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英語語言輸入最重要途徑的閱讀,在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英語專業閱讀課的背景導入,對于閱讀課的效果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如何將“圖式理論”和美國外語教學中的“5C”目標原則交叉運用到英語專業閱讀課的導入環節中。
【關鍵詞】“5C”目標原則;圖式理論;閱讀教學;導入
英語專業學生閱讀課的教學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英語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而對其專業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美國外語教育委員會課題組提出的外語學習的“5C”目標原則,對于中國英語專業教育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該原則,對于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拓展和具體化。另外,圖式理論,是指導英語閱讀的重要理論,該理論認為閱讀者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在對于篇章解碼的過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5C”目標原則和圖式理論,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交叉運用,可以在英語專業閱讀課的導入環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5C”目標原則和圖式理論概述
1.“5C”目標原則概述。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和外語教師協會課題組于1996年公布并出版了《面向21世紀的外語學習目標》,并于1999年重新出版,新版名為《21世紀外語學習目標》,適用于大中小學英語教學。該目標即標題所指“5C”目標原則,它是《目標》主要內容的歸納,分別是五個以字母“C”開始的單詞:Communication(交流),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聯系),Comparisons(比較)和Community(社區)。“5C”具體闡釋為:Communication(交流):運用母語以外的語言進行交際溝通;Cultures(文化):獲取知識,體認多元文化;Connections(聯系):聯系其他學科,獲取信息;Comparisons(比較):通過比較,發展對于所學文化和語言的洞察力;Communities(社區):能參與國內外的多語言社區。
2.圖式理論概述。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強調閱讀者已獲得的背景知識在篇章解碼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確切地說,圖式理論將閱讀過程解釋為讀者所具備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圖式可分為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ta)和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兩大類。其中形式圖式又可下分為語言圖式和語篇圖式。語言圖式包括詞匯、句法和語義等基本的語言知識;語篇圖式則包括體裁、修辭結構和和連貫手法。內容圖式可細分為主題知識、內容知識和文化知識。
二、“5C”目標原則與圖式理論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背景導入中的交叉運用
(一)“5C”目標原則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背景導入中的運用
1.交流(Communication)目標標準的運用。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進行小組討論,內部交流,集思廣益,然后參與全班的交流,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主體的認識。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英語閱讀的過程并非單一的解碼過程,學生的閱讀行為包含有重新編碼的過程,從這種意義上講,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是在與作者進行交流。“文學理論家注意到作者的意圖永遠不能被讀者復原,作者也不能完全地表達他們自己的意思。因此,讀者要承擔將作者不完整編碼的信息部分解碼的任務。”與漢語中所說的,通過閱讀“神交古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英語閱讀課教師在導入過程中,可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并積極地投入這種與母語之外,甚至時空之外的作者的“交流”。
2.文化(Cultures)目標標準的運用。閱讀背景導入中,文化導語顯得尤為重要。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產生和運用的文化背景,如果拋開文化,語言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同樣,教師如果孤立地去進行語言教學而無視或沒有足夠重視相關的文化因素,必定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反過來,在閱讀課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經過一定的積累過程之后,學生就能夠逐步理解英語語言的表現形式和其文化背景下折射出的思想觀念之間的聯系了。
3.聯系(Connection)目標標準的運用。越來越多的學校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第二學位學習的選擇,因此,“5C”目標中“聯系其他學科,獲取信息”就成了可能。如果閱讀課教師在背景知識導入上,能夠將跨專業、跨學科的內容與英語閱讀聯系起來,學生學習的熱情必將大增。可以更進一步,聯系學生第二學位課程的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或可共同選擇英文原版教材作為學生第二學位課程的教材。如若不能實現,英語閱讀課教師至少可以在選擇上課材料時有意向第二學位課靠攏,選擇與之有聯系的材料或補充閱讀材料。在選材確定之后,教師閱讀課導入方面,跨學科聯系會更加緊密。
4.比較(Comparisons)目標標準的運用。背景導入時,根據背景內容,可供選取的切入點很多,小到詞匯、句法,大到篇章結構、文化特色、意識形態等,都可能涉及到L1與L2的偏差。例如,英語的“friend”與漢語的“朋友”存在內涵與外延方面的差異,兩者不僅不對等,而且差異很大。再如英語中的表達“last but not the least”正好反映了英語“最后往往是最不重要”的意識,而漢語最后面往往是最重要或最好的,是用來“壓軸”的。導入中,加入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比較,可以深化作為讀者的學生對于兩種語言和文化本質的認識。
