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管理活動也在相應的發展。目前我國一些企業出現了管理的庸俗化傾向,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企業管理中的庸俗化傾向是管理發展過程中的大倒退,不及時給予糾正,不但對企業自身發展不利,如果波及或擴大,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是不利的。下面就我國當前企業管理中庸俗化傾向進行分析并提出禁防措施。
一、 企業管理庸俗化傾向表現種種
1. 企業目標庸俗化傾向。目標是能夠激勵人們行為并預期能夠實現的愿望,故是行動的指揮棒,一個企業有許多行為,沒有指揮棒,就可能會亂成一團。只有當企業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才會使企業員工產生一個所共有的期望模式。企業的目標不僅僅是利潤,包含崇高理想和社會責任的企業目標是最寶貴的,它能很好地激勵員工,它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反之,庸俗化的企業目標本身就決定了這個企業不會有很好的發展。一般地說,企業目標有三個層次。
最高目標是企業的最高層次的目標,下面簡稱A目標,內容是,它必須生產或經營一定的產品或提供一定的勞務來滿足社會的需要,通過交納稅金來滿足國家的需要,它盡量吸收社會人員就業,在非常時期,它要主動提供一定的物質援助表明自己的愛心。中間目標是企業的發展目標,下面簡稱B目標,內容是,企業在盈利中抽取適當的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用于提高員工技能和素質,用于引進企業人才,用于引進先進的設備,用于管理方法與手段的改進,用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直接目標是基本目標,下面簡稱C目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利潤最大化,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加強內部管理最大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采用最好的方法擴大銷售以盡可能地提高利潤。
可見,企業如果把C目標作為唯一的目標,那明顯就是企業的庸俗化傾向,而這種狀況當前似有抬頭。我們不要把企業目標的問題看成是小問題,失去遠大目標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庸俗化的企業目標比沒有企業目標更可怕。
2. 企業人才管理庸俗化傾向。企業從來就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企業人才管理的庸俗化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機械地看待人才的長處和短處。何謂人才之長?是指人才的優點、閃光點,何謂人才之短?是指人才的缺點、不足,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這個問題,人才的長就是長,短就是短,它們之間是隔裂的。其實,人才的長與短是一對矛盾,它們除了互相排斥,存在著高度的統一性,在科學的人才管理條件下,人才之短可以轉化人才之長,在庸俗化人才管理條件下,人才之長亦可轉化為人才之短;第二、處理文憑和水平的關系不恰當。高文憑與高水平有時是統一的,但也存在著不統一的現象,在庸俗化人才管理條件下,有可能把高文憑的而無水平的人才重用,造成難堪的局面,也有可能把高水平而無文憑的人才拒之門外,造成企業錯失良機;第三、不會使用外部人才。用內部人才從微觀方面看就是指用企業內部的人才,從宏觀方面看是指用本國的人才,用外部人才就是指用企業外的人才或用外國人才。使用企業內部人才成本低,效果好。但是,企業內部的人才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企業外的人才不能一味拒用,適當使用企業外人才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企業人才管理庸俗化會導致企業無人才可能,導致企業發展缺乏后勁。
