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人才的培養中,哲學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功能,哲學人文精神是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依托,通過對于中職學校開展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有效的讓學生對于人的生命以及人生存的意義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開展人文精神教育可以讓學生能夠學會如何處理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乃至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正確樹立三觀,提升自我思辨能力,可以有效的培養全面智慧型人才。
【關鍵詞】哲學人文精神;教育;反思
到當前為止,由于我國社會對于高層次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的中職學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就業壓力過高的問題,同時中職學校大多數管理者都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的技術教育之上,往往會忽視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作用。所謂人文精神教育,指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做人,如何培養他們的價值觀的教育。我國的傳統的哲學教育往往是教師對于課程的工具性以及科學性更加重視,普遍忽略人文關懷作用。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的中職教育大綱的不斷更新,隨著我國新課改規劃教材的出臺,對于我國中職的教學改革帶來了全新的導向,這也對于我國的中職哲學人文精神教育產生了許多的認識和思考。
一、哲學教育的重要性
所謂人文教育,可以說成是一種人生存以及生活的意義,是人的理想與命運等密切相關的一種概念。人文科學最主要的教育目的便是推動人性的發展。完善人的人格,給人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對于社會人文價值觀的導向進行正確的確定,著名的作家周國平先生曾說過:人精神最重要的特質就在于尊重人的價值,人應該體現出其作用,應該努力的實現自身最寶貴的東西,必須從以下的三個方面入手,也就是生命、頭腦以及靈魂。而學校正是讓人可以對于這三種重要的素質進行實現的地方。在當前社會更加需要高端人才的情況下,我國的中職教育對于學科的實用性更加注重,甚至一些院校會對于人文關懷的氛圍不屑一顧,對其持貶低態度,但是當前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哲學的最初產生的意義,也就是哲學是一門認識自己的學科,這些人更是陷入了糾結哲學到底有無用處的思維定式中無法自拔。所謂哲學,是最高形式的對于人類思維進行理解的學科,哲學是所有具體學科的綜合概括,因此哲學可以滲透并運用到生活中的人倫日用中,更可以滲透到每一個學科之中,同時哲學的意義不單單是像具體的科學一樣向人們提供有用的技能和知識,哲學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讓我們的生存狀況產生一定的改變。
二、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的表現形式便是人文素質以及人文素養兩個方面,人文精神想要最終趨于完善就必須對于人文素質以及人文素養進行不斷的提高,同時人文素質以及人文素顏工業會伴隨這個性的形成和積淀逐漸沉淀為人文精神。當前我國現代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對于人才進行全面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發揮自身創造性,同時鼓勵學生不斷你追求科學,不斷的塑造自身的完整人格。因此在進行哲學的教學實踐的時候需要將人文教育與生活世界進行融合,將現實生活作為可能的生活世界的基礎,同時讓可能生活的世界超越現實生活,進一步的提高。另外要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性進行強調,重視人文關懷,不斷的對于學生的內心情感以及認知發展進行密切關注,另外教師作為學生的啟發者和引導者,要幫助學生搭建學習的框架,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已的積極性,教育學生人之為人,讓人社會化,同時將人文教育會于生活,保證人文教育的普遍性。
三、中職哲學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使用哲學人文教育,可以有效的讓學生對于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等方面進行相處行為恰當與否進行反思,讓學生思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哲學人文教育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可以在人文精神教育的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對于哲學的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用自身的意識去對于哲學的知識進行認知和體會,堅決杜絕傳統的固定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會束縛學生的主觀思維活動,同時讓人文關懷和主流意識兩者相互交融才能不斷的促進哲學人文精神教育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決杜絕人文教育產生抽象、狹隘 以及片面的矛盾,讓學生的視野不斷的開闊,不斷地活躍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思維更加迅捷豐富,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性格更加完善。
中職哲學人文主義教育不是一種單純的人文科學教育,而是一種將自然學科以及人文學科進行溝通,不斷發掘人文學科的價值的一種精神教育。中職哲學人文精神教育的突出問題是如何把它落實到我們現有的課程教學中去,仍然是一個我們不斷探討和實踐的主題。
參考文獻
[1]朱紅文.人文精神與人文科學[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4)
[2]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1)
[3]張志偉,馮俊,李秋零.西方哲學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