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公映之后,人們就相信彩色可以成為影片的基本概念的一部分。在這部影片中,安東尼奧尼非常擅長用“彩色”來表達患精神病女主角一種內心狀態,就此實現了一次意義重大的突破,即彩色被用來呈現表現意義的一種手段,而不僅僅是用來表現出鮮艷的外表或多彩的空間。
關鍵詞:電影色彩;電影色調;人類哲學;神秘主義
經由某種途徑,人可以獲得神秘體驗,體驗到有關宇宙的本質,有關人與宇宙的關系,體驗到一切問題的答案——說到神秘主義,人們往往把它和宗教、瑜珈術、巫術等等許多玄虛之物聯系在一起,而是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由于面對時空的差異而獲得的靈肉間的震撼和思考,及其之后所引發的形而上體驗的觸動和知覺。
電影本身的存在意義之一正是盡其所能地去感動觀眾,帶動觀眾思維的延伸,于是色彩作為電影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表現方式,一定要在巧妙的運行中與觀眾形成對流,即觀眾與影片內容本身的對流。神秘主義色彩體系建立這種“對流”,除了通過宗教內容本身生而具來的神秘主義感染力之外,很重要的就是通過時空帶來的界限和差異來形成現實時空中的我們與影片所描述的時空之間的對流。
“色”分為冷、暖體系,這是人生理的色覺與溫度聯結的一種色彩感受現象。橙、紅、黃等色可使人聯想到火焰、陽光、灼熱,被稱為暖色;藍、青、紫等色,可使人聯想到冰、水、寒冷,被稱為冷色。冷暖之間存在的過渡色被稱為溫色。在色彩體會中,人們對色的冷暖感受尤為明顯,由于暖色容易引起興奮,使人產生積極、擴大、凸顯的感受;冷色則趨向于壓抑,使人感到收縮、避讓、安靜,因此在電影色彩的處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色調的屬性構成“特定情緒色彩”,并與其他的聲音因素或造型因素相配合,能夠展示出更為多層的情緒含義。
基本而言,神秘主義色彩的這種結合,正是基于前面所說的色彩引起心理通覺和色彩的象征意義這兩個原理。首先,利用心理反映和通感聯覺,黃色讓人產生了具體的實物化的聯想,也就是說,神秘主義色彩不僅是黃色的附加,更是一種“土”的附加,也就是所有色彩在運用中都讓人感覺是在原真顏色上撒了一層土。土本身就給人神秘的感覺,——或許是因為萬物始蘇于土而終息于土,于是土象征博大,象征深不可測,象征權柄,象征生命,它的整體就是力量,這種力量,透支著神秘。正是這種透支使我們如此分明的感覺出將神秘主義運用在電影色彩中是多么的意外和與眾不同。再從顏色的象征意義上談,黃色,象征了至高無上。二者做結合,便使電影中神秘主義的色彩體系,是充滿超越和權能的神秘主義色彩體系了。
比如《安娜與國王》。這部作品中,寡居的英籍女教師安娜里歐諾文,在古老的暹邏(或十九世紀泰國)土地上的出現,非常分明地向我們展現了現實主義色彩與神秘主義色彩之間的距離。古老的泰國是一片處處彌漫著濃重的權勢和宗教信仰的覆蓋,這里的建筑是枯黃的木頭做成,寓意著堅不可摧;人們有著黑黃色的肌膚,寓意固執且順從;這里所有色彩,都有著黃土基調的顯現。示人的國王通常會身著一件血紅色上衣,這是血凝的顏色——紅色本身寓意著勇氣和征服,土的附著使其凝固,近增了權勢的韻味;腰束金屬質地黃色腰帶——象征至高無上;下身著棕黑色的褲,我們可以將其分為黑色與黃色的復合——黑色象征危險和決斷,黃色的添加使其變成了力量和衷心;國王著身的那件很富麗的金黃長披,則是權力和智慧的象征。這些色彩,疊重向我們展現了一位集權貴、智慧、勇猛、善良于一身的情意之子又富有理智的威嚴形象。安娜則是一身現實性很明顯的清雅的打扮:淡蘭或是米白的上衣、金棕色的頭發——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她是現實中人們向往的智慧、和平及純潔的化身。我們強調國王的神秘主義色彩,并沒有指國王忽隱忽現,而是整體看來這種疊加了土黃色的色彩,讓人在其與現實中原真的色彩體系的相悖之中品味到一種凝固和潛入的感動,聯想到古老泰國這個離我們很遠的異域時空,神秘的泰國文化、東方文明的獨有魅力。男、女主角的和諧便將現實的我們和相隔遙遠的時空對接,不僅讓我們看到東西膠合沖突與相吸引并存的博大的愛情,更讓我們從這種對比與結合中看到古文明帶給現實我們的驚喜。