5.社區(Communities)目標標準的運用。要認識到背景導入中社區功能的重要性,首先要強調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這一最基本的作用。它決定了語言,特別是我們作為L2的英語,必須要被利用到多語言社區中去,否則這種語言能力會降低甚至消失(Use it or lose it)。作為英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之一的閱讀自然不例外。美國的“5C”標準中的社區目標標準對美國學生而言,有很大的可行性,歸功于其多民族、移民國家的特點,因此,美國本土外語教師很容易尋求目標外語使用者的幫助;另外,鑒于經濟實力等多方面原因,美國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國外社區活動”。然而,對于國內閱讀課英語教師而言,要想在導入部分體現社區目標標準,并非易事。但是,并非絕無可能,若有必要,在導入關鍵背景時,可以邀請英語外教“客串”,形成真實的“社區”環境。
(二)圖式理論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背景導入中的運用
圖式理論和“5C”原則是不同維度的概念,但它們在閱讀課導入中并不各自單獨使用,而是相互交叉,相互交融。閱讀的材料來源于作者的創作。不論是作為高語境語言的漢語,還是低語境語言的英語,其使用者在創作他們作品時,都處于某一特定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因而作者通過文字所表達出來的內容,超出了文本本身的意思。以下將從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的各分支來詳細討論。
1.語言圖式的運用。英語專業閱讀課中運用語言圖式導入背景知識,是最直接的方式,屬于“自下而上”的過程,是比較傳統的方法。語言圖式指閱讀者的語言知識積累,包括詞匯、句法和語義三個層面的知識。在閱讀背景知識的導入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業已掌握的語言知識(閱讀者的“圖式”),并且在圖式與所需導入的內容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系,作為橋梁,連接讀者已知知識與未知知識,從而起到激活導入課程的背景圖式。語言圖式中的詞匯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閱讀導入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導入特殊的、可能直接影響學生閱讀理解效果或容易吸引學生興趣的詞匯。但是,如果沿襲國內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度強調語言圖式在導入中的作用,必將影響甚至忽視其他圖式的應用。所以語言圖式運用時須把握好度。
2.語篇圖式的運用。語篇圖式包含閱讀材料的體裁
(genre),修辭結構(rhetorical structure)和語篇連接(discourse
devices)等。閱讀導入時,針對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教師應有不同的側重點。譬如,文學作品的背景導入,可能會側重體裁和修辭。導入時,教師可能需要“喚醒”并激活學生的圖式(已有知識)。采用的方法可以是舉例子或提問等。如果閱讀材料是偵探小說,為了激活學生的圖式,導入時,可以設置具有懸念的場景,并提供開放式答案,讓學生提供自己判斷或預測的結果,學生的閱讀過程將會變得更加主動。
3.內容圖式的運用。內容圖式包含主題知識、世界知識和文化知識。內容圖式涉及的面非常廣泛,如針對某一具體題材所掌握的圖式,或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教、文化、風俗等。凡此種種,基本屬于非語言知識,這些知識在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到,但不具備系統化的特點。英語專業閱讀背景導入環節里,內容圖式在特定的閱讀材料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直接明了主題或產生對主題的興趣,進而為他們在閱讀時減小困難,并且閱讀時更加主動積極。
三、基于“5C”目標原則和圖式理論的英語專業閱讀課導入原則
(1)必要性原則。不論是“5C”目標原則還是圖式理論的運用,在課程導入的過程中,都需要遵循必要性原則。導入環節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遵循哪種原則或目標,而是激活學生的圖式,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導入的內容,所以不能生搬硬套,為了導入而進行導入。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有時又出現令一種極端,即導入部分不夠充分,甚至有教師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導入的環節。(2)漸進性原則。教師課堂導入時,要正確評估學生當前的圖式,導入中一般不可能同時兼顧“5C”中的各項目標。所以,教師導入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做到由點到面,從語言圖式導入開始,逐步發展為語篇圖式的導入。內容圖式的導入也需要盡可能深入淺出,密切聯系閱讀者已掌握的知識,否則導入同樣會以失敗而告終。(3)系統性原則。閱讀的導入每次課都會進行,所以教師可以系統地安排每次導入的內容,不管是為了激活形式圖式或內容圖式,都可以以學期為單位為,或以閱讀教材為參照,使導入的內容成為一個整體,從而最終實現“5C”目標中的某些項或所有項。
四、結語
“不理解——閱讀速度慢——不喜歡閱讀——閱讀量小——不理解——”。這是長期以來困擾能力差的閱讀者的惡性循環,英語閱讀課教師可以將其中“不理解”這一環節作為突破口,在專業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中,將美國外語教學的“5C”標準和圖式理論適時適當地運用到閱讀課的導入過程中,增進學生對閱讀材料背景知識的理解,增加他們閱讀英語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大量閱讀,最終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 考 文 獻
[1]陸效用.美國世紀的“5C”外語教育[J].外語界.2001(5)
[2]斯琴,李滿亮.從圖式理論的視角看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
[3]陳慧芬,尹玲夏.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J].教育學研究.2004(10)
[4]魯子問,康淑敏.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TEFL[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06~207
[5]Christine Nuttall.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