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入手指出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應堅持以大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理論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兩者尚未形成合力,教育方式、方法相對落后的問題出發,指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為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得時效和建立長效機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還應遵循首尾相接、環環相扣原則,群體合力原則,創新發展原則。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踐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新特點和新情況。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當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始終堅持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導作用,有利于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同時在遵循首尾相接、環環相扣原則,群體合力原則,創新發展原則下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切實做到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服務。
1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1.1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進入異常活躍的時期,他們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欣賞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接受信息、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方式、方法、手段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一方面,總的來說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在他們身上也存在值得注意的不良傾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時代的、發展的眼光來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研究特殊性,把握規律性。
(1)社會背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整個社會充滿了競爭意識和利益驅動。大學生是一個不成熟、不穩定的群體,極易被外界感染,對當今社會上充斥的負面影響抵抗力較差,他們又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并趨于完善的時期,趨利性較為明顯,思想上的困惑與心理上的不適等現象多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追根溯源,把握特點和規律,尋找應對之策。
(2)信息的高速傳播及全球化視野。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信息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成為大學生學習、獲取信息、人際交往等社會行為極為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但網絡法制建設的滯后、網絡技術的不完善、大學生的對新事物的好奇與渴望,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留下了可乘之機,導致部分意志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大學生陷入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行為失范的境況,有的甚至走上歧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和深入,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我國社會處于政治經濟轉型期,傳統的、外來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蕩,對大學生產生了極其復雜的影響。大學生要在積極吸納世界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能夠經受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悖的、與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相抵觸的種種腐朽思想觀念的侵蝕。不可否認,目前一些大學生“三觀”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3)獨生子女的性格特點。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優越感很強。自小生活在父母家人創造的“理想”環境中,極為缺乏自我認知、人際交往和現實環境的磨練。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欠佳,普遍存在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期望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其學習、生活、交往、就業的壓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成長的優渥的生活環境。
1.2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二者的關系是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在價值體系中作為被教育者的大學生是主體,作為教育者的教育工作者是客體。在大學生和教育者之間存在一種價值關系,大學生通過接受教育,幫助自己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而教育工作者則憑借自身的知識、能力特別是人格魅力,滿足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需要。把大學生作為價值主體來認識和對待,教育工作者才會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設身處地的從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和感受出發來思考如何開展教育工作,也只有這樣,大學生才會心悅誠服、自覺自愿的接受來自教育者的影響和引導,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大學生既是主體也是客體。當他們需要接受外界的教育時,他們是主體;當他們開始并進行自我教育時就成了客體。這也表明,大學生本身可以通過自我教育滿足自身成長需要,從而也就具有了自我價值。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內在動因,而大學生也要充分發揮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匯聚雙方的合力,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2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2.1理論課教學與實踐相脫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極其重要的理論陣地。是由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來完成的。學校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學和測試模式,教師手中拿的是統編的教材,都必須按照要求完成教學計劃,就理論講理論。學生也只是把此類課程作為“死記硬背”科目、應付考試即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理論說教乏味,教學形式單一,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聯系實際,也不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擔依然由專職輔導員身肩。
2.2理論研究與實踐相脫離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的任務大多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思想政治輔導員來承擔。理論課教師在上課期間大多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理論談理論,極少與青年學生溝通,發現問題,并進行思考研究;而輔導員雖一直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之中,卻大多忙于瑣碎的日常事務,即便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也無暇讓自己沉淀下來去思考并進行理論研究。這就直接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想脫離。
2.3理論與實踐出現反差,大學生喪失信任感
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仍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即通過講座、報告會、政治學習、談心、座談、主題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動方式來進行灌輸和開展的。但,處在政治經濟社會轉型期的青年學生,面對著信息化、網絡化的飛速發展,所接受的學校教育和看到的聽到的社會問題存在反差,而疑問迷惑彷徨的時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往往對社會現實問題和熱點問題采取回避的態度,這就使得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喪失了信任感。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人們長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進行概括總結出來的,有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規律性的系統化認識。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16號文件中,比較集中的概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黨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指人們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進行的各種活動的總稱。按照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式可將其分為三類。一是課堂教學,這類活動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直接交流,這類活動主要是指在課余時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自身理論素養、人格魅力與學生進行直接談話交流;三是校內外素質拓展,這類活動是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下,在校內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形式多樣的有利于培養健全人格和促進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理論來源于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發展,并不斷地指導著實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正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它在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得到證實而完善,或遭到否定而修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開展,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供研究的現實依據;它要求理論必須不斷進行創新,否則,停滯的理論將會阻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進行。
4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4.1整體循環原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形成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的有效循環系統,使系統內部機構環環相扣,從而做到決策正確、指揮暢通、執行堅決、監督有力、反饋及時,真正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整體效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先進行廣泛的宣傳,然后在深入基層、檢查督促的同時,抓典型、樹榜樣,以點帶面、推動一般,最后總結經驗、表彰先進、糾正錯誤,以進入新的循環。
4.2群體合力原則
(1)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力。教學是學校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學過程中的教師的引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工程的主體工程。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反應出的許多問題,其外在表現是學習動機,深層反映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的教書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因素。
(2)管理過程中管理者的轉化力。良好的環境,校風、學風關鍵在于科學的管理。教育中蘊含著管理,管理就是實際的教育。只教不管,學校就沒有正常秩序,無法達到教育目的。因此必須完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管理育人的轉化力的作用。
(3)自我教育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升華力。大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的心理態勢,他們渴望有一展才華的舞臺;他們迫切要求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希望有能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尋找豐富自我、充實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學校應盡量貼近學生,了解學生需求,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在大學文化的熏陶下、在大學精神的鼓舞下,得到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樹立正確觀念,精神境界得到逐步升華。
4.3創新發展原則
事物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大學生的思想趨近于動態的平衡。遵循創新發展原則,即在繼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特點、新形勢、新情況,樹立新觀念、創立新體系、尋求新思路、拓展新渠道、增添新內容,不斷擴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和外延。
綜上所述,在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析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大學生的需要和人格,同時要注意自身修養提升,發揮好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主導作用;要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既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新和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也要重視社會實踐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決定作用。在堅持好整體循環、群體合力、創新發展三大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探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渠道。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劉洪林,等.思想政治工作學基本原理[M].團結出版社,1990.
[3] 孫其昂,邱建中.思想政治工作學概論[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4] 房小梅.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分析[J].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