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超日債”仍深陷違約漩渦之中,1月底,光伏企業晶科能源的8億元企業債“13晶科債”又登陸銀行間債券市場。
去年10月底,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將晶科能源的評級降至A+。為了此次發債,晶科能源放棄了原先的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轉而聘請了此次給出了AA-的鵬元資信。
伴隨著年終報告時點的來臨,包括超日太陽(002506.SZ)、龐大集團(601258.SH)、新疆投資發展集團、重慶交通旅游投資集團等多家發行人主體評級遭遇下調。評級下調成為一種常態,而信用風險事件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對于降級事件卻態度淡定,同時仍有不少投資者對信用債尤其是高收益信用債熱烈追捧。
降級何洶涌
2012年可謂是債券年。與股市的愁云慘霧相比,債市發展繁榮,新債發行量突破了8萬億,信用債更是井噴式發行。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到了25.6萬億。
但債券評級虛高的問題,仍一如既往地伴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一位業內人士向《英才》記者表示:“很多機構投資都需要AA以上評級,大家互相把評級抬高了。但遇到一些公司的盈利能力確實不好時,理論上評級是需要下調的。”
此外,與國際評級系統相比,我國的信用評級在數據的采集加工、對評級結果的檢驗、評級工作的組織以及評級體系的適用性等方面,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足夠的數據資料,只能根據經驗或專家判斷來選取指標和確定權重,評級標準的可行性和準確性因此降低。加之過去的財務數據并不能預測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評級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風險方面的作用。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經理石磊告訴《英才》記者:“中國的債券評級一直都比較虛。近期整體出現比較厲害的下調,根本原因還是企業層面并沒有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而好轉。有些企業甚至變得更差,企業杠桿普遍比較高,這意味著更高的破產概率。大企業可以很快拿到訂單,有足夠的融資能力,而小企業應收賬款很多,現金流很差,融資能力比較低,容易出現風險事件。評級下調只是反應了微觀的一個方面。”
不過,安信證券分析師陳南鵬則對《英才》記者表示,去年評級并不虛高,企業在發行債券時總體是符合標準的。但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經過一年的運營,有些企業的現金流出現問題,業務也有一定的下滑。這導致了企業評級的下調。
風險正醞釀
中國市場缺乏信用文化,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性較低,風險不能被真實反映導致了信用評級與企業的實際風險等級并不匹配。
業內人士稱,企業粉飾報表、評級公司評級虛高等不規范問題,或將引發更大風險。更為關鍵的是,信用評級未能在投資決策的定價中起到核心作用。
雖然債市遭遇了降級潮,評級的普遍下調意味著信用風險加劇,但是從交易和策略的角度來看,市場并沒有太大反應。由于資金面寬松、高收益資產稀缺以及宏觀數據面的持續好轉,信用債的行情依舊火爆。
以晶科能源為例,該公司在上饒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出面擔保的情況下,債券的票面利率達到了8.99%。雖然光伏行業陷于困境,但晶科能源此番有城投保駕護航,讓不少更看中收益的投資者心動。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英才》記者,真正影響市場的,是實質性的違約會不會出現。投資人看中的是收益,目前看來似乎并不存在兌付風險。所以,評級的下調帶給市場的沖擊并不是很大。投資者和投資經理像在賭博,而且他們很確定政府和部分銀行不會讓違約和破產事件發生,市場并沒有顯示出太多的擔心。
“越是零違約,大家越愿意嘗試高風險的產品。無論如何,最后可能會有人兜底,或是國有化。零違約一定程度扭曲了市場、慣壞了市場。”石磊表示。
雖然此前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秘書長時文朝曾針對債券市場沒有違約的問題表示,“在制度設計上,并不存在政府隱形擔保和主承銷商兜底的問題”。但是,地方政府和地方監管機構不愿意第一單違約事件出現在自己的轄區,承銷商和評級機構也不愿意自己的項目成為第一單違約案例,這仍然客觀上起到了兜底的作用。
石磊則指出,政府兜底更多是針對公募型的債券,往往有很多散戶參與,一旦違約造成的影響難以估計且比較惡劣。目前已有苗頭顯示,私募債可能并不會有人兜底了。
“評級反映的是過去一段時間企業的整體狀況,與當前市場情況比存在著相當的滯后。而普遍存在的評級虛高現象,對投資人和市場都形成很大的誤導。”石磊說,“想要建立成熟的債券市場,政府不能永遠做風險的買單人。評級普遍下調,發債主體的信用風險普遍暴露出來,盡管目前沒有出現大規模信用違約事件,但隨著發債主體日益多樣化,這一風險不可避免且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