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周出身詩畫世家,祖上收藏甚豐,對古人詩畫見多識廣,但他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覽群學,以丹青自適,專心從事藝術,畢生勤於詩畫創作,聲譽卓著,德高望重。沈周的藝術質樸而有情致,畫風純化,刻苦研究前人的優秀理論與技法,融會貫通,創立了自己的風格。在繪畫、書法和文學藝術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當表現在繪畫方面。
關鍵詞:沈周;廬山高圖;山水畫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江蘇長洲(今蘇州吳縣)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列四家之首,在中國畫史上影響深遠。
沈周出身詩畫世家,祖上收藏甚豐,對古人詩畫見多識廣,但他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覽群學,以丹青自適,專心從事藝術,畢生勤於詩畫創作,聲譽卓著,德高望重。沈周的藝術質樸而有情致,畫風純化,刻苦研究前人的優秀理論與技法,融會貫通,創立了自己的風格。在繪畫、書法和文學藝術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當表現在繪畫方面。
繪畫兼收并蓄,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通。沈周繪畫以山水為主,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后來博取眾長,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并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在明中期畫壇興起畫風劇變之潮。以他為發端,其門人文徵明繼之,合唐寅、仇英為一局,樹起吳門畫派旗幟,成就巨大。在明代畫壇驟立不倒,他的藝術彪炳畫史,成就卓然。
沈周擅于運用淡墨淺色,用筆乾渴,蒼勁沉著,以骨力勝,線條蒼秀,枯中帶潤,氣韻雄逸,粗筆披麻皴和牛毛皴,層層加深,深入而有層次,作品多給人感覺濃厚滋潤且多空間感和靈動感。同時沈周借景抒情,將自我的情感寄予山水之中,如此,作品便流露出作者深深地情感,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引起觀者共鳴。其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閑意趣。
后人評價沈周的繪畫:“其畫自唐宋名流及勝國諸賢,上下千載,縱橫百輩,先生兼總條貫,莫不攬其精微”就是說沈周是總結中國傳統山水繪畫的偉大實踐者。沈周的繪畫為傳統山水畫作出了兩大貢獻:其一,融南入北,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如沈周的粗筆山水,用筆融進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勢,將南宋的蒼茫渾厚與北宗的壯麗清潤融為一體,抒發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變為宏闊平和。其二,將詩書畫進一步結合起來。沈周的書法學黃庭堅,書風遒勁奇崛,與他的山水畫蒼勁渾厚十分相似、協調,他又將書法的運腕、運筆之法運用于繪畫之中。沈周的屬于小寫意,以筆墨粗簡見長,更具有概括性。其用筆率意,落筆肯定,生動自然。沈周的花鳥畫,其筆法與墨法,兼工帶寫,在欲放未放之間,以后經過陳淳的繼承和發展,遂開啟了徐渭的潑墨寫意,而又經過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的推波助瀾,在發展中國寫意花鳥畫上,沈周的作用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滄州趣圖》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將元四家的筆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長卷中。不同的筆法銜接得那樣天衣無縫,可見他對元四家筆法運用的精熟。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于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其精美作品:《仿董巨山水圖》、《滄州趣圖》、《卒夷圖》、《墨菜圖》、《臥游圖》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有《東莊圖》、《牡丹》等。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畫面中畫有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閑,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運用,隨心所欲,滿紙煙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杰作。
此外,臺灣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富盛名的《廬山高圖》軸。海外藝術市場偶爾會出售沈周的作品,一旦出現,必然引起轟動,引致買家競爭。由于沈周的書畫極為珍貴,所以香港、臺灣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藝術市場極少能見到其作品出售。
《廬山高圖》是沈周的杰出代表作品,《廬山高圖》,立軸,紙本,淡設然,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題詩氣勢恢宏,豪邁雄?。骸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踞,岌科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暫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春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瀑流淙淙瀉不極,雷埏殷地聞者耳欲聾?!?/p>
圖中山巒層疊,草木豐茂,飛瀑高懸,云霧浮動,此圖構圖、布局頗具匠心,黑色濃淡怪次逐漸變化。畫面壯闊,構圖繁復,但又蓬勃明朗,精工縝密,布局頗具匠心,黑色濃淡怪次逐漸變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組合稠密高疊的石巖,進而形成轉折交搭的層巒,再位置大小林木、復合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緊,有條不紊。這幅圖畫是沈周四十一歲時為祝賀老師陳寬七十壽辰的精心之作。廬山仰之彌高,充分表達他對師恩的緬懷。陳寬,號醒庵,學識淵博,工詩善畫,曾為沈周老師。陳寬祖上是江西人,所以此圖寫廬山之“高”,以此象征陳寬的人品。作為敬賀老師長壽的象征。畫面右上角有沈周自己寫的一段贊頌老師的長跋,標題為篆書“廬山高”三字,落款為:“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畫面筆墨之間仿王蒙筆法,山巒層疊,草木繁茂,氣勢恢弘。畫面右下角山坡,兩棵勁松虬曲盤纏,形成近景;中景以著名的廬山瀑布為中心,水簾高懸,飛流直下,兩崖間木橋斜跨,打破了流水飛白的呆板,兩側懸巖峭壁,呈現內斂之氣勢。瀑布上方廬山主峰高聳入云,云霧浮動,山勢漸入高遠。構圖由近景的山坡虬松,中景的瀑布、巉巖、峭壁,遠景的廬山主峰,自下而上,由近及遠,近、中、遠三景相連,,融會貫通,一氣呵成。這種構圖法很像南宋院體的程式;近景的處理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沈周承襲宋元名家,上追董源、巨然江南畫派,近效元代王蒙、黃公望,而于董源、巨然、李成尤有心得。沈氏雖承襲上述諸家,但皆能變化出入,非常注重創新。此《廬山高圖》雋秀、潤濕而又蒼勁的用筆用墨,紛繁、寬博而又偉岸的造型布局,高致絕人,堅實酣豪,無愧為令人嘆為觀止的杰作。
總而言之,沈周作為偉大的藝術家,影響遠及海內外,他的畫作也名垂青史,擁有自己特有的強大藝術魅力和感染力,吸引著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心儀神往,學習借鑒,具有極其重大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敢.兩件沈周花鳥作品的年代及相關考證[J].中國花鳥畫,2007(05).
[2] 秦銘.沈周花鳥畫的藝術成就[D].上海師范大學,2009.
[3] 單國霖.杜瓊、劉玨、沈周山水合卷[J].文物,1985(06).
[4] 羅中峰.沈周的生活世界[D].中國美術學院,2011.
作者簡介:陶鵬,女,現就讀于南開大學,為文學院本科生,繪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