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城市交通智能導視形象系統的研發設計—以杭州為例》,項目編號:Y201225682
摘要:優秀的城市導視系統能夠提升一個城市的城市品牌彰顯城市的人文內涵。對設計者來說,如何運用人體工程學、心理學、美學等學科同時結合城市獨有的人文歷史、氣候地理、經濟發展等問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城市導視系統是設計的核心難點。本文將從造型、色彩、文字信息三方面來闡述城市導視系統視覺形象的設計原則,從而探索城市導視設計的定向規律。
關鍵詞:城市導視;設計原則;造型;色彩;文字信息
1什么是城市導視系統設計
城市導視系統設計英文名為“sign design”。是指通過最為通識化的標識來引導行人、車輛以最為便捷的方式到達目的地的一種標準化的信息指引系統。城市導視系統的視覺形象設計是一系列系統性的形象設計,主要指通過視覺形象設計促進城市的公共交通智能引導功能,并且通過導視設計展示城市整體地域文化、社會需求、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經濟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等多元化的城市形象內涵。完整的城市導視視覺形象系統主要包括城市的整體道路標牌識別系統(停車導視系統、人行導視系統、公共汽車導視系統)、城市行車交通設計系統、城市介紹及旅游信息導視系統等多個城市公共指示系統組成,每個組成部分既是獨自成立又是相互統一聯系的。
2城市導視視覺形象設計的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日益加劇,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由經濟實力的硬件競爭逐漸轉向以城市的文化內涵與生活品質建設的軟實力的競爭。城市的特質性與便捷性是衡量一個城市競爭力的兩大標準。一個城市是否宜居,城市是否具有人性化與親和力,出行是否便利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的生活品質與投資環境,而城市導視系統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中最大出現頻率最高的城市標識,是一個城市的象征與指示體系。導視系統視覺形象設計的規范便利程度是最直觀體現城市給大眾的印象。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經歷,來到一個城市要想順利快速去往一個目的地,要想快捷的運用最合理的交通路線前往某地并非易事,外地游客想要第一時間快速知道所處的位置以及周邊的有哪些功能區或者前往最近的公交車站或公共廁所都要大費周折,進入城市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迷宮,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脫身。這樣的窘境出現是與城市的導視系統不夠科學,視覺形象設計不夠信息化通識化所照成的。目前雖然在各地城市的發展中政府都在大力推進城市導視系統的建設來提升城市的意象品質,但是城市導視設計的問題仍然很突出。首先,城市基礎建設的高速發展與導視系統的視覺設計往往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城市導視系統更新不及時、指示不標準不統一、指示信息的錯位與滯后無法跟上城市的建設步伐這些都是城市導視系統設計中所存在的普遍現象。其次,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是一個需要多元化多學科的龐大的系統設計工程,設計者需要對城市的文化脈絡、生態景觀、空間比例以及戶外材質等多方面多學科的知識了然于心,是一項學科交叉性極強的設計,對設計者的知識結構和整體把握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城市導視系統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在這方面設計人才的匱乏同樣也是制約城市導視系統設計快速有效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3城市導視形象系統中的設計原則
與一個企業的VIS形象設計系統相比,城市導視系統的視覺形象設計所涉及的范圍要廣泛的多,設計者(團隊)往往需要面對地域政府的法律法規、城市建筑景觀規劃、城市色彩規劃、區域人文歷史、當地風俗人情、獨特氣候變化、戶外材質陳列以及節能環保等多方面的因素來制約設計,設計者從美學與適用的角度出發對城市導視視覺形象系統在造型、色彩以及文字信息識別的設計中有別于普通的導視設計,多方面多角度來考慮設計的細節:
3.1城市導視系統中造型設計原則
(1)符合科學的人體工程學。城市導視系統視覺形象設計有別于其他二維的視覺形象設計,它最終的成果展示將以不同的形態陳列于整個城市的各個公共空間中,面對的主題是不同行為狀態的人群。因此在導視系統造型設計時首先要從行人與交通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了解城市使用者基本行為特征與心理需求,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形態對各類指示標牌的尺寸從人體工程學、生態物理學以及美學的角度進行科學的計算與測量感知。設計者需要對人體的生理高度、行走速度與步幅以及人體視線角度對外界的感知舒適度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依據從而才能對導視系統的外觀造型進行精確的把握,導視系統設計的過大會破壞同一空間區域中的景觀視覺效果,浪費資源,過小則無法看清,降低導視系統的識別性。例如;一個標準身高1750MM的男性,高于200MM,低于400MM的高度為最佳視覺中心,因此在設計時1950MM~1350MM這個區域是最適合設計主要信息的位置。
(2)體現城市的人文歷史內涵。美國著名詩人愛默生曾經說過,城市“是靠記憶而生存的”。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獨特的人文歷史,每個城市都有屬于每個城市的故事,它是城市文化脈絡的傳承,是城市的根。在導視設計中設計者應努力挖掘城市的人文特質,通過提煉指代性的圖案造型將人們與城市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利用悅目的造型設計營造和諧的城市文化內涵。具有城市人文內涵造型的城市導視視覺形象才能真正有別于其他城市,從而增強城市的吸引力與凝聚力。例如杭州城市行人路標指示系統,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杭州的人文景觀,將杭州市民所熟知最具有代表性的“斷橋”、“三潭”作為設計元素進行巧妙的結合,使得所設計的導視系統充分的體現了杭州的文化,彰顯出杭州特有的江南水韻文化。又如麗江古鎮導視系統,在指示牌的設計中將麗江當地著名的東巴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運用東巴特有的圖騰造型來展現麗江的民族特性。
