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家公司的非約束性收購意向,都不能提供比自身的戰略計劃更多的價值”。經過長達17個月的戰略評估,知名鋼琴制造商施坦威樂器公司終于在新年伊始下定決心,取消原定的出售公司的計劃。
業務重回正軌的施坦威,再次喚起了人們已經久遠的記憶:160年的工藝傳承,128項專利,80%純手工制作,90%以上的藝術家在音樂會上都選用它……創辦于1853年的施坦威鋼琴,無疑是現代鋼琴制造業的奠基者。
不斷降臨的災禍
作為施坦威鋼琴的創始人,亨利·E·施坦威的人生歷程充斥著一系列的不幸。
亨利在德國小鎮出生后沒幾年,為了躲避拿破侖的軍隊,他的一家逃到了山區。逃亡途中,母親和幾個兄弟相繼死于嚴寒。父親帶領他和另外三個兄弟靠做燒炭工勉強糊口。但是,一次雷電擊中了他們的小屋,只有亨利從廢墟中爬了出來。從此,施坦威家唯一的幸存者需要獨自面對人生。
與朱利安尼完婚后,好運開始降臨到亨利頭上。當時亨利是位木匠,業余時間修理管風琴。不知不覺,他開始對一種從英國傳出的新式樂器越來越感興趣,并在自家的廚房里制作出一架鋼琴。不久,亨利創建了一個工場,他和兒子們不斷完善著自家鋼琴。之后,在布倫瑞克州展覽會上,施坦威鋼琴贏得了金獎,生意迅速紅火起來。
1850年,施坦威一家放棄了在德國的花園豪宅,乘船來到紐約,住進了一間租來的房屋,三年后他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Steinway Sons。
但是,競爭激烈的紐約市場就像是一個難以撬開的堅果。亨利故伎重演。在紐約水晶宮殿舉辦的展覽會上,施坦威鋼琴開始并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響起的樂音在評委和觀眾中掀起了轟動。評委們一致判定:在所有參展的鋼琴中,這架是最棒的。
不到10年,施坦威公司便成為了美國最大的鋼琴制造商。當時正是鋼琴制造業的一輪大牛市,鋼琴成為美國家庭娛樂生活的焦點,是中產階級的“結婚三大件”之一。
當然,父子幾人的付出,才是施坦威鋼琴脫穎而出的關鍵。
亨利一生拒絕學說英語,公司由兒子小亨利實際運營。小亨利擁有精湛的鋼琴制造技藝和敏銳的商業頭腦。但是,1865年,施坦威家族再次遭受殘酷打擊,小亨利與查爾斯兄弟在一個月內相繼因病去世。年近七旬的老亨利,極度悲傷。不得已,撐起公司的擔子落在了老亨利另一個兒子——30歲的威廉肩上,他成為了施坦威第一任總裁。后來的事實證明,威廉極大地推動了公司的發展。
賣掉百年家族企業
以家族特有的精明,威廉同曼哈頓精英們很快打成一片,并且經常在社交聚會上為知名藝術家伴奏。
威廉下定決心讓“施坦威”這個名字同美國音樂品位的培養永遠聯系在一起。接班第二年,他設立了第一座施坦威音樂廳,2000個座位的規模使其成為紐約第二大聚會場所。在卡耐基音樂廳成立以前,施坦威音樂廳一直是紐約音樂和文化生活的核心,也是紐約愛樂樂團的演出場所。這里不僅舉辦音樂會,還召開講座、讀書會,甚至降神會。
當然這也是威廉的一種市場營銷手段。每次演出,聽眾們都要從施坦威這個名字下列隊走進大門,然后一路經過陳列廳中展出的一架架施坦威鋼琴,最終來到音樂廳。
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施坦威鋼琴摘得“最高榮譽金獎”,這是該獎項頭一次頒發給美國公司。施坦威鋼琴迅速成為各國王室的追逐目標,并贏得了世界知名鋼琴家的推崇。施坦威的品牌影響力從美國開始走向了世界。
威廉最輝煌的一筆發生在1872年的秋季。他邀請到了俄國知名鋼琴家魯賓斯坦。這位音樂家所到之處均受到眾人的追捧,而威廉則說服他在美國巡演中專用施坦威鋼琴。
近8個月后,在施坦威音樂廳舉辦的美國巡演告別音樂會上,當魯賓斯坦結束最后一曲時,人們蜂擁上臺拉扯他的衣服,想要扯下一粒紐扣或是一小塊布以作紀念,哭泣著的女聽眾們幾乎是擁抱著他。從那時開始,施坦威在人們心中便成了完美的代名詞。
在小亨利與查爾斯去世后,威廉一人不足以支撐公司的局面,他很快向另一位兄弟西奧多求助。原本,技術天才西奧多選擇留在德國,他討厭美國的惡劣天氣和舉止不文明的音樂會聽眾。但兩個兄弟的去世使他不得不來到紐約。
西奧多和威廉合作的20年給施坦威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威廉繼續努力把施坦威同世界音樂家精英聯系在一起,而西奧多則改進了小亨利設計制作的鋼琴。這位能干的工程師和聲學家,一個人為施坦威貢獻了45項專利,給現代鋼琴增添了難以想象的性能。與小亨利的改進不同,西奧多的專利幾乎都是全新的發明,現今的鋼琴還在沿用,比如最具獨創性的“雙弦列”。
1880年,西奧多重回德國,在漢堡賞春大街建立了施坦威分廠,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這也是施坦威公司在美國以外,把德國作為最重要基地的原因之一。
兩次世界大戰讓施坦威家族的生意大受影響。無論美國還是歐洲,人們的注意力都從娛樂消遣移開了。
亨利·Z·施坦威是施坦威家族第四代傳人。繼承了家族不凡的音樂天賦,他傾盡畢生參與施坦威鋼琴的發展,將穿越百年傳奇歷史的家族品牌帶到了全新的高度。1937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他以學徒工的身份進入了公司。憑著自身的努力,十年后他出任經理,第二年又被任命為副總裁。到1955年,他成為了家族企業的一把手。
當時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市場對鋼琴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施坦威鋼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然而,1977年,亨利·Z·施坦威卻毅然決定將作為家族企業的施坦威公司出售給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謀求更遠大的發展。此舉在家族中遭到了極大的反對,但他力排眾議,做出了這個艱難且明智的決定。
出售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因為這標志著施坦威從百年家族企業變成了股份制公司,同時亨利·Z·施坦威也成為了傳奇鋼琴品牌最后的一位家族管理者,之后他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到退休。
亨利·Z·施坦威是一位真正的“鋼琴先生”,退休后他的身影依然頻繁地出現在施坦威公司:為剛剛完工的鋼琴烙上施坦威標志;用打字機整理著悠久的家族歷史;與公司的管理人員、客戶以及音樂家保持聯絡。
亨利·Z·施坦威1972年曾到訪中國。為了抓住迅速膨脹的中國高端鋼琴市場,2007年5月,施坦威公司在施坦威、波士頓、艾賽克斯三大品牌之外,推出“郎朗牌”鋼琴,這也是施坦威公司在其150多年歷史中第一次用一位藝術家的名字命名產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