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
全球兩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像一個巨大的花環,把大陸與海洋分隔開來。
歐亞地震: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20世紀中國大陸5次地震活躍期統計表
項目
次數起目年份7級以上地震死亡人數
(萬)備注
第一次1895-190610次—資料不全
第二次1920-193412次25-30
第三次1946-195514次1-2主要在青藏地區活動
第四次1966-197614次21
第五次1988-
活躍期將持續到21世紀
中國主要地震帶
我國地處全球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東南—臺灣和福建沿海一帶,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渤地區,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陜甘寧部分地區。
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地震形勢
我國正面臨的地震形勢十分嚴峻。從1988年開始,中國大陸地區進入第五個地震活躍期。根據前幾次地震活躍期活動的特點,專家們認為本次地震活躍期將持續到下世紀初,目前已進入了強震高發期,其間可能發生多次7級左右、甚至個別更大的地震。
中國防震減災十年目標
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1988年以來中國大陸地區地震統計
震級
Ms≥5.0 Ms≥6.0 Ms≥7.0
地震次數:243507
社會公眾需要防震知識
面對嚴峻的地震形勢,會不會再次出現類似于1993年寧波小地震群引起的風波—銀行的存款被取空,人們到處搶購食物或逃離家園?
當一些地區遭受地震災害時,地震謠言會不會在當地或其他地區流行,甚至造成社會振蕩。
如果您在地震中幸免于難,面對被埋壓的親人和鄰里您是否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地搶救他們?
如果您處在地震危險區或多震地區,您是否知道怎樣進
行有效的震前防御?面臨嚴峻的地震形勢,社會公眾太需要客觀地對待地震和防震知識了。
地震發生的原因
地球的內部構造
有關地震的幾個概念
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石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絕大部分發生在地殼中。
震源:地球內部直接發生破裂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對著的地面;
震中距:震中到觀測點的距離;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離。
震級與烈度
地震震級: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構)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劃分為12度
地震前兆
宏觀前兆:由人的感覺器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前兆。
微觀前兆:不能被人的感覺器官直接覺察,需用儀器才能測出的地震前兆。
地震烈度的劃分
3度:少數人有感,儀器能記錄到
4-5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的破壞。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門道。
天雨水變渾,變色變味又難聞。
噴氣又發響,翻花冒氣泡。
發現異常要報告
自然界的變化很復雜,種種反?,F象出現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觀察宏觀地震前兆時,一定要注意識別真偽,并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
地震預報及其發布
我國地震預報水平
我們對地震孕育發生的原理、規律有所認識,但還沒有完成認識;我們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序的預報,但還不能預報所有的地震;我們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