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GDP)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新凱恩斯主義解釋,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發生于因GDP所產生的高需求與低失業,又稱菲利普斯曲線型通貨膨脹。高速經濟增長時,城鄉就業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城鄉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長顯著增加,而中低收入家庭具有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和較高的恩格爾系數,導致了食品價格上漲的需求因素。經濟的增長也會導致通貨膨脹,經濟增長了對貨幣的需求就會增加,貨幣的供給也會相應的增加,所以就會給通脹埋下一定的隱患。
在規范的經濟學中,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系。然而從現實來看,經濟增長使社會總的財富量上升,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有效供給,從而影響到消費能力。從實際的數據來看,GDP的增長常常也伴隨著一定的通貨膨脹。
由圖1可以看出,總體上,通脹率與GDP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具有同方向變動的趨勢。從1980年到1987年前后,它們的變化基本上都是同步同方向,但到了1988年以后,通脹率的變化要比GDP的增長率的變化滯后,但同方向的變化趨勢仍然存在。此外,我們還能看出,通脹率的變化幅度要遠遠地大于GDP增長率的變化幅度。
一般而言,通脹率是一個包含著隨機性趨勢的時間序列,對其回歸時,其OLS估計量可能會產生誤導,最終得到一個偽回歸。但是此處,通脹率和GDP增長率兩個時間序列的趨勢成分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具有相同的隨機性趨勢,在計量經濟學上,它們是協整的,而在協整情況下,回歸方法的基礎又是可靠的(其實質在于當兩個具有相同趨勢的隨機時間序列協整時,其相減之后的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剔除這個共同的隨機性趨勢),既然經濟增長率與物價增長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所以,下文的回歸分析具有經濟學意義。
選取1985年~2010年的經濟增長(以真實GDP測度)和通貨膨脹(以CPI測度)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下面結果:
由(1)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當期的通貨膨脹與去年的通脹水平和經濟增長速度有關,且擬合優度很高。
由(2)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去年的通貨膨脹有抑制今年經濟增長的趨勢,這可能與央行穩定增長的政策有關。
對由CPI和實際GDP兩變量構成的VAR模型作平穩性檢驗(如圖):
由圖可知:VAR模型的特征根有一個不在單位圓內,所以該序列不平穩,即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間的影響關系存在著偽回歸。所以,原模型不能正確的刻畫CPI和RGDP間的關系。
上述分析中,我們選取了剔除價格因素之后的真實GDP和通脹之間的回歸,雖然初步結果顯示兩者高度正相關,但序列不平穩,存在著為回歸;至于不剔除價格因素的名義GDP與通脹之間的回歸有待進一步論證分析。
參 考 文 獻
[1]姚遠.中國貨幣供應、通貨膨脹及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2007(2)