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州旅游業近年發展快速,貴州旅游帶動了貴州特產的生產和銷售,貴州特產的包裝應凸顯生態理念,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構建特產品牌,傳統的特產包裝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應該思考生態理念對現代包裝的啟示,從文化、形態、材料等方面進行探索,通過解析貴州特產的生態包裝,構建貴州特產品牌,使特產包裝更加規范、低碳,促進地區生態經濟發展。
關鍵詞:貴州特產;生態包裝;生態經濟
0引言
在貴州特產長期的生產和經營中,由于忽視環境因素,造成了環境污染,這也為貴州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思考,以什么方式來包裝貴州特產,成為我們關注的話題。生態包裝指使用綠色、天然的包裝材料,結構簡潔,信息傳達準確,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包裝。充分保留生態材料樣貌和美感,減少材料的浪費,使用可再生材料,避免過度包裝和環境污染,使產品價格更加合理化,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的平衡發展。因此,“從保護環境出發,關注生態,關注健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最大可能地使包裝材料取于自然、回歸自然,做到資源循環和再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思想。” [1]貴州特產適宜以“生態包裝”特色爭取市場青睞,并構建長期品牌效益。
1貴州特產包裝的現狀
貴州特產歷史悠久,在人們品嘗美味或者欣賞工藝品的同時,不禁會欣賞一下用來盛裝特產的盒子或者袋子,聯想它的由來或者故事,欣賞少數民族地域風情。主張生態包裝,一是要適宜貴州長期的生態經濟發展計劃。二是能更好的將民族圖案、民族獨特的工藝和材料靈活運用。特產的生產或者銷售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應該要結合民族特色產業,相生相助。特產主要是指特定區域、品質優良的農林產品或者加工產品,有歷史文化淵源,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原料,也可以是經特殊工藝加工的產品,大致包括:農林特產、食品特產、特色服飾、輕紡特產、工藝特產、日用特產等。貴州特產包裝的現狀是:地域特征和品牌識別不鮮明,缺乏創意和民俗文化運用,市場細分不足。貴州特產必須具備貴州地區性特點和優良的品質,貴州特產的“獨特”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獨特的貴州生態環境;二是特殊的生產方式和品質;三是較高的經濟效益。貴州特產的包裝直接影響消費者心理,重點可從視覺、觸覺方面深入研究。市場上的貴州特產包裝有幾個突出的問題:一是沒有完全發掘生態包裝材料;二是沒有很好地設計和利用本地材料;三是相應民族特色表達不足;四是對特產文化的了解不完整或者構建不足;五是包裝結構的合理性與材料結合的問題。
2貴州特產的生態包裝文化
生態包裝不是單用民族圖案、自然材料機械地復制和拼貼,應賦予包裝設計情景和文化內涵。貴州特產的歷史、文化藝術、鄉土人情,都能通過特產包裝呈現出來。如:思州石硯包裝、湄潭茶葉包裝、大方漆器包裝、青酒包裝、黔藝寶包裝、青巖食品包裝等。選擇包裝設計元素應考慮獨特性和代表性,反映特產的生態包裝文化。以下面幾例初探貴州特產包裝文化。
