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以職業能力、操作能力和綜合技能的培養為核心。廣西理工職校充分利用現代企業的資源,對計算機應用專業進行職業崗位分析,形成了專業的課程體系,并通過企業對學生的評價,來推動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計算機專業;企業評價
一、當前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我國每年有大量的計算機相關專業大專畢業生走入社會,但其所學的內容并不符合企業的要求,找工作困難。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難令人滿意。而近年來不少計算機培訓機構的聲譽出現了問題,認可度明顯下降,造成計算機專業招生壓力增大。這種困境是因為其課程體系與用人企業的要求嚴重脫節,師資水平和資源不足造成的。
二、校企合作共同培養計算機人才的重要性
行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我們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離不開行業,企業。這就要求我們中職校在培養人才時,最好能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使學生擁有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按照企業的需求培養學生,走出校門就可以為企業服務。而校企合作正好能解決目前多數職業學校這方面的問題。
三、我校計算機專業按照“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確立了計算機專業改革的方向
(1)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結構,通過“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意識。對我校計算機專業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應用技術等在前三個學期開設完全相同的課程,使學生在入學后有足夠的時間考慮自己適合哪個方向,并形成各專業間的良性競爭,促進教學改革;同時通過“雙證書”制度,將部分職業技能證書“嵌入”到課程當中。幾年來,通過定期向企業調研,積極開展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確定了課程體系模塊化、核心課程精品化、職業課程標準化、實踐課程項目化等改革的措施,改進了課程安排,優化專業設置,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2)學校和企業聯合建立實驗室與實訓基地。校企聯合實驗室建設不僅改善了學校的實踐教學硬件環境,而且得到了企業最先進的技術支持。聯合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不僅從企業得到最新的設備和技術,也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為IT 相關專業計算機硬件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部分計算機實踐教學在企業里進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生產性頂崗實習、部分專業課現場學習和畢業設計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其實就是準就業。生產性頂崗實習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實際操作過程為主線而確定生產性實習目標。作為實踐教學最高形式的踐行者一頂崗實訓。是從崗位需求出發.以崗位的工作任務來確定實訓內容。通過真實的生產實訓、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為了充分完成校外的教學培養。提前對企業進行調研。
四、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優點
(1)校企合作的推動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建立校外、校內實訓基地,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通過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培養,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縮短學生所學專業與就業崗位要求的差距。又能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提高了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2)通過企業輔助綜合實訓和畢業指導,提升學生的能力與經驗。一方面鍛煉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為后續進入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再通過邀請IT企業管理精英,通過進行仿真測試,就業指導,為每個學生提供的職業發展規范建議,幫助學生少走彎路,全面提升學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3)校企合作注重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為了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要求學生不但具備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而且具備交流、創新、創業和組織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重視學生共性提高與個性發展,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4)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企業需求的專業性人才。學校認真聽取行業、企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打造企業所需的專業人才。企業可以通過“訂單式培養”,委托學校進行針對性的招生,為企業培養后備的技術骨干。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形成了“出口暢、進口旺”的良性循環,適應市場變化,滿足企業崗位需求,學校的辦學規模可以不斷壯大。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面向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批高技能的人才。校企合共同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是當前計算機專業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只有通過市場、企業、學校無縫鏈接,才能不斷推動科技的創新、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顧忠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總裁》.2009(6)
[2]崔玉玲,嚴迪新,班建民.高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