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結合\"應收及預付款項\"、\"預付及預收款項\"教學實際中學生的錯誤賬務處理,分析了學生賬務處理出錯的原因,并從幫助學生理清概念、幫助學生樹立主體觀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更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應收及預付款項;應付及預收款項;教學
一、學習“應收及預付款項”、“應付及預收款項”知識中常見錯誤
“應收及預付款項”和“應付及預收款項”相關科目是會計日常核算中最常見到的科目,但是往往因為最普通,也就最容易被忽略。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做題中經常會混淆會計科目,筆者從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此部分教學中常出現以下的錯誤。
例1:光華企業向宏遠企業購入原材料,買價1000元(不考慮稅費),款項尚未支付。
綜合以上錯誤賬務處理,不難看出學生在進行賬務處理錯誤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概念理解不透徹,因此容易將相近的幾個概念相混淆使用;例如:對于都有“應收”意思的兩個科目“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經常會被學生用錯,對于包含有“應付”含義的兩個科目“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也常常混用。二是學生的主體觀不明確,常常導致學生做題出現混用“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科目。
二、講授概念有方法
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講明概念的本質。教師要向學生講明概念自身的前提、內涵與外延的追求、研究、分析與探索,達到認識概念的本質,從而把某事物(概念)同非某事物(概念)嚴格的區別開來。其次,教師應當將書面的概念用讓學生更能接受的通俗語言進行表述或者使用一些更加形象的圖表來理解概念。再次,讓學生明確概念的重要性。在以往教學中,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經常犯“輕概念而重核算”這樣的錯誤—也就是,學生學習通常跳過或不注意概念性的知識,急于學習各種賬務處理的編制。教師應讓學生明了,賬務正確處理往往都是源于對概念的正確理解,概念理解得透徹了,那么會計核算的難點就解決了。對于以上賬務處理中容易出錯的幾個相近科目,可以在講授概念時采用對比法加深對各相近概念的理解:
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觀
學生經常將“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相混淆,就是因為其賬務處理時沒有主體觀或不明確會計主體所導致的錯誤。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實際工作中,會計主體一般是指獨立核算的商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其他經濟組織。明確了會計主體,也就明確了解在會計核算中應采取的立場。幫助學生樹立主體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作業題,學生通過大量地練習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式”教學,又稱合作式“教學” 或“協助式”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主體觀。也就是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最有效的方式達到學習、培養的目的。在參與式教學方式下,老師講授不能是傳統的“滿堂灌”,而是要采用啟發式的講授法來開展教學。讓學生真實感覺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了解企業資金的運動過程,并且更好的樹立會計主體觀,較好的理解“應收及預付款項”、“應付及預收款項”。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最受學生歡迎。
參考文獻
[1]陳強.中級財務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