3. 企業考勤管理庸俗化傾向。企業考勤就是通過一種手段來考查員工的出勤情況,是管理制度中基本內容,基本的制度管理對于一個企業是必須的,但是,萬萬不要以為它是萬能的,相反,執行不當會嚴重挫傷員工工作的創造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先進的方法用于考勤卻給這個基本的管理制度帶來了庸俗化傾向。在企業考勤問題上,目前面臨的現實是手段越來越先進,庸俗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4. 企業上下關系庸俗化傾向。企業中,除少數人外,每個人幾乎都面臨上中下的關系,如果這些關系處理不好,就會把關系庸俗化。企業是在社會中的,社會上的\"關系網現象\"參透到企業中來,就會導致企業上下關系出現庸俗化傾向。庸俗化傾向的上對下的關系有幾種情況:第一、自己工作拖拖拉拉,同時要求下級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對下級布置工作、要求不明確,同時又反感下級詢問;第三、辦事沒有計劃,常打亂下級的正常安排,同時還理由十足,不容爭辯;第四種情況,處理事務漫不經心,同時要求下級工作要專心致志;第五、對下級不尊重、不禮貌,卻要下級主動問候自己;第六、辦事急躁,同時要求下級能適應他的特點;第七、常用權力威逼、物質引誘、職位許諾等方式讓下級為他工作,而從來不兌現講過的話。庸俗化傾向的下對上的關系有以下六種情況:第一、一味的拍上級的馬屁;第二、想提意見又不敢提;第三、不服從上級的指揮;第四、對上級有迷信感;第五、與上級故意疏遠;第六、不及時匯報工作,或匯報太多太細。企業庸俗的關系網往往是圍繞著權力與利益展開的,如果個人的報酬不是取決于對企業的貢獻,而是取決于關系網,那么,這種庸俗化傾向就會越來越嚴重。處在上下關系中間的企業中層管理者是一個關鍵節點,他們既要對上,又要對下,顯得特別重要,會影響企業執行力。如果他們對上對下的關系庸俗化了,那么,整個企業基本上就彌漫了上下關系的庸俗化,必然導致企業的正氣不能抬頭,企業難以發展。
二、 企業管理庸俗化傾向原因種種
1. 企業管理中存在重大誤區。在當前的企業管理中存在著重大誤區,下面列舉四種常見的情況。誤區之一:庸俗化等于通俗化。通俗化與庸俗化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內容有天壤之別,通俗是簡單、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庸俗是平庸、粗俗和低檔;誤區之二:管理只是程序化的工作。管理需要程序,但不僅僅需要程序,還有比程序更重要的內容;誤區之三:管理沒有技術和經營重要。對于企業來說,技術、經營當然很重要,但管理應該更重要,特別是規模大、技術程度高的企業就更重要;誤區之四:考核只需要看結果。對員工的績效管理,不只是對結果的考核,還是對員工的行為表現、工作過程的考核。
2. 根本原因是管理主體的管理素質不高。為什么會存在管理上的重大誤區,根本原因是管理主體素質不高。企業管理主體缺少管理理論武裝,管理能力不強,往往孤立地處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管理主體雖然有高學歷、高素質,但他如果沒有管理的高素質,在他推行的管理中出現管理庸俗化傾向是十分正常的。不是所有人才都是管理人才,非管理方面的人才,他可能是某崗位的高才,如果把他放在管理崗位上比把一般人員放在管理崗位上更壞。
3. 教條主義是管理庸俗化傾向的思想根源。教條主義是一個哲學用語,一般情況下指不切實際的做事,按條條框框辦事,它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思想是相悖的。教條主義是企業管理庸俗化傾向的思想根源,正如前文所述,許多庸俗化傾向的管理方式,表面看上去很先進,比如,指紋考勤、臉譜考勤,實際上,從管理史來看,這種管理思想是非常落后的,從根本上來講,管理主體不懂管理的本質,沒有現代管理的理念,更不懂現代管理的方法,只會用高科技的一些手段做些表面的文章,結果落入管理庸俗化的泥坑。
4. 缺乏真正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是積極的、向上的和健康的,與庸俗化傾向的管理恰好相反,之所以企業的管理出現庸俗化傾向是因為企業缺乏真正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比如企業文化的作用之一是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企業考勤制度的作用也是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但企業文化還有提高企業員工凝聚力的作用,考勤制度就不具備這樣的作用。雖然企業文化建設中也可能會出現庸俗化傾向,但這與企業文化建設本身無關,一個企業如果不提高企業文化的品位,而只是去追求制定和實施強制性的、約束力強的管理制度,其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庸俗化傾向的管理就必然會出現。
5. 企業員工業績考核方法不當。有些企業在業績考核上,把機關考核的方法完全移植過來,用打分的方法確定一個人的業績,美其名日“量化考核”。試想,長期下去,所有企業上上下下員工不需要在本崗位創造業績,而只需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實在不行用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情景。如果企業把指揮棒指揮到“搞關系”上來,這樣必須使得企業中人與人的關系庸俗化。
