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就像我們的母語一樣幫助我們傳情達意,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美好的聲音不僅能讓我們身心愉悅,享受音樂帶來的藝術美感,還能帶領我們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所以熱愛歌唱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愿意選擇歌唱為自己終生職業的年輕人也絡繹不絕,如何引導這些人走上正確的聲樂學習之路,是我們每一位聲樂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嚴峻課題,尤其是面對初學者,教會他們如何去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去學。本文以《美好的聲音》為題來淺談一下聲樂教學中的“教”與“學”。
關鍵詞:聲樂教學中的“教”;聲樂教學中的“學”;美好的聲音
歌唱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它的出現遠遠早于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我們用歌唱來對話;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用歌唱來描繪我們身邊的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歌唱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了一門學科,一門真正的科學——聲樂。任何一種學科都有自己的共性和個性,聲樂一樣不例外,共性的知識與規則需要教師進行認真并且耐心的講授與教導,而個性的存在則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正確靈活的引導,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對出現的現象有所感悟,最終達到對一項技能的真正領悟。
1聲樂教學中的“教”
(1)健康。聲樂的學習和歌唱技能的訓練有它的特殊性。我們使用的樂器是我們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具有唯一性,不可替換性,所以在面對初學者時,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著急傳授,著急訓練,而是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對于歌者來說尤為重要,對于一個學習聲樂,即將頻繁用聲的人來說就更加重要,因為任何一項技能的獲得都和大量的練習是分不開的。所以開始時一定要讓學生對自己的樂器有所了解,通過展示側切面的解剖圖和一些醫學圖片或視頻,使學生有更加直觀的認知。對于嗓音的生活保健問題,不要怕老生常談,要像傳授新知識一樣講給他們。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一生堅持清淡飲食,規律生活,哪怕就是在國宴上也絕不破例;又如宋祖英一個辣妹子,對于辣椒的喜愛不言而喻,可為了有一個健康的嗓音,一樣是有節制的等等,通過舉例告訴學生他們應該怎樣去做的同時,也告訴了他們學習要懂得堅持,生活更是如此。(2)打基礎。這個階段教師主要進行的是歌唱基礎的教學。也是最艱難、最瑣碎、為時最長的一個階段,也可以叫做“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教師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講述:歌唱的姿勢、歌唱呼吸的學習與運用、歌唱打開的學習與運用(也稱歌唱狀態的建立)、歌唱的腔體運用、歌唱的咬字、行腔、表情、藝術處理等等,這諸多問題中又藏著許多小困難,所以要求每一個問題,教師自己首先概念要清晰,在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多示范,好的和不好的、正確的和錯誤的,對比著做給學生聽,培養學生基本的聲音判斷能力,加以指導,鼓勵練習。這個時候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盲目的練習,不注重每個技術的語言講解。這就說到聲樂的又一個學習特殊性:看不到摸不著。學生只能通過想象和感覺來控制歌唱器官,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歌唱原理講清楚,然后再運用各種手段、比喻、方法來幫助學生操作完成,讓學生明白的去面對困難去挑戰困難。我個人在這個教學階段,深切的明白了我的導師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李光倫先生常說的一句話,在這里與大家分享:“聲樂,只有想得對,才能唱得對!聲樂訓練的不單單是身體,更重要的是腦子。最終美好的聲音靠的不是肌肉的拉扯,是腔體的運用。”(3)愛的教育。音樂是藝術,不能一味機械的追求能力,歌唱情感的培養同樣重要,技術與情感的天平不好把握。歌唱情感的培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愛音樂,讓他們多聽,多看風格多樣、題材多樣的音樂作品從而提高自身音樂修養。時時刻刻告誡他們“技術是為音樂服務的。”教師對學生嚴厲、嚴格是對的,定要愛自己的學生,不要惡語相向,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收斂自己的情緒,給學生以鼓勵、信任。歌唱最終還是要學生一個人去完成的,所以學生的信心和自信尤為寶貴。因為你的態度,學生有可能愛上音樂,因為你的態度,學生有可能就此放棄,作為一名聲樂教師,這是我們的選擇,我們的責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2聲樂教學中的“學”
對于學習聲樂來說,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所以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獨立存在的。聲樂教學中的“學”是在教師正確靈活引導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接受能力、個人條件等諸多因素,有針對性的給予適當的幫助。(1)找聲音,培養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好,一開始就鼓勵他們去多聽,各種風格,各種形式,找出自己喜歡的聲音來與大家分享并說出喜歡的原因,教師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加以講解引導,達到學生對聲樂,對音樂有更進一步理解。對于初學者可能表達起來會有些困難,但是要鼓勵學生去找,去發現,去表達,這樣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更好的進行今后的學習。(2)有針對性的推薦。對于有一定程度的學生,或是思想靈活度較高,經常跑題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規定劇目、題材、聲部或是某一歌唱家,有目的和針對性的視聽欣賞,也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問題,推薦優秀版本的音像資料,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觀察,發現,自主意識到錯誤,可以大大避免學生和老師在教學中出現的“頂牛”現象,便于教師今后糾正不正確的歌唱習慣。(3)課堂上要求學生錄音或是做書面筆記。這個方法非常好,從傳統課堂的只練不記轉到有據可查,即能督促學生學習,又能使自主學習有的放矢。課堂錄音或筆記為學生課下自主練習提供了便利條件。在上述幾種方法的運用下,學生會出現模仿的現象,對于這個現象我個人是支持的,這是學習聲樂的一個必然階段,有模仿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就會有創新,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什么,這就是我們要教學生怎么去學。
3美好的聲音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聲樂發展到今天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演唱風格和演唱形式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樹立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顯得尤為重要。什么是美的聲音?美的聲音是通過運用科學正確的發聲方法,所唱出的通暢的、明亮的、松弛的、干凈的聲音等等,這是共性的標準,那么個性的是什么呢?每個人的生理機構不同;聲帶的長短、薄厚不同;共鳴腔體的大小不同,這諸多的不同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音色、音域、音質都不相同,俗話說的好:“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聲音存在,所以我們美的聲音是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方法上的,好的聲音則是我們自己的聲音,那美好的聲音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聲音加上科學的發聲方法和真摯的情感嗎?聲樂教學是培養人才的過程,每一位聲樂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一種神圣的使命感,以極大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對待這份光榮的事業,唐代大詩人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這樣說到聲樂:“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諸樂之上。”為這世間最美的樂器付出任何努力、嘗試都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 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 林紅.歌唱應給人以美的享受——聲樂教學淺談之一[J].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2003.
[3] 徐行效.心理過程與聲樂教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崔曉丹,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聲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