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這是個觸目驚心的數,這是2012年中國M2/GDP的值。
廣義貨幣(M2)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通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貨幣超發程度的重要指標。
但是也有聲音認為,用M2與GDP的比值衡量貨幣超發,已經不再合乎時宜,其原因在于隨著中國金融脫媒的加速,中國融資結構正在發生著變化。或許,以M2統計值的參考體系,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貨幣超發多少?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M2余額為9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中國的M2余額已經位居世界首位,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
通常而言,如果M2與GDP的比值超過同期國際其他國家的比值或者比值較本國歷史數據不斷增加,則是貨幣超發。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M2與GDP的比值全球的平均水平是129%,其中最高位盧森堡的489%。很多歐洲國家均高于這個平均值,其中包括德國,還有“歐豬四國”(PIGS)——葡萄牙、意大利、希臘以及西班牙。在這份榜單中,中國排名世界第十。
最新的數據則顯示,2012年中國188%的M2/GDP比值,已經抵達近十年以來的最高值。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看到M2/GDP的比值長年增長,無論與同期國際其他國家比較,還是和本國歷史數據比較,中國的貨幣的確在大量增發。
對此,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國擁有如此大的貨幣存量,就如同頭上頂著一個堰塞湖。規模過大的貨幣存量會帶來相應的風險,比如高通脹、資產價格泡沫或資金外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英才》記者,過去20年以來,通貨膨脹引起的價格上漲,的確和貨幣的增加有著緊密的關聯。2009年之后,我國的貨幣增長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局面,信貸增長同樣非常快。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未來還將存在一定的物價上漲壓力。
另一位受訪人士指出,M2的不斷增長,除了會引發通貨膨脹之外,還會導致嚴重的資產泡沫。當大量貨幣涌入經濟體,股市、樓市會出現泡沫性的暴漲,最終泡沫將會破滅,給經濟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當年日本就是這個軌跡。
“M2不斷增長的另一后果是會惡化收入分配、擴大貧富差距。資產會進入資本市場和樓市等金融品種,造成實體行業收入降低,進而貧富嚴重失衡,會挫傷社會各階層的勞動積極性、創造性。同時,這將損害政府信用。當通脹高企、貧富差距拉大的時候,社會各個階層的不滿情緒會增大,政府信用會降低。”
不過,銀河期貨宏觀分析師柳瑾對《英才》記者指出,在某一時期,不同國家可能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再加上諸多體制、政策因素的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比較不同國家的M2/GDP值。同時,M2/GDP比值和本國歷史數據比較,只能證明M2相對于GDP在增長,卻沒有絕對的標準證明超過這個指標就絕對超發了。
信貸擴張所致?
雖然,通過M2/GDP比值是否可以判斷貨幣超發,仍然存在一定爭論,但是龐大的M2將會給經濟運行社會運行帶來諸多問題,則是大家都認可的。
比較來看,雖然中國的M2/GDP值位居世界前列,但前面還有像德國這樣以貨幣政策穩健著稱的國家。那么,這些國家也同樣面臨著資產重負的壓力嗎?
曾剛認為,由于不同經濟體的貨幣需求不一樣,如今用M2這個口徑統計貨幣發行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了。其實M2的擴張,并非物價上漲的“始作俑者”。貨幣的擴張經常是被動的,因為每一個發放貸款的過程,都對應著一個真實的需求和經濟活動。因此,所謂的貨幣超發,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經濟活動中的信貸擴張所致。
祝寶良進一步解釋道,M2/GDP的高低,還取決于一個國家的融資結構。一般而言,以銀行信貸作為主要融資結構的國家,其貨幣總量必然是高的。由于直接融資的占比不高,社會中的大部分融資都要通過銀行來進行,而銀行的信貸則直接涉及到貨幣的創造。因此,以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M2/GDP的比重一定是高的。
事實上,不少發達國家都有著M2/GDP比值偏高的情況。2011年,日本的M2/GDP大概是240%,德國也在180%左右。但美國則比較低。由于美國的金融市場非常發達,直接融資的占比很高,銀行融資占整體融資的比重只有20%左右,因此數據上看,美國的M2/GDP只有60%。
“現在,我們應該更多關注信用膨脹的影響。從結果看,信用膨脹與M2擴張的影響其實是一樣的,它也會導致資產價格的泡沫。但其視角是不一樣的,這是從信用擴張的過程去理解的。”曾剛說。
曾剛建議,未來的貨幣政策最好不要再簡單地以M2作為貨幣調控目標。相比較來看,最近央行在搞的社會融資總量監控更切實際。當然,參考美國將利率設為參考目標的做法,也是央行未來需要探討的。
由于中國正處于金融脫媒化的進程中,銀行在金融結構中的占比正在逐漸下降。央行公布的2012年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7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占比則下降6.1%-52.1%。
祝寶良則指出,2012年社會融資總規模中,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是影子銀行“貢獻”的,而這些影子銀行是非常難以監管的。
“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提出的2013年‘適當增大社會融資總規模’的基調,將使得調控貨幣供應量到適當程度的難度增大。但貨幣發行的參照指標確實需要有所改進。”柳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