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像一座橋梁,能夠溝通師生的心靈。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情感教育,就會產生“情感饑渴”,所謂的思想教育也就有可能顯得空洞而不能真正落到實處。有時教師與中職生情感交流中出現忽略情感,片面關心和用情感替代其他管理手段等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加強師生情感交流。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獲得學生的崇拜,促進與學生情感交流。
【關鍵詞】中職生;情感交流;問題;對策
一、教師與中職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意義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情感像一座橋梁,能夠溝通師生的心靈。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情感教育,就會產生“情感饑渴”,所謂的思想教育也就有可能顯得空洞而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只有當師生通過情感的交流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系時,教師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被學生所接受,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因此重視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情感因素,是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教師與中職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時的問題
(1)工作過程中,往往片面強調了“理”而忽略了“情”。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種“居高臨下”的神態,動輒簡單、粗暴、過急地責備一番,訓斥一通;甚至“以罰代管、以罰代教”。他們不知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果不做深入的調查了解,一味訓斥,或以簡單的處罰了事,不僅于事無補,相反,還往往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緒。這種教育管理方式,由于缺乏情感基礎,只能管得了事,管不了人,即使管得了人,也管不了心,能管得了表面,卻管不了深層,可以管得了一時一事,但是管不了長久。(2)有些教育管理者將“寓情于管理之中”錯誤或者片面地理解成單指對學生衣食住行的關心。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有意無意讓自己充當“幼兒保姆”的角色,天氣稍有變化,對學生見面就噓寒問暖,仿佛他們不會感覺氣候變化;學校一有活動,就在學生周圍百般指導,好像他們離開教師就一事無成;學生一旦受到批評,又幫他們百般辯解,仿佛學生受到了天大委屈。這些教育管理者以為這就是情感交流。但是,事實上的結果往往是與此相反,學生通常的反應是并不領情。因為教師完全忽視了學生正處在獨立意識日益增強的青春后期,過度的呵護,除了引起學生的反感,絕不會有其它。(3)在管理過程中要用情感去取代其他的必要的教育管理手段。片面的認為可以用與學生個人的感情厚薄來決定管理的力度。視個人之間的感情厚薄深淺來決定一切,必然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充滿庸俗的市儈氣息,管理工作也必然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對與中職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方法的探討
(1)加強在日常生活中的師生情感交流。作為教師,要和學生取得情感的交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須時時處處地關心他們,深入到宿舍、食堂、教室和他們促膝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要求,再對癥下藥進行教育;在他們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時,教師急時對他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正確地引導他們抵制不正之風;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了矛盾,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像父母一樣地關心他們,化解他們的矛盾,解決他們的困難;生病時,去送水送藥,問寒問曖;生活困難時,慷慨解囊,以示關心,使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教師的可親。當學生失控后違反校紀校規時,教師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他們,讓其改正錯誤;當學生在勞動怕苦怕累時,教師和他們一起干,并進行勞動觀念教育。教師這種言傳身教的方式,可以增強師生的感情,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發揮思想教育的積極作用。(2)在教學中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也應是情感交流的主動方,那么,在課堂上怎樣與學生溝通情感呢?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對學生要平等對待,一視同仁,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確地對待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發表自己的觀點;對待雙差生,教師要尊重和關愛他們,萬萬不能產生歧視心理,對待這些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因勢利導,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去引燃他們的學習熱情,只有他們從心里尊重和愛戴老師后,才會刻苦努力地去學好知識,才會堂堂正正地去做人。(3)教師的知識素養影響著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要完成教書育人的光榮任務,除了愛心之外,還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和學生有更好的情感交流。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教師的職責之一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在學生眼里,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和擁有者,是他們的榜樣。每當教師走進教室,學生們會用一種企盼的目光注視你,希望在課堂上從教師那里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一個教師具備了豐富而全面的知識,就具備了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條件,這就是說,教師用自已淵博的知識,獲得學生的崇拜,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只有學識廣且在行動上能做學生表率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崇拜,才能更吸引學生,才能使教書育人的內容更豐富多彩,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