一系列線下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的模式受追捧。
對于投資者而言,O2O只是一個新概念,卻并不陌生。早期團購,像是O2O雛形,只不過,團購商品只是臨時性促銷,O2O概念下的互聯網服務和應用,更像是將網站與線下商家持續合作、持續“促銷”。
“這種模式的特點在于,從互聯網上聚集流量,再到店面消費”,這是中國零售業升級的下一個演化,最早投資百貨公司,中期投資專賣店,后期投資電子商務,下一站即為O2O。
在調查中,黃若談到,O2O是一個漫長的話題,一旦O2O概念下的服務和應用搭載移動互聯網,將會如虎添翼,因為O2O絕大多數是本地化的生活服務,在PC端上不如在移動端有優勢。
不過,也有更為冷靜的觀望者,認為O2O模式必須要規模足夠大,移動定位服務才能發揮出應有價值。
云計算 機會看長線
同樣作為TMT熱門投資領域,云計算的爭議最大。
朱嘯虎直言:云計算在中國不好做,因為成本比國外高,商業模式比國外差。
從云計算到大數據,乃至智慧城市等眾多針對商用和政企市場的TMT服務,無一例外,中國比美國市場走的更緩慢,多數投資人將其歸咎于政府采購不透明、形象工程乃至腐敗。對此難點。鄧峰并不否認,不過,他預計,未來3—5年間將出現好轉。
“云存儲、云安全,很多都是概念,千萬不能被忽悠。云計算遲早會發生會落地,只是要看在大公司和移動運營商之后,有哪些機會留給了風投機構”,鄧峰基本同意朱嘯虎觀點,并且認為在虛擬運營和大數據上,中國公司仍有可為。
相對來說,在云計算領域,最忠實的投資者并不是機構投資者,而是將其視為公司戰略一部分的大公司投資部。
“在尋找支持英特爾服務器云計算部門的應用中,云基地,數據中心,以及視頻監控領域的大數據、互聯網廣告中的大數據乃至電子商務大數據都是熱點,同時,在中國涉及控制數據中心和服務器等基礎性領域,也有一些軟件和服務公司值得關注”,許盛淵對《英才》記者稱,13年來,支持母公司大方向的投資策略幾乎不變,首當其沖的即為云計算和大數據,不同的是,在投資之外,英特爾還可以給予被投企業以技術支持。
垂直B2C漸歸理性
過去兩年間,京東商城等B2C在TMT投資潮中風生水起,大手筆融資額屢次刷新創投人眼球。不過,從2012年的投融資案例看,在電子商務領域下注的數量已經銳減。
“B2C過去十年在中國走的比較悲壯,從銷售的角度要走低價,京東商城比線下賣的便宜,但是另一方面,運營成本又不比線下低?!弊鳛樵洰敭斁WCOO和淘寶網運營中心副總裁,黃若判斷:未來B2C往前走最有前途的當屬垂直類目B2C,看好自有品牌商家通過互聯網拓展模式。
不過,在天貓、京東商城、凡客等大規模平臺型電子商務網站日益成熟的競爭階段,究竟如何選擇垂直B2C分支,勢必將更加考驗投資人智慧。
2012年,有奢侈品類B2C公司獲得融資,但是,在調查中,《英才》記者發現,多數投資人并不認可高價產品適合在互聯網上售賣。同樣,在其他B2C垂直領域,投資人的選擇也大相徑庭。
“機會在于大平臺做不了的垂直領域中,比如服裝類B2C可以做,但是,能做多大,如何與淘寶、京東、天貓競爭?”鄧峰對此保留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