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院校發展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在高等院校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本文結合民辦院校實際發展狀況及教學狀況,提出抓教學質量,重特色,注重創新等建議,提倡抓住民辦院校市場發展的機遇,促進學院特色建設,進而推動民辦院校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創新
目前,民辦院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但是,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院校的發展依舊存在一些不成熟性,表現為層次偏低,管理薄弱,辦學條件較差,發展后勁不足等。因此如何把握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教育產業化帶來的機遇,轉變思想、改進措施,結合十八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民辦院校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民辦院校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我國教育狀況大環境的變化,基礎教育階段學齡人口高峰逐步上移,而同時公辦學校的辦學規模急劇擴張。目前全國范圍內的學齡人口高峰逐步上移,小學、初中階段學齡人口數量逐年下降,盡管高中階段目前仍然處于學齡人口高峰期,但隨著公辦學校的辦學規模急劇擴張,使得民辦學校的實際發展空間較為有限。所以,民辦院校以后將面臨著生源減少的危機。此外 “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在民辦學校和職業教育的的發展進程中效應越來越明顯,使得民辦院校的與其他民辦院校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民辦院校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將面臨著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的雙重競爭,這也是市場機制的最直接體現。其次是民辦學校自身發展的不足,一直以來,民辦學校資金來源相對單一,除民辦學校創辦者自身的資金投入外,收費、贊助費和學雜費收入是民辦學校另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也就注定了這樣一個結果。學生數量決定學校興衰成敗。因此,擴大辦學規模、增加學生數量成為民辦學校發展的核心目標。而對于學校的“質量”與“特色”往往難以顧及,學校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二、對民辦院校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的建議
(1)拓寬經費籌措的途徑。充足的辦學經費是民辦院校良好、穩固發展的有效保證,民辦院校應努力拓展各種途徑籌集經費以支持學校的發展壯大,具體措施可以根據我國高校發展的具體情況,參考國外院校的成功經驗,另外還可以努力取得私人財團,企業、校友會的捐贈款項,以幫助民辦院校的發展。(2)加強制度建設。大學競爭的核心是制度的競爭,沒有良好的合乎現代學校發展和辦學規律的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有利于現代大學發展和運行的制度環境作保證,大學即使一時擁有雄厚的人財物,也不能成為高質量的大學,所以民辦院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優勢,如獨立性和自主性比較強;沒有龐大的管理層;沒有冗員負擔;實行了真正的教師聘任制,學校與教師的責權利關系明了、簡單;市場意識和經營觀念比較強等等,大膽創新,建立優質高效的學校制度。(3)注重內涵建設,提高學校的“質量”與“特色”。民辦院校要想在民辦高校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與公辦院校一較高下,就要做出自己品牌,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而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學校培養的人才、學校培養人才的隊伍以及學校培養人才的環境,對于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學校要始終把辦學質量放在第一位,充分保證學生學業有成,成為擇業、就業、創業的成功者。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應注重建設一支優秀的,結構合理的專職教師隊伍。對于培養人才環境的建設,應注重文化校園的建設,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培養。文化個性是大學的本質特征也是大學核心競爭力之所在,民辦院校除了在硬件設施建設外,還應使學校充滿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形成一種特定的與校園文化相匹配的育人環境。(4)民辦院校應該更加重視創新。面對激烈的競爭,民辦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形成并且突出自己的特色。 有特色,才能在高等教育領域,特別是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特色,才能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有特色,才能為學生就業提供堅定的保障。特色的形成和突出,則在于堅持不斷創新。通過辦學思路的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專業建設的創新,課程設置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等等,達到學生滿意、學生家長滿意、用人單位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創造出自己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別人不能替代的獨特地位。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民辦院校要想長遠發展,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獨特的文化才是一個院校最核心的競爭力,而特色和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制度的建設和維護以及學校的創新能力,制度的建設除了合理性還要求創新性,而創新歸結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而吸引住人才、留住人才又能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魯軒.理論與實踐并重.技術與人文融通[N].中國教育報.2008-3-8
[2]王強.美國私立高校多元化經費來源的借鑒與啟示[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