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農村建設提出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的熱潮,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各地情況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模式必須因地制宜,所以選擇適合本地具體情況的建設模式至關重要。通過案例分析就如何做出正確有效的模式選擇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新城市主義;城中村;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7-0059-02
新農村建設的探索是三農問題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重點。其中,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在總結和歸納各地建設經驗和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地域、產業、多維度為劃分標準的多種典型模式。而山東省從地區發展的特點、文化和經濟水平的實際情況出發形成了“新城市主義”、城鄉等值化試驗、村企一體化、產業帶動化、股份合作和兼并聯合等多種模式[1]。
其中“新城市主義”模式在解決城市周邊地區農村社區規劃問題上表現出獨有的優勢。而山東省新泰市汶南鎮西村根據其區位特征選取了“新城市主義”模式,為此筆者選取了該地區作為調查對象,通過訪談和實地考察等形式,了解西村利用“新城市主義”模式建設的具體原因及過程,探索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
一、新城市主義
“新城市主義”產生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其獨特的設計理念突出地反映在對社區的組織和建構上。“新城市主義”構筑的未來社區的理想模式是:緊湊的、功能混合的、適宜步行的鄰里;能將自然環境與人造社區結合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功能化和藝術化的廊道[2]。它的適用條件是經濟發達、公共交通網體系完善的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目標是建立鄰里和睦、生態環境良好的新型社區。
二、案例分析
(一)西村的基本概況
山東省新泰市汶南鎮西村,全村常住人口1 583人,總戶數520戶,村內現有住宅507座,其中舊房屋410座,翻新房97座,村莊總占地面積290畝,由于原村莊沒有經過合理規劃,建房隨意性大,布局極不合理,浪費土地現象嚴重。村內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道路多為泥土路、砂石路,路燈、排水、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設施相對缺乏,綠化水平不高,村容村貌很差,需要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西村“城中村”開發改造的實施方案
2006年8月新泰市政府出臺《新泰市“城中村”開發改造實施辦法(試行)》指導城中村地區進行新農村建設。新泰市根據各鄉鎮辦事處和村(居)的不同情況,將912個行政村劃分為城中村、城郊村、工礦區村、平原村、山區村、庫區村、旅游景區村、民營經濟聚集區村8種類型,其中汶南鎮西村被劃分為城中村。
西村的“城中村”改造具體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方式推進,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切入點。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根本目的是改善農村群眾居住條件,減少村莊占地,節約用地,促進人口向城鎮聚集,居住向社區集中,項目向園區聚集,土地向規模集中,統籌城鄉,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
西村村委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向上級政府申請舊村搬遷項目立項、用地審批工作,并邀請市、鎮兩級建設規劃部門進行統一規劃及各項手續的完善工作。同時,做好建房、舊宅拆除、恢復耕地工作。
(三)成效
新泰市汶南鎮西村以統一規劃、科學發展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截至2010年已投資1 400萬元,建成回遷樓5幢,占地6 800平方米,安置135戶居民。
二期工程計劃于2012年底完成。投資5 200萬元,建住宅樓14幢350戶,安置并拆遷剩余住戶,凈增土地140畝。
預期將建成四條公路,東西路、南北路各兩條改善村內道路,方便人們出行。此外,西村計劃用五年時間實施完成“城中村”改造,同時完善公園、綠地、路燈、下水道等公共設施。
“新城市主義”模式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完成對“城中村”改造,將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相結合,運用房地產綜合開發模式、以政府為主體,進行改造、集中連片開發。新泰市汶南鎮西村的新農村建設符合城中村改造的具體要求。并且西村在城中村改造政策文件的指導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預期目標也呈現出良好的態勢,迎合群眾要求,被大家普遍接受。“新城市主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西村選擇“新城市主義”模式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的“軟環境”條件好
1.新泰市經濟基礎雄厚,生態環境質量要求高。汶南西村坐落于汶南鎮駐地,距新泰市區12公里。山東省新泰市新泰經濟基礎雄厚。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85.5億元,年均增長15.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0億元,年均增長24.4%。2012年9月26日,《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12年中國最佳縣級城市排行榜中,新泰市排名第二十八。同時,新泰市正在向外擴張規模,聚集效應更明顯,從而帶來更高的規模收益、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強的科技進步動力以及更大的經濟擴散效應,輻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新城市主義”模式緊湊、適宜步行、功能復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主義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利于新泰市委、市政府不斷提升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應,符合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作為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市的目標要求。
