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私募債券僅在我國15個省市試點,且多數未到兌付期,風險問題尚未顯現,但加強其特有風險的風險防范研究,防患于未然,對確保我國私募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特有風險;風險防范
一、我國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現狀
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業務啟動至2012年底,上交所和深交所共有81只私募債券完成發行,覆蓋12個行業,募集資金達93.75億元,該類債券平均年限2.3年,票面利率大多保持在7.5%~10%之間,最高發行利率13.5%,平均票面利率9.14%,發行數額最大一筆為3億元,最小一筆只有0.1億元。總的來說,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發行主體范圍廣泛,發行年限較短,發行利率較高,發行數額分布不均勻。試點初期發行私募債券的企業大多是一些擬上市企業,是券商最好的儲備資源。但是隨著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范圍的不斷擴大,在資質優良規模較大的企業數量有限的前提下,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融資方的資質勢必逐漸降低,相應的風險加大,市場出現有備案無發行的停滯局面,試水大半年就舉步維艱,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由發行初期的備受追捧經歷過低谷到目前為止表現平平。
二、對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現狀成因的探究
探究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現狀的本質,無非是投資者普遍認為私募債券的風險和收益不對稱,針對當前私募債券的高風險,相對應的收益應該要達到20%左右,而從已發行的私募債券來看,發行利率普遍處在9%左右,明顯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保證了發行利率,反過來會使企業承擔更高的發行成本,企業就不會再選擇私募債券進行融資,由此看出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風險防范機制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三、加強私募債券風險防范機制的若干建議
(1)加強私募債券監管及制度建設。雖然我國目前尚未出現債券到期不能付息的情況,但隨著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推出,市場潛在信用風險加劇,除現有的《試點辦法》和《業務指引》外,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有關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法律法規,并進一步完善《證券法》、《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和《破產法》等,放開債券的市場范圍,提高流動性。其次,建立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專門監管部門,證監會及證券業協會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監管力度,規范交易環境,約束交易主體,并要求債券發行者定期進行信息披露。統計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對中小企業的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動態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業市場監測、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兩大證券交易所要及時對私募債的各項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定期向投資者提供市場分析報告,加強對已發行私募債的企業及債券的后續跟蹤與監督,探索出一套持續的風險預警與風險監測報告體系,進而提高這一市場的監管透明度。(2)健全債權人權益保障機制。作為我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高收益債品種,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高收益就意味著其融資成本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吸收的社會資金也多,如果經濟形勢出現滑坡,債券違約率就會急劇上升,投資者將因此蒙受極大損失。而健全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債權人的權益保障機制還需從設立償債基金條款入手,不能流于形式,對基金的來源及運用進行規范,再約定提前償還部分本金、投資者有優先受償權、為債券潛在損失提取法定損失準備、設立資產抵押及其他債務融資條款和控制權變更強制贖回條款等,包括為償債風險設立準備金并提前提取、發行人利用自有資產進行抵押、對發債企業的財務指標進行約束、引入第三方擔保、銀行備用授信等制度切實規范債權人權益保障機制,加強債權人權益保護,反向促進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3)完善私募債券增信擔保機制。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能否深化推行,有賴于是否有權威的評級機構對其進行真實客觀準確的跟蹤評級,如此不但有利于發行人及承銷商募集銷售,而且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問題,為投資者辨別風險,了解產品流動性、收益性等提供依據。另外,私募債券的發行可在通過運用第三方擔保、應收賬款擔保、資產抵押質押等形式實現債券增信的同時,發揮私募債券的個性化優勢,通過發行者和投資者談判協商,設計出相應的債券契約條款實現債券增信。擔保方面,要加大資金投入,促進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建立中小企業之間的互助擔保機制,政府發揮其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免稅等優惠政策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對擔保機構的支持,完善反擔保和再擔保條款來分散擔保機構存在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馬光遠.中小企業私募債難言吸引力[J].商界(評論).2012(7)
[2]孟卓群.中小企業私募債揚帆,四大亮點異于傳統債[J].東方證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