思州石硯產于春秋時的岑鞏,貴州岑鞏縣古名思州,思州硯是我國八大名硯之一。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稱之為“珙璧”,清代康熙皇帝將它作為御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曾向周總理索取。其石質細膩,內含金星,它取材于思州星石潭深水的流水處。文人贊曰:“水石殊質,云滋露液,渾金璞玉,惜墨惜筆”。思州石硯雕刻有“青松白鶴”、“雙龍搶寶”、“喜鵲含梅”、“蜻蜓點水”、“魚躍龍門”等60多種圖案,古樸而優美,蘊含豐富的人文信息。對思州石硯進行包裝設計時,必須思考融入這些原生態的包裝文化。將石硯的水、墨、文、藝的特性從包裝視覺上體現出來,使消費者從包裝上就能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青巖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之一,青磚鱗瓦,青石板路,斑駁的粉墻,蘭布土衫,清代狀元府,古樸的民風,都道出了青巖獨特的文化韻味。雖然時代變換,青巖食品一直保留著當地飲食特色,青巖食品也算是貴州特產之一。青巖有名的食品包括:青巖豆腐、青巖豬腳、米酒、玫瑰糖、雞辣角、酸腌菜等。經考察,青巖食品的包裝大多零散不成體系,包裝簡陋,不能為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缺乏歷史文化韻味和很好的保存作用。貴州黔藝寶以開發、銷售貴州旅游產品和民族民間工藝品為主。黔藝寶的產品包裝更多運用民族圖案,在結構設計、文化表達和材料選擇上較簡單,雖然圖案歷史人文信息和藝術表現力豐富,但包裝形態、結構、材料和文化的整體體現不足。貴州特產包裝要在表達時尚、美觀的同時,展現貴州特產獨特的魅力。
3貴州特產的生態包裝形態與材料
包裝形態是指產品包裝的結構、形狀或表現形式。包裝形態應體現美觀、實用、易回收利用。包裝形態要與功能、工藝、材料、文化、消費者結合起來考慮,目前包裝形態設計包括線型法、雕塑法、肌理鑲嵌法、光影法。貴州特產的包裝要體現出生態產品的品質,結構和呈現方式就要考慮與民族特性相通、與自然相容。比如:貴州的米酒包裝,應表現出民族風格,瓦罐或者陶瓷容器都比較適合盛裝,可以通過不同的容器印花和容器造型來拓展貴州米酒的包裝形態,如葫蘆、牛角、蝴蝶、木鼓形態等;青巖產的玫瑰糖、玫瑰蜜色彩漂亮,目前的包裝是塑料矮罐,不能密封,保質很差,從外表看十分簡陋,該產品主要消費群體是女士,玫瑰蜜和玫瑰糖系列與玫瑰有關,應該要呈現出其形態和色彩的獨特性,比如帶有玫瑰花形態的玻璃容器或者透明、半透明的容器形態;手工藝品適合用半封閉、半透明或者局部鏤空的紙質包裝立體構成形態,結合包裝圖案,展示和包裝產品。貴州茶葉的包裝形態可用紙質、竹筒或木質茶盒,制作如蘆笙、木桶形態的容器。包裝形態的設計要考慮生產、包裝、美觀、運輸和保護因素。注意成本預算,盡量從低碳的角度去考慮。
材料選擇是包裝中重要的環節。日本就比較重視產品包裝材料,大都依賴于自然。“掌握包裝材料的性能,對于選擇包裝用材、合理包裝和實現包裝的科學防護,都有很重要的意義。”[2]包裝材料可分為主包裝材料和輔包裝材料。主包裝材料是用來制造容器或者包裝結構主體的材料,輔包裝材料是裝潢材料、粘合劑和包裝輔助物等。生態包裝材料的選擇,不能隨意或者盲目地跟風,在貴州有很多天然的包裝材料,完全可以就地取材。比如:紙、麻、棉、竹、牛骨、牛角、稻草、皮、陶、瓷、石、銀、木、天然染料、漆器等,用這些材料和輔助材料制作包裝容器或包裹產品,體現出產品包裝的天然、低碳和民族文化內涵,要考慮消費者在使用商品時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4結語
在貴州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環境下,貴州特產的生態包裝革新途徑有幾點,一是改進貴州特產包裝的生態觀和審美價值觀。特產的包裝風格可以展現鄉土氣息、文化內涵。二是選擇貴州特殊的文化形態轉化為視覺符號通過包裝傳達給消費者。三是就地取材,節約成本和推動本地生態環境建設。貴州特產的生態包裝是民族文化有效的推廣方式,既繼承傳統文化,發掘生態包裝材料,又推動生態經濟的發展。民族文化元素在民族特產的包裝設計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
參考文獻:
[1] 蘇毅敏,肖蕾,王淑慧.“原生態”包裝的設計藝術[J].美術向導,2008(06).
[2] 劉春雷.包裝材料與結構設計[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2009:3.
作者簡介:嚴卿方(1981—),女,重慶人,貴州財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