2.新泰市技術、政策環境支持。“新城市主義”模式運行的主要障礙就是資金瓶頸問題。新泰市政府為了突出解決這一問題,有重點有特色地從不同的方面制定相關政策。在政府資金投入方面,設立專項資金。從2010年起,市財政局連續五年設立不少于1 000萬元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在土地政策方面,實行土地級差收益返還。通過掛鉤方式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周轉指標,形成的土地級差收益部分返還提供節余指標的村莊,用于新型農村社區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在產權政策方面,鼓勵有條件的鎮村通過房地產開發方式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拆遷土地按規定征為國有,經招拍掛方式進行出讓,市財政局將土地出讓總價款中政府收益部分扣除上繳和提取的有關費用,全部返還鄉鎮。
同時,新泰市政府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壓煤搬遷為抓手,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突出解決建設中的土地使用、拆遷復墾、工程建設等關鍵環節所遇到的問題,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3.汶南鎮政策支持。汶南鎮的“十二五”規劃根據汶南鎮實際情況著重突出科學發展、強鎮富民這個主題。一方面,突出新農村建設、城市建設和項目建設三大重點,緊密結合汶南實際,實現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在促進各自發展的基礎上致力于達成《規劃》的目標,以實現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以強鎮為先,大力實施“民生經濟”培育計劃,創造性地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給農村建設注入企業資金。爭取一村一個結對幫扶企業,幫助村莊引進一批示范帶動能力強、致富增收明顯的好項目,促進經濟發展。堅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展集體經濟,增加集體收入。
在政策引領下,西村建筑安裝有限公司自愿成為西村的幫扶企業,幫助西村的社區、學校等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不僅提高企業收入、改善村民經濟而且增加政府稅收,實現了企業、村民、政府三贏的局面。目前西村正在建設青云超市作為集體經濟,在方便村民的同時增加村委財源,為村委公共事業建設提供財力保障,此外鎮本級的財源建設的加強可以為身為新農村試點的西村增加政府資金來源。
(二)西村外圍地區交通便利
新泰市汶南鎮西村區位優越,公路網縱橫交錯,交通便利。蒙館路(S333)貫穿整個西村,205國道從西村北側方向經過。并且西村所屬的汶南鎮隸屬新泰市管轄,由西村至新泰市僅12公里的車程,所以西村的發展可以依托新泰市強大的交通網體系。
磁萊、東平和晉豫魯3條鐵路在新泰市交匯,境內設有14個火車站,形成了連接國內大城市和青島、日照等山東省沿海港口城市的快速交通網絡。京滬高速公路、萊新高速公路交匯分別穿越境內51公里和27公里,205國道、0九公路、蒙館公路、濟臨公路、新棗公路跨越境內179公里。所有這些,為新泰市走出去奠定了基礎,對整個新泰市的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經驗與啟示
1.在資金方面,市鎮兩級政府要分工合作。一方面,市政府牢牢抓住山東省爭取到全國試點的這一歷史機遇,真正落實“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同時,市政府特設專項資金,爭取壓煤搬遷政策等措施提供建設資金。另一方面,鎮政府堅持一村一策,積極推進“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的開展,為新農村建設引進民間資本。
2.在文化教育方面,西村注重宣傳教育的實效性,通過說服教育、算賬對比、示范活動等措施,提高群眾意識,轉變居住觀念,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實踐。
3.在社區建設總體規劃方面,西村邀請泰安市專家指導團,根據西村的地域特征、交通狀況、承載能力等方面合理劃定生活區、養殖區、貯物區和服務區等。同時,規劃好社區的水電暖等配套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設施。
4.在工程質量方面,落實責任,嚴把質量關。西村聘請監理、質檢、安檢等專業人員成立專門監督小組,建立完善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建成精品工程、百年社區,堅決杜絕為展示績效而建造形象工程的現象。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一方面我們要學習一些典型模式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適時探索和創新一些新模式。但是,無論利用何種模式進行新農村建設,都應該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民生經濟”,實施“惠農政策”。只有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政府的扶持功能、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真正做到保障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調動民眾的參與熱情,新農村建設事業才能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 秦慶武,許錦英,王新志.山東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模式及啟示[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8,(1):69-72.
[2] 左寧,薛燕飛.“新城市主義”及其在社區營造中的實踐——以美國濱海城(Seaside)為例[J].科技信息,2010,(14).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