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本文認為構建高效化學課堂,除了把精力主要放在課堂上外,還要主要學生的情感教育,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高效;化學課堂;教學效果;合作;探究
一、技工學校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應用性差,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目前化學基礎知識的傳授,重理論、輕實踐,過于強調“為什么”、“是什么”而忽視“怎么用”、“如何做”,不能把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過程緊密相連,使學生感覺所學知識過于抽象、難以致用、與將來就業無關,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導致部分學生高分低能,從而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質量的需求和學生自身職業能力的提高。(2)教師教學內容偏多,未突出應用性教學。專業特色不突出化學課程所講授的是各專業領域所需的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所涉及的內容多、覆蓋面廣,并且較難理解,導致學生學習強度大、對知識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內容陳舊,不能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另外,各專業講授化學知識內容相差不多,不能突出化工類各專業特色,導致學生學而不精,難以理解其對所學專業的意義。
二、技工學校“高效化學課堂”的建立關鍵在“課堂”
在課堂上,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學生的科學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最有效手段。(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高效的學習總是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實現的,脫離具體情景的學習往往導致機械記憶和被動接受。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產生認知沖突,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欲望。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實驗是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生動鮮明的實驗現象在帶給學生驚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時,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運用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中可以把與新知識學習相關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化學史實、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這些材料的沖擊下,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探索。通過圖表和模型創設問題情景。圖表和模型可以直觀、清晰地呈現信息間的關系,將各種事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條理化,從而有利于學生發現不同事物間的區別和聯系,發現問題解決的線索。圖表簡明清晰地呈現了學生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降低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在課堂上改變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三、技工院校“高效化學課堂”的建立,需要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愉悅心境形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消除“尊嚴式”或“真理式”的師者形象,打破陳規,讓學生敢于懷疑,敢于爭辯。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于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事實上,化學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讓每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
四、技工院校“高效化學課堂”的建立,需要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提高教學效率
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正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等。具體優勢體現如下:(1)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展示動態效果,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3)運用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突破重難點;(4)將設計好的相似內容進行類比,引導學生找出其共同點和各自特點,從而得出規律,使零散知識結構化和網絡化等。總之,多媒體的教學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賴漢龍.“化學教學中探究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中學化學教與學》.2007(6)
[2]黨金寧.“高職高專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究”.《時代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