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路徑。作為促進就業的主體,高校必須改革教育模式,將創業教育納入常規教育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創業教育模式體系。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模式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7-0288-02
創業教育是指以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為基本目標,培養學生從事創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發展和深化。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高校構建創業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2013年中國大學畢業生會達到699萬人。而就業崗位需求在相對減少,部分出口型企業已經面臨經營困難,出現裁員現象,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緩慢
當前,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創業競賽在許多高校如火如荼地展開,部分高校還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大學畢業生中自主創業人數也逐年上升。但總體仍然比較落后,存在很多問題。市場選擇的多元化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國高?,F行教育模式培養出的人才資源和市場需求不能完全吻合,限制了大學生進入勞動力市場。中國高校畢業生中每年自主創業的人數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占到20%~30%。
二、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構建
參照國外發達國家高校創業教育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進行構建。
(一)創業教育思想觀念構建
首先,創業教育要從新生抓起,要讓學生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就業觀念。要將創業提升到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分憂、對社會作貢獻的高度來對新生進行宣傳。鼓勵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培養團隊精神、參與競爭的意識。其次,應當讓畢業生認清就業現實。按照國際標準,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15%~30%即為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2009年中國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2 97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24%,居全世界第一位。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有務實的就業定位,切忌只盯著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不放。要引導畢業生積極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鍛煉、成就事業,引導他們樹立面向農村、面向第三產業、面向高新技術領域創業的觀念。
(二)創業教育技能構建
創業技能主要包括創業方法、溝通和人際交往等基本能力,經營、管理、營銷能力等專業技能以及學生的各種差異性能力。作為崗位的創造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業技能。
首先,完善學生的基本技能發展。高校要通過創業課程的開設和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逐步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其次,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技能塑造,培養個性化人才。高校要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實行彈性教學模式,允許有特長的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的發展模式。在保持“寬口徑、厚基礎、重個性、強能力、求創新”的教學傳統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需要,加大學生的求學自主權。
(三)創業教育教學管理構建
高校要努力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起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并且在教學計劃、教學實踐中加以體現。首先,學校教育課堂是主渠道,必須把創業教育作為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以一定學時的專門的創業課程為主,相關基礎課、專業課為輔,實現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形成完整的創業知識教學體系。其次,加強創業教育的科研工作,不斷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要切實提高中國的創業教育水平,大力加強創業教育研究。一方面,通過舉辦創業研究會議、出版研究成果、開展課題研究等科研活動來強化創業教育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依托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成立創業研究和教育中心。圍繞創業與創新、創業與企業成長等一系列問題展開研究,為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再次,建立相應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使教師和學生形成一種有效的合力,即能充分激發教師實施創業教育的熱情,使他們能積極為學生自主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強化大學生提高自身創業素質,學會自主創業的意識,鍛煉和造就出一批未來有所作為的創業者。
(四)創業教育實踐構建
創業教育的實現,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要全面推進大學生創業實訓。首先,要鼓勵學生申報各種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活動,如“挑戰杯”創業設計大賽、“數學建模比賽”等各種賽事。其次,高校要與專業機構和企業合作,建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有計劃、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實地教學,讓學生以員工身份進企業實習,讓學生在準就業的實踐中邊學邊干,使他們的專業知識得到實際應用,并在接近社會、了解社會,不斷修正自己的就業觀念中增強畢業后自主創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