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組織能力建設已成為影響企業戰略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構建自身面向未來的組織能力。
【關鍵詞】組織能力;業績導向;執行力;競爭力
企業組織能力,就是指一個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的能力。要加強企業組織能力建設,需要緊緊圍繞業績導向和執行力,從員工能力、員工思維模式和員工治理方式三方面進行。
一、員工能力建設
員工的能力由專業能力和核心員工能力構成。加強員工能力的培養,需要同時從這兩方面展開。
(一)員工專業能力提升
專業能力是指與員工從事的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它直接影響員工能否完成崗位的工作要求。一個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關鍵是員工專業化水平的提升。企業需要建立一支適應自身發展的專業化隊伍。
(二)員工核心能力建設
核心員工能力是指圍繞企業的戰略和文化,影響到組織能力的相關行為和素質。在一個企業中,人力是資源,崗位也是資源,如何把人力和崗位這兩種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是提高員工積極性和增強團隊凝聚力的問題。(1)團隊協作意識。團結是團隊得以生存的關鍵,要實現內部組織運作的統一,其核心是溝通與協調。首先是建立多層面的對話機制,倡導同事間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其次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最后是建立監督、考評和問責機制。(2)規范運作意識。以平等、民主、公平、公正為原則,在企業內部建立和諧融洽的工作關系,齊心協力共同把企業的事業平臺建設好,發展好。要在遵守企業制度、流程和規范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正常的、規范化的工作關系。(3)責任意識。權責對等是組織管理的原則,有什么樣的權力,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各級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要根據崗位職責和工作分工,承擔起應擔的責任。在工作中,若能想起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責任,這便是有責任意識的表現。(4)執行意識。執行力是企業戰略成功的關鍵。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困難,正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才顯出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一個組織若被大大小小的客觀理由所纏繞,組織的活力將被窒息。良好的執行意識就是要從內心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5)業績導向意識。業績導向即以工作結果作為衡量工作水平高低的準繩。以業績為導向,就是要看誰發現的問題多,誰提出積極性、建設性的意見多,誰積極協助他人的地方多。
二、員工思維模式
塑造員工的思維模式實質上就是要探尋如何使組織的利益和員工個人的利益有機結合。為塑造員工的思維模式,企業要重點構建高效、合理的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體系,促進組織能力的提升。(1)價值評價。價值評價首先要著重落實崗位責任管理,建立規范的崗位作業指導書,通過專業、規范的工作,培養員工的職業化行為。其次,建立以責任、貢獻、能力、品質為核心的價值評價體系,使之能夠對員工的價值創造成果給予科學、量化的評價。最后,要建立各級檢查、評價程序,通過檢查督導,固化員工的崗位行為,形成員工的職業化素養。(2)價值分配。價值分配即是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價值分配體系,促進價值創造過程的長期持續發展。在企業的分配體系中,應堅持一個原則:決定一個人價值的,是其個人才能和綜合素養的稀缺性,而不是他的重要性。企業一定要尊重稀缺性人才。
三、員工治理方式
僅有好的員工能力和員工思維模式,若沒有合理的員工治理方式,員工的潛能和主動性還是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在以下方面改善員工的治理方式:
(1)優化股東、治理層和管理層之間的法人治理結構。要對企業股東、治理層和經營層之間的權責要進行認真、詳細的劃分,健全股東的議事制度與經營層的工作銜接流程,明確治理層的監督事項、監督形式和操作規程。
(2)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體系。在建立各級分級授權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年度、月度、周工作計劃及相應的財務預算,建立逐級監督、考核體系,加強工作的過程管理,并在這一過程中建立工作的預警和糾偏機制,保持各項工作處于可控和有序狀態。
(3)建立等級指揮系統。建立一級對一級負責的指揮系統。為保持指揮系統的有序,避免工作和信息傳遞上的紊亂,應堅持以下組織原則:上級對下級可以越級檢查,但不能越級指揮。下級對上級可以越級申訴,但不能越級報告。
(4)推進流程的完善和落實。流程的構建、再造與發展會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但是流程一旦完善,將會釋放出巨大的回報。企業應通過設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確組織中各職能部門及各崗位工作的職責、權限、工作中的相互銜接關系,確保組織的高效運轉。
(5)建立優勝劣汰機制。企業通過裁汰不適應自身業務發展的人員,并引進吸收迫切需要的新成員,實現組織肌體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齊中英.劉爾琦.培育企業組織能力的思考[J].企業管理.2005(07)
[2]施振榮.組織能力的“楊三角”[J]. 中國企業家.2009(24)
[3]矯清. 因時制宜的組織能力建設[J].人力資源.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