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研究人員并未對書法集字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此現象則是客觀存在的,而且無論對優秀古代書法作品的傳承還是對書法作品的學習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實踐探究,重點對書法集字現象予以詳細闡述。首先把書法集字劃分成兩大類:其一為先有文,再集字,最具代表性的為唐朝時期的“集王行書”碑刻;其二為先有字,再集文,最具代表性的為清朝時期的碑帖集聯。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書法集字;研究現狀;局限性;探究
1集字起源與發展
早在梁朝時期,便出現了書法集字,而至今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如:“次韻王羲之書千字”,非常明顯的為集王字所構成的韻文,而當前則稱之為是“千字文”。另外,在《徐氏法書記》中有詳細記載:“梁大同中,武帝敕周興嗣撰《千字文》,使殷鐵石模次羲之之跡,以賜八王”。而從“模次羲之之跡”得出,古人則是將《千字文》作為主要文本的,主要集王羲之的筆跡。而到了唐朝時期,其《蘭亭集序》也有和此相類似的記載。由此看來,《集王千字文》成為當前人們所知的最早的集字書法。然而,值得我們所注意的是:它是先摹拓右軍“以千字”,而周興嗣也正是結合這“一千字”、“韻之”,換言之,是要有字,后有文的。
在唐朝時期,集字書法是非常流行的。盡管只是集王羲之的書法,但是,數量也是非常多的,已經達到了十數家。然而,在宋朝時期,由《淳化閣帖》開始,一股刻帖風氣十分盛行,但是,此時的“集王行書”卻開始走向了衰敗,遠不及唐朝時期興盛。直到元朝與明朝,集字幾乎完全失去了自己市場,大多數的文人墨客對此也不是非常的青睞,這樣一來,在元朝與明朝時期,其集字書法作品是非常少見的。直到清朝時期,再一次掀起了碑帖集聯風氣。
2當前我國對書法集字研究現狀分析
通過對史書的深入考察我們得知:集字為一特殊且重要的現象,由最初的《集王圣教序》發展到清朝時期的碑刻集聯,過程是十分的復雜。但是,從當前情形分析,研究者對書法集字研究最多的為《集王圣教序》,例如:《懷仁〈圣教序〉考》、《關于〈圣教序〉》等作品,都對書法集字研究十分深入的。這是由于《集王圣教序》為書法史中的集字的經典作品。它是先有文,后集字的。到目前為止,還未找出比它還早的作品。但是,從書法集字整體分析,《集王圣教序》要遠比《集王千字文》難上千倍。對于后者來說,只涉及到從右軍真跡摹拓過程。但是,前者不僅有右軍字跡、摹拓、確定章法等,在右軍當中沒有的字也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拼湊,由此看來,它的復雜性是可以想象的。因這是皇帝任命,再加上弘揚集右軍字的家法,因此,懷仁也會全力以赴。可以說,《集王圣教序》的藝術水準相對較高,是人們公認的經典作品。它主要來自王羲之,通過懷仁的不斷努力,使其發展成一部經典作品。一般來說,書法集子大致可劃分成兩大類型:其一,先有文后集字,例如:《集王圣教序》;其二,先有字后集字成文,例如:秦文錦碑刻集聯。然而,在現今社會,集字書法出版物的形式與手段是非常多的,而且翻新速度也較快。與此同時,集字文本形式非常普遍。
3現代集字的發展
近年來,由于書法熱現象的出現以及網絡技術與印刷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加速了書法出版行業的繁榮發展。實際上,書法集字字帖屬于字帖的一個分支,同時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書店當中,其集字字貼多種多樣。另外,和清朝時期集聯相對單一的形式來說,現今集字自帖是集集聯、詩詞以及文本等為一體的。在我國古代,其集字大多數都是通過裁剪進行拼貼的,既耗費人力又耗費大量時間,其效果也不是很好。現如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集字主要借助計算機技術。其主要做法是將最初的碑帖掃描到電腦當中,再借助相應軟件,將任何一個字進行分解,再進行組合或者是修改。而且,對于書法修養較高的計算機人員來說,制作的集字作品水準是非常高的。由此看來,計算機的發展可以加快集字的發展。
另外,不同書法字典的出版,為書法學者提供更多便利。因此,書法字典是一種非常實用的集字工具。而且,當前出現了大量電子版書法字典,使用起來更加的方便、快捷。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電子版書法字典增設處理軟件,在將書體、章法形式等輸入其中,便會得出你想要的書法作品。不過,未經相應軟件處理的書法集字,得到的作品可能不是非常的完美,但當作參考還是極好的。
現如今,市場中的集字店招牌匾較多。也有在美術報刊題頭集的都是王羲之的字。所以,在現今社會,集字書法極為常見,由此看來,我國傳統書法在人民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這也充分體現出書法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4集字產生的影響和存在的局限性
在書法學習階段,大多數都是參考碑帖集聯予以創作的,而且這是有很多益處的。然而,若對碑帖集聯的依賴性非常大,容易出現“形”、“輕”“神”等毛病。事實上,我國書法的最高境界則是對“神”的追求。另外,書法與其他的藝術門類大致相同,向往自然、隨心所欲等追求,而一再的模仿很難達到最高的境界。因此,碑帖集聯所帶來的諸多負面影響,必須要正確對待。除此之外,在制作碑帖集聯字帖階段,難以避免的會被制作者進行修改或者是重新加工,這樣一來,便將碑帖原貌予以改變,對碑帖原貌、精髓等都產生不同程度損傷。
有些人說,在學習與創作書法過程中,從未使用過集字方法,然而,這種說法是極其片面的。試問,在寫草書時,會有沒查過字典的人嗎?而查字典實際是進行借鑒甚至去模仿。而這則稱之為是間接集字。而從現代書法學習方面分析,無論是《集王圣教序》還是碑帖集聯都有著頑固的生命力。反過來,集字與模擬創作都會對書法學習以及創作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5結束語
總體來說,無論對優秀古代書法作品的傳承還是對書法作品的學習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當前情形分析,研究者對書法集字研究最多的為《集王圣教序》,例如:《懷仁〈圣教序〉考》、《關于〈圣教序〉》等作品,都對書法集字研究十分深入的。現如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集字主要借助計算機技術。其主要做法是將最初的碑帖掃描到電腦當中,再借助相應軟件,將任何一個字進行分解,再進行組合或者是修改。這樣一來,無論是集字還是模擬創作都會對書法學習以及創作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因而,文章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實踐探究,重點對書法集字現象予以詳細闡述。首先把書法集字劃分成兩大類:其一為先有文,再集字,最具代表性的為唐朝時期的“集王行書”碑刻;其二為先有字,再集文,最具代表性的為清朝時期的碑帖集聯。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周松婷.淺談對書法集字的認識[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3(6):6769.
[2] 林翔.淺談書法之文化與傳承[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4(7):168170.
[3] 莊桂森.論書法家能力構成[J].改革與開放,2009,6(3):6971.
[4] 沈明.揮灑自如,落落大方——概述胡德時的書法印象[J].金融博覽,2011,8(7):3235.
作者簡介:李少勇(1971—),男,山西運城鹽湖區人,三級美術師,現工作于山西運城市鹽湖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