三、 禁防企業管理庸俗化傾向辦法種種
1. 提高管理主體的素質和水平。
(1)管理主體應靜下心來系統學習管理知識,特別是系統學習管理的精典著作,如德魯克的《管理實踐》等,決不能整天僅僅忙于事務;(2)配合管理主體的素質和水平的提高,企業要有計劃地安排培訓,通過培訓增進知識、完善品德;(3)管理主體一定要學點哲學,管理學與哲學作為兩門相對獨立的學問,雖有它們各自的研究領域,但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認識世界的總方法,是智慧的學問,上文已經分析,企業管理庸俗化傾向的思想根源是教條主義,馬克思的辯證法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4)努力提高管理主體的能力,能力通常指完成任務所具有的本領,對于一個能力很強的管理主體,任務再重再難,他都有辦法來完成,對于缺乏能力的管理主體,一旦任務完成艱難,就會想出一些不適宜的點子來,這就難免出現管理庸俗化傾向;(5)企業管理主體一定要有人情味,能考慮到管理客體的困難,能在自己的下屬和上級之間創造出一種良好的氣氛,不把上下關系庸俗化。
2. 管理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1)企業管理主體應該主動查找目前管理現狀中的庸俗化傾向,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工作;(2)第企業管理主體要借鑒一些好的企業管理經驗,把它移植到本企業或本部門來,但萬萬不能東施效顰,否則會出現更嚴重的庸俗化傾向。可以請高人來指點,管理創意往往來自本企業或本部門外;(3)企業管理主體一定要排除自身的一些心理障礙,如怕被別人批評、怕自己的思維不正常、怕冒風險、怕新方法會失敗、怕別人拒絕與自己的合作等等;(4)企業管理主體要學會科學使用一些管理創新的方法,如,模仿創新法、綜攝法、特性列舉法、信息交合法、逆向思考法、頭腦風暴法等等。目前世界上創新的方法有三百多種,以上列舉的幾種管理創新的方法是在實踐中反復運用的,運用這些方法來克服管理庸俗化傾向效果十分明顯。
3. 把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落到實處。
(1)企業管理主體一定要尊重員工,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利益,尊重他們的技術,尊重他們的建議,只有尊重他們才會不出現管理庸俗化傾向;(2)設法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這是克服管理庸俗化傾向最積極的辦法;(3)把管理客體當作“決策人”、“管理人”來對待,萬萬不能把他們當作“經濟人”來對待,更不能把他們當作“機械人”來對待。許多管理庸俗化做法的本質就是把管理客體看成了“經濟人”或“機械人”。
4. 處理好企業管理中有無形和有形的辯證關系。處理好企業管理中無形和有形的辯證關系對于解決企業管理庸俗化問題是一個根本的辦法。在管理中,管理具有兩面性,也就是管理的無形性與管理的有形性,我們可以通俗地稱為無形管理與有形管理,有形管理的特點是指管理的系統性、規范性,是剛性的管理,也是看得見的管理;無形管理體現在管理的藝術中,體現在管理的文化中,是柔性的管理,是看不見的管理。在管理系統中,一方面靠嚴密的組織系統、明確的規章制度、嚴明的紀律約束等行之有效的“有形”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靠管理主體的人格力量、良好的管理環境氛圍等“無形”管理因素。只有“有形”措施和“無形”的因素的恰到好處地結合,才能實現管理的最高目標。只要企業管理主體能正確處理無形管理與有形管理的辯證關系就能從根本上克服管理庸俗化傾向。
參考文獻:
1. 潘豐.無形管理與有形管理的辯證思考.企業經濟 2011,(12).
2. 袁坤.哈佛人才管理學.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0.
3. 魯思·紐曼.企業用人大策略.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
4. 陳惠湘.中國企業批判.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 李志能.智力資本經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6. 彼得·F·德魯克.管理實踐.北京:工人出版社,1998.
7. 原豐.人才開發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潘豐,江蘇省鎮江高等專科學校管理系主任、教授。
收稿日期: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