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經濟法的價值實現不僅在于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還在于追求更為深入、更為全面的社會效益,其中,社會效益的追求包括政治、人文和生態環境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關鍵詞】經濟法;價值;社會效益
經濟法作為以社會整體利益為追求的社會法,它所追求的應該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提高。而經濟效益追求的只是單純的在經濟活動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社會效益則是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社會的整體效益,其中的社會效益包括政治、人文和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社會效益才能被經濟法所追求。本文以社會效益在經濟法中的集中體現探究經濟法的價值。
一、社會效益在經濟法價值中的集中體現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也就是處于效率經濟的階段,我國在這一階段所確立的經濟法應該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產物。由此,很多學者開始研究“如果效率是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那么經濟效益是否就是經法的價值取向。”這里所說的經濟效益是社會總體的經濟效率,主要包括勞動生產效率、經營效率、資源利用效率和利潤效率等方面,因此,經濟法中的效益主要是指經濟量的增長和經濟質的增長的總效益。其中經濟質的增長就是指經濟指標不斷增長的同時,同經濟效益相對應的社會效益也在快速增長。經濟質的增長就是經濟量的增長發展到一階段衍伸出來的一種社會效益,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同存在時,就有專家稱“經濟法的效率觀不應該僅僅表現在經濟效益上,而是應該表現在涉及范圍更加廣泛和深刻的社會效率上。這種社會效益不僅包含了獲取經濟利益相對的最大化,也包含了通過國家干預的宏觀經濟成果、長遠經濟發展目標和利益、利于人民群眾的社會福利以及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優化等社會效益的相對最大化。”由此,我們可以明確看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關系就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社會效益涉及的范圍較廣泛,其中包含了經濟效益。從傳統、當前和未來的角度來看,經濟法所追求的價值,應該能夠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而不能僅僅將經濟效益作為價值追求的目標,涉及范圍更為全面的社會效益才應該作為經濟法價值追求之根本。社會效益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法的價值追求目標,一方面是因為社會效益得到更多的價值追求是一種在傳統上的延續傳承,也是一種境界上的升華;另一方面是因為經濟效益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是一種財富創造的衡量指標,簡單地說,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獲得最多的財富,而社會效益則除了最求較大的經濟效益,還涉及到社會中的無形財富的獲得,這種無形財富的收益不僅包括一些現實的收益,還包括一些隱性的收益。
二、社會效益應作為經濟法的根本價值追求
(1)從社會角度分析社會效益作為經濟法的價值追求。從經濟法產生之日起,就已經將社會作為最大利益的享受主體而存在,因此具有濃厚的社會性。社會整體的利益從字里行間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所追求的不是單一體的利益,也不是追求整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將個人利益和整個國家利益有效結合起來,進行必要的綜合。從社會角度思考經濟法的追求利益就是追求社會整體利益,即綜合利益,其中綜合利益的對象包括多方面,多種經濟利益進行交互融合,相互促進,才可以作為經濟法所追求的社會整體利益。(2)從實質公正角度分析社會效益作為經濟法的價值追求。經濟法作為法律的一種,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社會正義和公平,即公正。公正一詞,從古至今在學術上很難給其下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定義。經濟法作為反思現代法律特點和缺陷的產物,隨著現代法律的逐漸完善,經濟法也在不斷的完善。現代法律形式雖然在不斷追求完善之中,但是民商法作為形式公正法律依然存在,這種法律的存在從實質上來看,對社會的整體利益無法起到推進作用,因此,現代經濟法基本上是以實質公正作為經濟法的主要依據。現代經濟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法律類型,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可以起到保護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的作用,從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可以起到對弱勢群體進行扶持的作用。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現實社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可以促進社會整體效益的擴大和增加,充分迎合了經濟法所追求的社會效益目標。
經濟法作為現代法律之一,所維護的是社會整體的利益,而不是單一體的利益。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經濟法追求的社會效益是以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和其他社會要素的綜合效益的發展。從實質公正的角度思考,社會效益仍然是經濟法的價值追求,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必然選擇。
參 考 文 獻
[1]李永成.論社會整體利益的經濟法調整[J].經濟法學家.2009(12)
[2]蔣安.經濟法的社會整體利益觀解讀[A].中國經濟法學精粹.2008:143~144
[3]張文顯.法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