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實現四個現代化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對于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校園內的精神文明,為了實現和諧校園的目標,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水平,作為校園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人文素養教育的加強嚴重影響著校園的整體環境,它對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有著間接的指導作用。本文通過介紹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對和諧校園所起到的作用,表明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文精神;人文素質;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0引言
新時期下我國對校園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校園的和諧環境也逐漸成為校園軟實力的象征,為了改善校園中的不良因素,針對不同情況開展不同的人文素養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道德等人文素質也要有所關注,完整的人格是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的,人文素質教育在學生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幫助。人文素質教育作為校園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文素養與和諧校園
人文素養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素質,它以人文精神為基礎,體現世界上普遍認可的人道主義、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也就是我們科學發展觀中提到的“以人為本”。人文素質針對個人而言就是一個人的理想狀態下的綜合素養,對于宏觀的民族精神來說就是,它就代表著民族文化,體現在其理念和價值取向上。對于校園的人文素質教育來說,主要是指對學生個人的人文教育。
校園文化是影響一個學校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它專注于學生、老師和學校的整體發展情況,以內應外順、誠信友愛、穩定有序、協調發展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安定有序的校園存在和發展狀態。和諧的校園是積極的校園文化的體校,它體現著學校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協調和統一,同時和諧的校園文化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就是體現和諧校園的一個小例子,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融洽,針對教學和學校管理,制定合理的人文教育計劃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難度的。學生作為學校文化的主體,發展和諧校園最基礎的方法還是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每個學生的素質提高對于整個學校的人文素養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文精神積極地促進著學生的學習,提高其對學校的認識度,良好的學風建設使得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成績;和諧的校園也促進著老師的教學熱情,學生的積極情緒也會帶動老師更加努力的完成教學工作。由此帶的精神風貌的改變就是建設和諧校園的目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
2人文素養教育對建設和諧校園的作用
2.1人文素養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的素質教育包括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人文教育的缺失是現代校園教育的一大缺陷,在藝術、文學、哲學、歷史、語言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對于其成長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好處,針對人文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其與職業技能和科學文化共同進行課程的安排,在增長個人人文科學知識同時,得到較為完整的素質教育,也使學生得到和諧、健康、豐富、完美的發展。
一個人掌握了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而沒有健全的人格,將不能夠稱之為人才,甚至有可能對社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可見加強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在溝通、心理、交際方面要有足夠的重視,豐滿積極的人格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基礎的條件,再次基礎上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對積極事物的興趣,良好的習慣促進其健康全面的發展。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學生在校園、工作中都會體現自己的優勢,他們樂觀積極,對他人更加關心,更能吃苦耐勞,對工作學習更有熱情,道德品質高,有團隊精神,能夠更好的完成應該做的任務。
2.2人文素養教育可以促進學校的工作
人文教育收益者不但包括學生也包括學校,在較高的人文素質教育中,學??梢愿雍椭C的完成管理和教學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良性循環下是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1)人文素養教育使學校的德育教育和諧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貫穿整個素質教育的始終,其實際意義更加明顯,只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夠立足于社會,作為和諧校園建設的重點內容,使學生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同等重要的。德育是在準則和規范中使人獲得自覺的道德意識,現代的人文教育過程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結合現代實際國情進行分析,重造人格的過程是凈化心靈的過程,學生能夠清晰的理解現實,對自己有正確的道德評價,對社會有客觀的洞察,對責任有足夠的敏感性,這就達到了德育的目的,優秀的人類文化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從內在進行完全的改變,有魅力的人格對周圍的人也有積極的影響,對整個校園的和諧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因此,人文素質教育和德育具有同樣的作用,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
(2)人文素養教育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諧發展。學校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在此過程中必然要有較為科學的管理手段,針對現代國內一些較難管理的學校,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保證學校管理制度正常實施的一個有效途徑。很多學校,例如職業教育學校,都是塑成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對人文思想教學的缺失是很嚴重的,這是得不償失的教學方式,管理上的困難可以造成很多教學上的損失,工作量也會加大,所以必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設人文教育課程,提高其人文素養,人文學科理應受到與技能教育相同的待遇,良好的人文素質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對于犯錯后的批評教育也有正確的認識,有錯就改的態度就是人文素質教育下的成果,學校的教學工作也會因為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而變的更加簡單。
3結束語
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是提升和諧校園建設的有效途徑,人文素質的提高對學生本身來說,提高其整體素質必須加強人文素質,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有較強的促進作用,社會對人文素質較高者的認可度也較高,這就要求國家楚天相關政策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對于學校來說,學生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可以幫助其更加順利的完成教學工作,學生個體的人文素質豐厚了,就能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從而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處在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之中,這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關在所在。
參考文獻:
[1] 田建國.大學挑戰與對策[M].泰山出版社,2009.
[2] 林海龍.以人文素質教育為路徑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高教探索,2009(25).
[3] 李愛民.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創新的區域特色[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4] 萬彭軍.浙江省科技創新能力分析評價與對策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