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央行工作會議設定的8大年內主要工作中,首次提及了開展個人人民幣跨境業務。而后,香港媒體報道稱,備受關注、討論近5年的港股直通車,最終或會以QDII2形式落實,為港股注入新動力。
與此同時,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也頻繁表態將在適當時機推出QDII2,“我們要使中國的居民在海外市場當中投資更加便捷化,特別是現在QDII的項目推出之后,我們要推出QDII2。”
QDII2的面世,至少從政策層面已經略無障礙,甚至有媒體稱,QDII2的細則最快5月出爐。但從QDII的歷史表現來看,其出海的經歷并不算成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排名前10的QDII基金,在全部1156只基金品種中,整體排名大多在下半區(如圖)。考慮到QDII的慘淡表現,QDII2現在這個時候準備出海,時機是否稱得上合適?
對此,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鄧宏光告訴《英才》記者,現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風險較低,QDII2的出海正逢其時。“2008年的時候,全球的宏觀經濟狀況都處在低谷,那時QDII的盲目出海是沒什么好處的。如今的宏觀經濟狀況已經今非昔比,全球都處于一個寬松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情況也積極向好。因此現在推出QDII2,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環境,都比較有利。”
除了宏觀經濟背景上的差異以外,如今投資者對QDII2與“前輩”QDII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2008年的時候,大家的思想相對比較封閉,主觀層面更多的是接受外資進入而非內資走出去。但是經過5年的時間,現在大家的思想已經開放多了。”鄧宏光說。
QDII2面臨的另一個疑問是,雖然它的降生會給投資者帶來一條投資新路徑,不過,自去年底以來,A股市場的表現一直比較搶眼,因此不少人擔心,QDII2的推行是否會對A股多少產生負面影響。
在新浪財經推出的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八成的參與者認為,QDII2的推出將對A股產生利空影響,只有兩成的人認為這是利好消息。
但多位受訪人士則表示,QDII2將抽血A股市場的想法,實屬多慮。
華融證券分析師范貴龍告訴《英才》記者,QDII2在開始階段額度不會太大,需求也不會很強烈。而投資者都是聰明的,選擇哪個股票市場進行投資,主要取決于股票市場間基本面的競爭。QDII2即使出海,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鄧宏光認為,當前A股在估值方面還有著一定的優勢。未來一段時間,A股市場將有著不錯的表現,即使海外投資路徑開通,也不會產生明顯的抽血效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丁建臣則表達了對于QDII2的一些憂慮。他告訴《英才》記者,由于前段時間國內的資本市場整體活躍度不夠,略顯沉悶,因此政策導向開始更多關注港澳臺。“但是,即使我們對外開放的腳步在逐漸邁開,不過嚴格的資本管制仍是不爭的現狀,國內市場能否與港澳臺市場進行無縫連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