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族民俗文化屬于游牧文化范疇,它并不是蒙古人的獨創,從有文字記載的匈奴人算起,直至成吉思汗建國,經歷了長達1千多年的文明實踐。這些民族的歷史活動,對蒙古族的古代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工業化、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
關鍵詞:蒙古族;民間藝術;旅游紀念品
自古以來,各個民族的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化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采,展現著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蒙古族民俗文化屬于游牧文化范疇,它并不是蒙古人的獨創,從有文字記載的匈奴人算起,直至成吉思汗建國,經歷了長達1千多年的文明實踐。這些民族的歷史活動,對蒙古族的古代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內蒙古民間藝術主要有民間美術、民間手工藝術、民族服飾藝術、蒙古文書法、民族樂器等。
蒙古族美術從原始社會到青銅文化,從宗教美術,民間美術和遼代的草原畫派到元明清時期以來的文人畫等等,有著極其豐富的美術遺產。這是蒙古學中需要研究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蒙古族民間美術作為我國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強調突出視覺上的優勢,運用最原始的藝術語言,在運用色彩方面突出了濃烈、純樸的特質。
手工藝術中的“包頭剪紙”這一文化品牌的建立與發展,更離不開那些有著一雙巧手的剪“花”人。這些年齡不等的剪花手,親手剪出了包頭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更剪出了人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蒙古族雕刻藝術歷史悠久。包括石雕、木調、骨雕等。石雕多見于城市建筑物上,如明代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上;馬頭琴及蒙古象棋之棋子是木雕藝術品。作品生動、質樸,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內蒙古手工織繡包括繡花、貼花等,多用在服飾和生活用品的裝潢上。
金屬工藝品大體與藏族金銀器相仿。流行于華北、東北蒙古族牧區。歷史悠久。主要器具有包銀鑲嵌木碗、銀壺、包銀鑲嵌木盅 及包銀腰刀等?;y繁密,多呈凸凹形壓花紋,尤為精致。
服飾藝術中的錫林郭勒盟的民族服飾藝術,具有鮮明的地區和民族特色,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民族服飾。這些服飾色彩鮮艷,手工精細,款式肥大,明顯區別于其他地區蒙古服裝,像草原上盛開的鮮花一樣,五彩繽紛,艷美多姿,尤以鑲、嵌、滾、繡、貼、摳等高難手縫工藝而聞名于世。其中自然蘊涵有濃郁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淀。
蒙古文書法是蒙古族書法藝術。蒙古文有近千年歷史,歷代蒙古族書法藝術家頗多。奔放自如,章法得體。
旅游業的發展對內蒙古的民族文化和傳統工藝是一種科學的保護和傳承手段。旅游紀念品作為旅游產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是一個地方文化和風物的縮影。所以,我區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與蒙古族民俗文化含量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我區旅游紀念品的市場開發較晚,目前我區的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諸多問題,綜合看來,現在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逐漸出現一些設計新穎、材質獨特、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產品,促進了旅游紀念品行業的發展。但通過了解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還相當滯后,與國內其他地方的旅游紀念品大多雷同,在設計上沒有創新、制作粗糙、形式單一、品種少,藝術品位不高、缺乏地方藝術特色、缺乏民俗含量?,F有的旅游紀念品銷售網點大多零星、分散、偏僻,商家互相壓價,標價過高,假冒產品及劣質產品充斥著市場,缺乏成型的、結構性的市場開發系統,嚴重影響旅游紀念品的銷路及當地形象。專門研究與專業設計人才匱乏,這已成為阻礙我區旅游紀念品質量提升的瓶頸之一。 從總體上看,人們還沒有站在較高層面認識和看待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設計。對蒙古族民間藝術的研究、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是認識與發現蒙古族民間藝術內涵的前提條件,將蒙古族民間藝術涵融入旅游紀念品設計,使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多樣化并獨具風格,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旅游紀念品的藝術品味與民族特色。通過對現在旅游紀念品市場分析結合營銷手段找出推動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品牌化、市場化的發展,以及對保護、傳承與弘揚蒙古族民間藝術的獨特性和多彩性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由此可見旅游紀念品的發展速度嚴重滯后于旅游業的發展速度,了解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現狀,是旅游紀念品市場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傳統旅游紀念品和蒙古族古老的工藝美術得到很好地保存和發展,但是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產業發展還尚不盡如人意,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著很多問題急待解決。
第一,產品缺乏地方特色和創意性。旅游者遠道而來,一方面是想開眼界、長見識;另一方面當然是想買些中意的旅游紀念品作為珍藏。但是,每當走進內蒙古各地旅游商店時,看到的幾乎是在全國旅游市場上都可以買到的所謂蒙古特色產品,如名煙、名酒、景泰藍。這種所謂的旅游紀念品,絲毫彰顯不出本地特色,同時,也不具備文化創意。
第二,產品忽視了文化要素,藝術品味較低,無精致意識。內蒙古旅游紀念品市場上缺乏“精品”和“名品”,這是由于旅游紀念品在開發和設計之初缺乏品牌意識造成的。旅游紀念品產業應塑造旅游產品的地方文化形象,實施品牌文化戰略導向。品牌性是開發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必然要求,但現有的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產業卻不注重品牌及品牌的培育,不具備紀念品的品質效果。所以,我區的旅游紀念品產業應該通過樹立各自的精致的產品品牌,擴大市場份額,在市場上取得相對壟斷優勢和主要地位,使我區的旅游企業在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
第三,成品較低檔,做工簡單,粗糙。毫無疑問,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紀念品總體而言較為低檔。為降低成本所經營的旅游紀念品質量較差,種類較為單一,且定位不清,高、中、低檔搭配不合理,如蒙古刀具受到許多游客的喜愛,都想買一件作為禮物或是自己收藏,但它的模型做工卻往往很粗糙。包裝也略顯低廉,游客大多因它粗糙的做工與包裝而大大壓低價格或不愿意購買。面對著來自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低成本、大批量生產的沖擊,在內蒙古的旅游紀念品市場上經??梢钥匆娪蓽刂萆a的蒙古皮具,既非原產地,又無蒙古族文化內涵。得不到人們的普遍認同,明顯喪失了內蒙古旅游紀念品的實際價值。
旅游紀念品是旅游業中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一環,帶動性較強,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也有著重要影響。由此可見,分析現在蒙古族民間藝術在旅游紀念品中的應用所存在的一些誤區,總結蒙古族民間藝術中的精髓與價值,并通過哪些方式可以恰當的運用到旅游紀念品設計中,如何挖掘當地富有民間特色的各種資源,使之成為適應當前社會消費的旅游紀念品,并讓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對蒙古族民族特色工藝品有所了解,從而推動蒙古族民間藝術在旅游紀念品中的應用,得以傳承與創新。加深旅游紀念品設計的文化積淀,也能幫助更多來內蒙古旅游的游客正確的理解蒙古族民間藝術的內涵。推動蒙古族獨特的文化和民族工藝的持續發展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亞欣.淺談蒙古族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 巴雅爾.論內蒙古旅游紀念品民俗文化含量的提升[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郭燕龍(1987—),女,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人,2011級碩士研究生在讀,內蒙古師范大學國際現代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