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際貿易中研究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然而,可以體現環境和貿易的關系的一個重點就是去討論國際貿易所產生環境效應。總體來說,貿易環境效應可以分成以下六個方面:那就是結構效應、收入效應、規模效應、技術效應、法律效應以及產品效應。這六個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國際的貿易。
【關鍵詞】環境效應;國際貿易;影響
一、何為貿易環境效應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下什么是貿易環境效應?從廣義上來看,它就是指一些和貿易有關的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實際上,這種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即正負效應。所以,貿易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一樣存在著這兩種效應。需要注意的是,貿易對環境產生的效應只是表現出環境和貿易的關系,它沒有針對環境保護、貿易的競爭力和其他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在這里我們可以用這六個方面來解釋環境效應:
(一)結構效應
它具體是指國際的貿易是專業分工明確,清潔生產,這是一種正效應;另一方面,如果某個國家的污染較嚴重,那么結構效應會使其更加具有污染性,這就是負效應。
(二)收入效應
隨著人們的收入提高,消費者對環境的質量產生了更高的標準,這樣就會加速經濟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保護和技術的創新業得到了很大的重視。正是因為收入效應和社會進步緊密的聯系,所以收入效應也是一種正效應。
(三)規模效應
在國際的貿易中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就會發生資源過多的使用,而環境會發生退化,治理環境的成本也會增多。
(四)技術效應
具體指的是國際的貿易會促進環境的保護以及技術的流行和傳播,產生了正效應,但是,如果對環境有害的技術取代了友好的治理環境技術,那么就會對環境產生負效應。
(五)法律效應
法律效應是指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在國際貿易協定當中起到了正效應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很多的貿易協定和環境有密切的關系,然而,法律效應就是協調環境和貿易的重要方法。
(六)產品效應
一方面產品效應如果國際貿易的產品對環境來說是有益處的,或是對環境是沒有傷害的,那么產品效應就是正效應;反之,如果國際貿易加速了有害產品的傳播或是這種貿易對珍稀動植物產生威脅,那么它就會是負效應。
二、證實國際貿易環境效應的研究
很多的科學家通過找尋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表明:
第一,在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空氣的污染指數明顯增加,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大量的擴展經濟規模,它的負效應比正效應的影響力更大,而技術效應則遲遲沒有顯露出來。
第二,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歐一些國家,空氣受到嚴重的污染,這就是規模和結構效應產生負面影響占據主要位置的原因。
第三,對于我國在1991年至1999年這段時間由于出口所產生環境效應,一些人認為在擴大出口的同時,國際貿易實現了自由化,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幅度的減少,這樣的規模效應就是一種正面的效應。但是當他們經過比較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幅度的差別則是后者快于前者。
從這些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我國出口產品是一種清潔型的產業,而進口產品就是一種污染型的產業。所以說,國際的貿易結構效應就是正面效應。
三、實施開放性的策略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為全國人民帶來了福音。有很多的企業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實他們一直都在跟隨著黨的策略,堅持“走出去” 。條件優越的公司更應該有膽量去創新,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但是他們也必須將公司的經濟效益放在首位。有很多專家提出,貿易自由化和改革開放能夠有效地改善環境,消除了市場的扭曲,同時會更加的開放市場,這也是減少環境污染的最快捷的方法。
很多專家對環境效應研究和分析,主要是想展示貿易環境效應產生的影響,這些工作可以為建設理論模式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其實只要經過了詳細而周密的調查,大膽的“走出去”,充分的發揮自己特長,這樣公司未來的前途更加光明。
國際環境效應產生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現如今,理論模型的側重點就是技術效應、結構效應以及規模效應。而法規效應、產品效應的研究有待于人們的進一步探索和考察。
四、總結
雖然目前我國并不算是發達國家,但是,隨著近幾年的國際貿易發展,我國在世界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都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貿易環境效應存在著正負兩方面的效應,這兩種效應體現在結構效應、收入效應、規模效應、技術效應、法律效應以及產品效應上。它們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相信只要我們讓效應的正面作用大于負面效應,那么我們的貿易就會發展的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孫暢. 國際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 商業文化(上半月). 2011(07)
[2]鄭麗梅. 國際貿易對我國環境保護的負面影響[J]. 經濟導刊. 2011(01)
[3]施衛飛,劉絨. 淺談國際貿易環境對我國貿易策略的影響[J]. 現代商業.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