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影視的傳播媒介不斷擴大,作為大眾娛樂的主體,影視給人們帶來的視聽享受越來越豐富。然而,影視本身作為一種文化,對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制片管理在影視傳播的過程中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著影視劇本的內涵和深度,本文通過對制片管理的弊端及其對影視劇本現存問題的影響的分析深入思考當前我國的影視制作。
關鍵詞:制片管理;影視劇本;問題
0引言
眾所周知,經濟發展程度、政治文化狀況、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都是影響制片管理和影視劇本創作的重要因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狀況的飛速發展,影視制片管理也取得了極大地進步,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引入使得影視越來越具有時代性,并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現階段的影視制片管理也并不是完美的,管理技術、管理方式和理念的某些弊端對影視劇本的創作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屢見不鮮,這些負面影響直接波及到大眾的審美觀念和價值理念。因此,及時改善制片管理弊端對劇本的負面影響成為現階段我國影視制作的迫切需要。
1影視制片管理
對影視制片過程的管理工作,是以產權關系為紐帶,以創造影視作品的價值為目的的。影視制片管理的核心是協調影視作品制作過程中各生產要素的關系,包括對制作環境、制作人員、制作流程、產品營銷等的細化管理。[1]由此可知,影視制片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從本質上講,制片管理是項目管理,不同的管理項目催生不同的劇本創作,制片管理者對人員、財政、計劃執行和市場的掌控對影視劇本都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影視制片管理上的弊端導致了我國影視作品良莠不齊的現狀。
(1)資源配置不合理。影視制作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只有合理配置好這兩項才能使之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作用。首先,應該計劃并且控制好影視制作成本,使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合理優化;其次,應該配置好人力資源,使其各行其職,提高影視制作績效。然而,現階段的制片管理在這兩項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從影視劇本的啟動到計劃實施,管理者對劇作的計劃投入與收益風險控制的不到位,使得資金配置不合理,而對人力分配的不合理也使得劇本的創作容易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2)人事管理私人化。影視制片管理工作過程的龐雜決定了工作人員必須組成團體協調合作達成目標,管理者為工作人員制定工作任務,使之按計劃進行,取得工作效益。然而,在人事管理方面,管理者容易陷入私人化的弊端,在人員利用上產生私心,為眼前利益和裙帶關系所左右,因此用人不當,有才能的人員得不到用武之處,這種人事管理上的不良之風必然對影視劇本的創作和啟動實施產生不良影響,大大影響到劇作的質量和深度。(3)計劃執行不到位。制片管理工作中計劃執行的不到位是與資源配置不合理和人事管理私人化息息相關的,對影視制片計劃實行的管理也是對其生產組織的責任所在。對投資者的負責、影片項目的核查、工作績效考核等都體現在計劃執行之中。此外,還應嚴格遵守上下級職責。然而由于收到資金、工作環境、社會審美取向等的影響,影片制作計劃也時時受到沖擊而無法得以順利進行,從而不利于影視劇本的創作。影視劇本內容也因計劃改變而改變,因此,計劃執行不到位使得影視劇本的創作更加不穩定。(4)市場把握相脫節。影視制片管理者對市場需求的遲鈍也往往引起影視劇作的失敗。影視劇作的創新會開拓新的市場,但市場前景決定影視劇作內容,因此,管理者對市場風向標的把握十分重要。大眾娛樂心理和選擇心理都影響著影視劇本的市場及其創作內容和方向。現階段國內的某些制片管理者對劇作與市場前景預測的脫節導致影視制作的失敗,造成資金的重大浪費。
2影視劇本現存問題
制片管理過程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計劃管理與市場營銷管理都影響著現階段的影視劇本創作,上述文獻中對制片管理的主要項目上的弊端作出的相應分析體現出來。就影視劇本創作而言,在以上幾個方面的影響下,其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選材陳舊、結構形式化。影視劇本作為一種文學創作有著文學作品的共性,文學性是其存在的本根和發展的主導因素,在敘事、描寫、抒情等方面,與文學具有異曲同工的特點。[2]但影視劇作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它是作者思想活動的藝術產物。劇本的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劇本創作的特性,實現文字到影像的成功轉換。于此同時,創作者還應考慮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文化接受心理,將劇作的深刻內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大眾,實現對民眾的文學熏陶并達到預期的影視效益。這些都決定了影視劇本的創作和純文學作品之間的差別。在現階段的影視劇本選材上,由于制片管理對影視項目申請上沒有創新性,劇本的創作局限在改變歷史、言情、公安、抗日等一些陳舊的題材類型上,劇作內容沒有做到推陳出新。在戲劇創作結構和情結上,套用陳舊模式,陷入形式化的弊端。影視劇作中人物代表的形象讓觀眾心知肚明,因而使之失去興趣。影視劇對于社會上一些深刻的話題,如關注民生、女性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環境保護、災難等,制片管理者沒有深入考慮其作為影視戲劇內容的深刻內涵。(2)劇本內容過于政治化。受歷史的影響,國內影片制作管理者偏好于影視劇作充滿濃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影視劇作在對政治歷史的創作和改編上歷盡周折。對于我“文革”等政治問題不能正視,涉及相關的話題的劇作也遭到刪節。戰爭劇的創作上,過于表現英雄主義和政治傾向使得影視劇作缺乏人物的普遍性和真實性。很多歷史和政治問題得到不正視,劇本內容狹隘。在越來越開放的當今社會,影視劇本的創作應該尊重歷史,尊重政治,擺正心態,不受風潮的驅使,真實地表現其內容。過于政治化的現象體現了制片管理者目光的狹隘,劇本的創作無論在題材還是內容上都應該更加開闊,用真誠的心態去創作才能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3)創作目的商業化。制片管理者對于生產成本與預期收入所報的不良心態使得影視劇的創作目的陷入商業化的弊端。影視劇作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的心態在劇本創作新穎、內容真實、寓意深刻、符合大眾審美心理的同時拍攝期間節約資源,保護影視基地的環境的前提下是值得提倡的,優秀的影視劇作不一定都是高成本投入,關鍵在于管理策劃者是否用心。然而,如果管理者無法擺正低成本、高利潤的心態,影片的制作就會走入商業化的不良傾向,影響劇本創作。這種不良的傾向表現在劇本創作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忽略劇作的價值和內涵,創作內容迎合低級趣味,失去其作為一種文化所應具備的內涵。此外,高投入的影視作品也容易陷入此弊端,在劇作方面表現在以追回生產成本為目的,追求華而不實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3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劇作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大民眾、經濟文化企業和政府機構對這一市場主體也愈發重視。影視制作企業的內部控制十分復雜,觸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他企業相比有其獨特之處。[3]本文對制片管理上的不足引發的影視劇本現存問題的分析,旨在使得這些問題得到關注和改善。因此,在制片管理上,應該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生產計劃實施方案,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充滿人性關懷并及感應市場變化。只有通過這些改善,影視劇本的創作方向、選材、內容和結構情結設計才能得以優化。影視劇本應端正方向,實現選材豐富、內容真實和結構的多樣創新。
參考文獻:
[1] 聶鴻濤.對影視制片管理的若干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2):127.
[2] 蓋生.電視劇不屬于視覺文化——從電視劇與文學性的關系談起[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2(05):664.
[3] 鄭軍,王瑛.影視制作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財政監督,2011(11):48.
作者簡介:聶鴻濤(1970—),廣東深圳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