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在國內外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和提倡。在國家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之際,襄陽市搶抓機遇,突破性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面對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形勢,還需采取措施促進這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新能源汽車產業
發展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對傳統經濟模式進行根本變革,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抓手。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也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座現代化工業城市,襄陽市具有優越的區位和交通條件,也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具備一定的優勢條件。
一、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世界各主要國家和汽車制造廠商,都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共同的戰略選擇,爭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上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達成的共識是:起點是傳統汽、柴油車,終點是氫燃料電池車,其間有20年左右時間的過渡期,這一時期將是各種新能源車各自為戰的“戰國時期”,其中以日、美、歐盟的表現最為突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始于上世紀90年代。“十五”計劃實施以來,國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科技規劃,在國家“863”計劃中設立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先后投入20多億元的研發經費,中科院電工所、上海811所、清華大學等幾十家單位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作為重點課題,對各種主要技術路線進行跟蹤研究,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2009年1月,由財政部、科技部牽頭,在北京、上海、武漢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采取財政補貼的辦法,支持試點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010年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擴大到20個,并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目前,國內各主要汽車生產廠商,包括一汽、東風、上汽、北汽、奇瑞、吉利、比亞迪、力帆等,都在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制造,總數超過150家。其中,從事混合動力客車研制和生產廠家就有30多家,迄今已有42家車企的各種新能源車型列入國內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目錄。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已具備了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關鍵零部件體系,開發出一批新能源汽車,實現小批量整車生產能力。可以預見,在未來的10到20年,襄陽市既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更面臨著同行的嚴峻挑戰。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激烈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要先發制人,早做規劃。
二、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進程
以汽車工業為產業龍頭的襄陽市,憑借湖北汽車走廊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業已成為內陸地區新興的汽車城,現有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加工企業200多家,聚集著美國康明斯、法國標致雪鐵龍、日本日產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隨著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襄陽市也搶抓機遇,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突破性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基地,成為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城。為了加快推進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襄陽市正在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建設襄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和示范區,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將襄陽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2012年8月8日,國內首個地市級城市綠色發展戰略規劃在北京通過評審,由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組織編制的《綠色襄陽發展戰略規劃》及《產業襄陽發展戰略規劃》出臺在即。根據規劃,襄陽市將全力建設綠色產業發展先行區、全國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和國家環保示范城市。而在產業布局上,汽車產業將成為著力推動的龍頭產業,新能源汽車更是成為其集中打造的王牌。《規劃》提出,未來五到十年內,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和襄陽作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的機遇,以打造千億級產業基地為目標,打造全國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基地。當前,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形成產業化基礎,相關產業鏈上已聚集了從電池、電機、控制器、驅動系統到整車制造的30多家生產企業,擁有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新興工業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三張國牌,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迅速。在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產業體系中,襄陽市在純電動、混合動力和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動力總成控制系統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了“二縱三橫”的產業格局。總體來看,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和基礎設施優勢,相關企業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形成了技術和市場的競爭力。即使是2012年在全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全市汽車產業增幅放緩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實現產值7.4億元,同比增長236.4%。
三、促進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
首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起步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在已有的政策文件之外,還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在襄陽設立“湖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示范區”,省財政單列專項扶持資金,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市場化。其次,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型企業,才能在產業競爭的跑道上始終處于領先水平。雖然襄陽在中國屬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的城市,但是技術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今后,襄陽市還需要發展自己的專利和專業技術,重中之重是要有自己獨特設立的新能源品牌。再次,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必然趨勢,襄陽作為全國25個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的試點城市之一,有雄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襄陽南車電機技術有限公司和襄陽宇清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國電機領域比較有特點,但規模較小,政府和企業應當共同把發展汽車電氣化這項工作做好,政府引導并通過政策支持企業,研發出具有各自特色的產品,以此提升企業規模。最后,根據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分析預測,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各類相關的高端人才將有持續的大量需求,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滿足上述人才需求方面還面臨著不少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突出矛盾,需要著力解決問題。依據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和人才現狀,制定專門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建立系統的產業人力資源儲備機制。在高端專業人才的引進上,要重點引進自動化和機械專業化人才以支持電機電控和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引進電化學和材料專業人才支持電池研發,引進汽車工程人才支持整車集成和底盤設計,引進管理型人才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可采用“柔性人才引進”戰略,即對所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如實行以項目引才和以崗位引才相結合,采用任務聘用和人才租賃等方式靈活引進人才;采用技術入股、知識產權入股和股票期權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科研院、博士后流動站、專家研討會等平臺,實現人才的交流與合作等。在現有人才隊伍的培養上,要為企業員工提供進一步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聘用專業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對有專長的工程技術人員可以政府名義授予“市人民政府授銜專家”職銜,享受政府津貼;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選派優秀員工和襄陽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專業的骨干教師到高校或發達國家進行深造;與省內外高校聯合,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實現企業與院校的聯合培養。此外,兩所本地高校應加強相關專業建設,與企業聯合開展專業人才和企業員工的定向培訓,盡快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產業大軍。
參考文獻
[1]鄭劍.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與對策探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2(11)
[2]左繼宏,陳良顯.襄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
[3]陳莉.襄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綜述[N].襄陽日報.2012-05-29
基金項目:襄陽學院科研項目,編號:2010Y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