(3)考慮城市獨特的氣候地理。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是一個區域性特點很強的設計項目,在設計思考過程中需時刻從城市區域特點出發,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地理變化,氣候環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城市導視系統的設計中應根據不同城市氣候環境變化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造型結構,選用適合當地戶外氣候的標識材料。面對南方常年多雨濕潤的氣候,在造型上選料上應盡量考慮設計為抗腐蝕防潮濕的標識材料;北方城市風沙大,空氣中顆粒物較多,因此在設計中盡量避免造型變化復雜凹凸起伏面多的造型設計,這樣有利于日后的清潔與維護;沿海城市每年夏季為季風性氣候,城市導視設施每年易受到臺風的破壞,因此在造型的設計上可以采取邊緣體塊圓滑同時中空或有孔洞的設計方案來減少因臺風外力作用對城市導視系統的自然破壞。
3.2城市導視系統中色彩設計原則
(1)與城市色彩建設規劃保持一致。城市色彩是城市建設中又一個體現人文內涵的重要外在表現因素,是提高城市品質促進城市定位的關鍵因素。城市色彩能夠潛移默化的給人留下這座城市的深刻記憶,是城市居民所共識的城市色譜。例如我們談到巴黎那亮麗高雅奶酪色就會自然的呈現在眼前,談到羅馬那歷史沉積橙黃橙紅色就躍然而上。城市導視的設計作為一個城市建筑與景觀的結合體,在對城市導視設計的色彩勾畫中也應當從城市色彩規劃出發,所設計的導視色彩需要與這座城市的城市色譜相匹配,這樣才更加容易被城市的使用者所認同。如果一味的為了追求視覺的醒目與沖擊力而脫離實際,破壞了整個城市的色彩規劃,也就破壞了整個城市色彩的和諧,這樣的導視系統將失去生命力與活力。
(2)符合人與環境的視覺和諧。城市導視系統作為城市中最大的指示系統以不同的形態不同的陳列方式或展示于市井巷尾或展示于道路岔口或屹立在景區公園的某個角落,與城市的環境是緊密相連渾然一體的,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導視系統有別于城市雕塑的藝術作品,以服務公眾群體為目的,因此所搭配的顏色應當與所展示區域的景觀環境色彩保持協調統一的,避免出現高明度高純度的色彩來喧賓奪主強人眼球。例如在杭州城區的京杭大運河景觀帶兩岸的導視系統在視覺色彩的運用上采用古樸雅致的紅褐色,同時配以木質造型與運河兩岸的歷史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宛如一幅躍然古樸的歷史畫卷。
(3)兼顧夜間出行的可視需求。城市導視系統的設計是立體的全天候的,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考慮特殊條件下的可視性可讀性,例如夜間人行與車行的可視性識別距離。人類眼球對于不同色譜的感光度是不一樣的,設計者應當考慮行人與駕駛者在夜間行駛速度對導視牌可視距離的影響進行設計調整,在設計時除了在導視牌制作的材料上可以采取一些夜間照明燈光或者反射材料外,對于導視牌材料的色彩以及信息文字的色彩運用上也是設計時應當考慮的因素之一。例如,在道路行車交通導視牌上由于車行速度通常較快,在設計上盡量避免設計夜景反射能力較弱的黑灰色、深褐色,在字體的色彩上盡量使用白色、黃色這樣反光色譜較強的顏色。這樣所設計的導視系統在夜間或者可視性不強的特殊氣候中也能很好的發揮導視功能,不至于成為擺設品。
3.3城市導視系統中文字信息設計原則
導視系統的文字信息設計要易于識別,不同的使用者對于字體的審美以及心理需求各不相同。首先字體的視覺設計必須考慮到使用者不同的年齡結構、文化背景等綜合因素,在不同的展示區域不同的受眾對象針對性的運用不同的字體。整體道路智能標牌識別系統適合近距離閱讀,通常文字信息量大閱讀性強,設計的字體多可為黑體、宋體;城市行車交通設計系統起到的標題式的提示導向功能,面對的是以50p/h~80p/h急速而過的城市駕駛者,這就需要在設計時使用醒目的加粗字體以便于駕駛者在較遠的距離即可識別;面向于城市介紹及旅游信息設計系統的文字則可以根據不同的區域性質選擇合適的字體,例如在兒童公園、海底世界可以采用活潑鮮艷動畫形象感強的字體,而這樣的字體在一些展覽中心、行政中心等正式場合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了。其次在導視設計中的信息標識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重點位置以及朝向方位的設計,信息內容設計要簡潔易讀一目了然。此外為了能夠更好的展現城市的國際視野,在某些重要的區域指示環境中可適當的配有英文、法文、日文、韓文等常用外語翻譯以方便外國游客的出行。
4總結
城市導視系統視覺形象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多學科的設計項目,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地理等多層次多范疇的組合。一件能夠傳承城市文化脈絡彰顯城市意象的城市導視系統設計作品需要在把握心理學、人體工程學、建筑學、景觀學、美學等數十門學科的交叉作用下所產生的,這并不是一個企業的視覺形象設計(VIS)所能夠涵蓋的,要想設計出能夠被城市文化所接收、大眾所感知認同的城市導視作品需要的是全社會全體城市建設者與參與者共同的智慧結晶。
參考文獻:
[1] 徐磊青,楊公俠.環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2] 張鴻雁.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資本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3]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研究所:城市導視系統設計[J].北京:城市發展研究Ⅱ卷,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