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此后的半個多小時內,當地又發生多次地震。截至4月25日18時,地震遇難人數升至196人,累計造成231余萬人受災。
國內的互聯網行業做出了及時有效的反應,用科技的力量為抗震救災服務,團結一致傳遞正能量,從另一個角度彰顯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地震發生后的幾分鐘內,中國國際救援隊、四川發布、天府微博聚焦四川、成都發布等政府官方微博紛紛參與直播地震相關消息,成為外界獲取地震信息的重要來源。除了官方機構,大量親歷災難的網友在網絡上發聲,分享災區的情況和自己的見聞,幫助外界還原事件的細節,有效補充信息的不足。當天上午,雅安地震成為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第一位,相關討論微博達到6200多萬條,也成為外界了解災情的重要窗口。雖然在一定程度也導致了部分謠言的傳播,但新浪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社交網絡的自我凈化機制已經在起作用,“大部分謠言很快就被網友鑒別出來,并以轉發、評論的形式辟謠”。同時,新浪微博等平臺也加強了對謠言的鑒別,果斷采取措施遏制其傳播。總結以前的經驗,信息的公開透明可以有效地避免社會恐慌,災難中的網絡媒體扮演了傳統媒體不可替代的角色。
災難發生后,一場億萬網友參與的線上救援迅速在各大網絡平臺拉開帷幕,網友紛紛通過社交平臺及搜索引擎發布、查詢信息,志愿者的加入更是帶來了更多災區尋人報平安的需求。面對信息量的激增,當務之急就是需要一個基于互聯網的聚合平臺及時、高效地處理這些信息。而眾所周知,中國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恩恩怨怨由來已久,時常會爆發這樣或那樣的“戰爭”。但在這次災難面前,本刊記者卻看到了一番不一樣的景象——360 CEO周鴻率先發布微博,倡議“360、百度、搜狐等公司派出工作小組,一起工作,爭取各尋人平臺盡快實現數據共享,并最大可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隨后,這些平日互為對手的巨頭們真的攜起手來,新浪微博、百度、搜狗、360各大尋人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尋人總動員。在科技力量的幫助下,新浪微博網友“羅巳迦”得到了住在寶興縣山腳下的父母健康平安的消息,一名17歲的女孩也成功聯系上了失蹤的男友
在傳播信息的同時,互聯網企業還迅速采取了更為實際的行動。地震發生的幾個小時內,支付寶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壹基金、愛德基金會等公益機構,緊急上線了為雅安地震捐贈的平臺。短短的2天里,45萬網民通過該平臺捐款,籌集款項超過2100萬元。同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領軍企業也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贈了自己的愛心。不到10天,互聯網公司雅安地震捐款總數已近3億元。
面對災難,我們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的力量,更深深地體會到了背后凝聚的那股精神。正如搜狐網總編輯劉春所說的那樣,“我們這個民族一方面需要救災、需要報道,也需要有自己的正能量傳輸。”如果把2013年視為中國互聯網精神蘇醒的元年,那么我們更寄望未來——在這種大愛的感召下,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能真正地不計前嫌,攜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