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工作室教學模式在解決高職院校的產學研教學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實訓脫節的弊病,有效的解決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隨著專業群建設的開展,有序的整合工作室群建設,必將推進專業群建設以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步伐。
關鍵詞:高職;資源;專業群;工作室群
遵照教育部“校企結合,工學結合辦職教”的原則,全國各高職專業紛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不斷進行探索,改變以往的關門辦學現狀,多數職業院校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形式,不同程度的深化著教學改革。同時為了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改善原有的教學環境,很多院校建立了幾個甚至幾十個不同項目的工作室。“工作室”這名詞最早源于20世紀初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它較之其他類別的學院教育模式更為合適,主要是以工藝種類、工藝技法劃分的“工藝作坊”式教學模式,從而形成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學形式,同時也給今天的我國高職教育帶來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由于對工作室教學的理解不同,各院校的資金、場地、設備、師資、管理等方面也不盡相同,有的工作室只是將原有的實驗室換了個招牌而已,有的工作室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沒有充分營造整體教學氛圍…….隨之問題也接踵而來,工作室由誰來管理?工作室做什么?怎么做?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項目如何融合?如何評價教學質量?根據各院校在工作室出現的問題,以及成功案例的經驗,在以工作室建設為基礎的工作室群建設上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工作室群建設必須以專業群建設為出發點
(1)格局建設。工作室群建設,是借專業群建設發展思路,在工作室建設不局限于某一專業,格局上避免獨立,而是將關聯的專業進行整合,根據專業方向和資源整合劃分為若干工作室,以下以服裝專業群為例(如圖),工作室群的設置其實就是企業的部門設置。各工作室既要有獨立的研究范圍,也改變了原有的部分工作室之間互不來往的局面,在項目合作上緊密聯系,解決了原來的課程教學環節脫鉤的矛盾,從整體上促進工作室群以及專業群的建設。(2)設備整合。工作室群建設除了在形式和格局上要統一思路,在設備的整合上也要有所思考,合理的將教學設備、資源整合會使項目的順利開展事半功倍,避免了設備的閑置。
2工作室群建設要有相匹配的組織管理和評價體系
(1)打破班級界限。工作室群建設不再拘泥于原來班級的界限,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可以在一個工作室中共同參與項目的實施,大大化解了部分學生在升學時候沒有選擇到自己興趣之內或者理想的專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領域。(2)多元化的工作室群。從整體設置上,工作室群的每個組成部分的任務必須明晰,從型到質都要以企業的發展需求為主線,合理制定學生在工作室群中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在學生進入某工作室之前就將需要具備的基礎、參與的項目做到了然于心。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體現并學習,確保了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根據自身的優勢達到學有專攻。同時從學校層面上來說在教學改革和探索方面提高了課程質量。(3)有序的選課制度。有了工作室群,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勢必會造成工作室多少人數不均的現象,所以必須制定出臺相應的選課制度。現在的學生學苗參差不齊,要想在工作室群的建設下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就要從基礎做起,在基礎的每一個環節中學生都必須是逐一過關后方可進入選課環節。在選課的時候既要尊重學生的意愿,也不能放松對學生的引導,不能任憑學生盲目的沒有先后的選課。有序的選課制度會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為接續工作室的教學有很好的推動作用。(4)高質量的評價體系。傳統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內容已不再適用,好的評價體系對于工作室群建設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條件。傳統中的考核內容拘泥于專業技能的考核,學生的死讀書現象普遍存在,忽略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為了學生具有更好的工作狀態,職業道德考核也將作為考核的標準之一;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師是主導者,但是在工作室群建設中,最終項目的成果是企業和社會效益來評價的,所以評價還應加入同學、企業技術人員以及消費者等眾多層面。通過以上學生考核體制的改變,評價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也是量化考核教師的最佳有效的手段,從傳統意義上也改變了部分院校學究式的聽課制度,促使教學改革、專業群建設更貼近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3工作室群建設有利于校企合作項目的開展,大力推進工學結合
利用工作室優勢,將企業項目引進學院,學生在工作室群中感受著職場的氛圍里,同時將項目有序的開展,對專業群建設有著更重要的意義。(1)企業將科研轉換為經濟效益。企業在研發項目和實施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新一代員工,宣傳了企業文化與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在新一代即將就業的新生代的知名度,同時又將教研科研成果轉化成經濟效益,可謂是一石二鳥。(2)有效的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和教研能力。工作室群的建設為教師提供了與企業對接的條件。企業項目的開展派出有實力的高技工人才進行現場指導,高職教師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在項目的合作中不斷得以加強,教師也不再是空洞的紙上談兵。為了使各項目環環相接,將授課內容也企業需求相結合,教學團隊不再是獨處一室,以項目合作為目的的教研、科研有機結合在一起成為了可能。
4工作室群建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業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就業
在工作室群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僅提升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擇業的自信心,縮短了企業和學院之間的距離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應對社會和市場的能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能水平、應對能力以及對企業部門、行業的掌握情況,有效的選擇就業的范圍,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經過院校多年的實踐證明,工作室群建設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培養了一大批適合高職教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有利于學校整合教學、社會資源,提高辦學質量,促進專業群建設,也是對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最適用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楊延.改革教學評價模式 促進工學結合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12).
[2] 李軍.打造藝術設計教育平臺,構建工作室教學群模式[J].藝術教育,2007.
[3] 孫以棟,曹志奎,陳煒.厚德健行,創新創業[J].裝飾,2009(02).
作者簡介:祖秀霞(1973—),女,遼寧大連人,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裝設計。
吳忠正(1968—),男,遼寧大連人,遼寧輕工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