色彩也極富主觀性的感覺,所以電影藝術家總是把色彩看作是有助于深刻表達作品思想內容的一種手段,看作是從情緒上感染觀眾的一種重要的造型因素。《花樣年華》這部作品沿襲了王家衛以往含蓄、晦澀、看似無聊的風格,而神秘主義的運用,就正搭配在這種不清不楚的混沌之中。“這部片子到底在說什么呢?”——時空上的差距必然會帶給我們這樣的問題,而貫穿這樣的問題,神秘主義色彩大量的攙雜更是烘托、感染了觀眾的疑問。影片中展示二人世界,也許會讓人感覺色彩偏頹敗,但這樣的色彩搭配能緊密地和情節結合起來。人們更多注意到張曼玉的旗袍,附著神秘感的旗袍背后的色彩暗淡的環境時時給觀眾傳遞一份心境:他們約會的鏡頭,有偏灰的圍墻、濕漉漉破舊欄桿暗示他們被關在禁地無法沖破這個小世界,也暗示了結果的悲涼。這種配色帶來的視覺沖擊讓我們覺得每個畫面都仿佛是定格油畫。影片正是在這種色彩的矛盾與憂郁中來講述這個若即若離的故事的。
影片《霸王別姬》無論展現的歷史人物背景,還是它嫻熟的美學表達來看都是鼎世之作,其中便使用了神秘主義色彩,并且它特別沿用的是古老中國的神秘主義傳統。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琉璃廠,正是因為它較好的保留了這種神秘主義的傳統。那些發霉的看上去破舊凌亂的擺設、家具和零碎物品看上去都像出土文物,色彩展示的陳舊古怪,它們之所以打動我們,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在神秘主義色彩體系的烘托下,向我們還原了久已遠去的、我們陌生的場景時空。作品中男主角所塑造的程蝶衣形象是絕對的“千古絕唱”。這個人物雌雄同體,卻又讓人不排斥,反而很自然并且投入地去觀賞他,甚至對他同情。可見程蝶衣便是隸屬“特殊人群”的范疇之中。
整個電影色彩的和諧,非常典型地統一在土黃色調之中,沉浸在這種色彩基調之中,我們可以若隱若現地體會到蝶衣身上流淌著的滄桑和扭曲。戲臺上下蝶衣的出現,也有著非常迥乎的色彩表現。臺上的程蝶衣是霸王摯愛的虞姬,那時的他被京劇傳統著色地明艷迷人:靛青、明黃、喜紅等眾多中國傳統元素顏色都集中于一身,流蘇的閃光頭飾、金線刺繡紅披肩等等,臺上的他因為是霸王的獨愛而璀璨,而臺下的他則因為深愛的師哥不能自控、對京劇“從一而終”而頹敗、消沉。他因段小樓要娶菊仙為妻而萬念具灰的形象:背景是在空洞的黑暗籠罩下變的并不分明的樹的輪廓,綠色和黑色的融合讓人體會到失落和恐怖的虛空,人物臉上還帶著戲妝:慘白的臉、腫紅的眼妝、好似舔舐過鮮血的嘴唇,在黑暗中反差地非常扎眼分明。——畫面色彩的轉換,一般來說應該流暢和諧,避免色彩的跳躍而產生的對觀眾的刺激,所以當畫面色彩的轉換故意出現突變時,就可使場面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此處分明的對比轉變,就著重烘托了蝶衣百無聊賴、悲痛欲決的心情。
電影之中神秘主義于色彩之中向我們傳達的震撼,遠不能止盡于我以上表述的這些,也遠不是可以用言語所能溝通的。因為我個人長久以來非常癡迷于自己所定義的所謂“神秘主義色彩體系”,所以在此非常不成熟也不完滿的結束了因為這個色彩體系而產發出的不可遏制的沖動之后,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和我一樣去關注這些色彩的玄妙。
參考文獻:
[1] 克莉絲汀·湯普森.世界電影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彭吉象.影視美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梁明.電影色彩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